孙步忠 陈欢 曾咏梅(通讯作者)
(1.南昌大学旅游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2.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
会展业在我国高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年会展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达7000亿元,受到众多城市和地区的重视。自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04年第一批设立开始,我国已有108所本科院校设立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同时有282所高职院校设立了会展类专业。但会展专业人才仍难以满足会展企业需求,会展企业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同时,从业人员“职业不专业”,毕业生“专业不职业”问题较为严重。我国会展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仍存在不能满足行业新需求、大学生就业能力差等突出问题。会展专业大学毕业生也同样存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的问题,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等亟待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自身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王建光,2021)。
当前,采取哪些主要手段与有效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已经成为当前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会展行业中的会展核心企业、会展配套企业、会展支撑企业对人才共通能力需求、素质需求、学历要求及三类企业各自对会展人才的要求进行统计和汇总分析,以期对会展教育对接行业需求、改进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本次访谈调研对象主要是J省的会展企业,本次研究参考J省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会展企业名单,对名单内的74家会展企业内进行系统抽样,抽取40家会展企业,并对人力资源部门就会展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问题进行深度访谈,其中会展核心企业7家、会展配套企业28家、会展支撑企业5家。
2.1.1 对创意创新能力的需求
会展企业普遍认为创新能力是考察毕业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会展行业需要在展会主题、展示方式、场馆布置、运作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会展人才的创意创新能力受到会展企业的高度重视。会展企业需要会展人才富于想象、敢于创新、突破常规、契合潮流,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增长,有利于会展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
2.1.2 对实践能力的需求
实践能力是会展企业着重考虑的因素。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际工作经验、业务处理能力、操作熟练程度。会展企业的大量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50%左右的高级岗位需要会展人才具有6年以上的工作经验,45%左右的中级岗位要求会展人才具有3~5年的工作经验,初级岗位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比较低,接近50%的初级岗位可以无工作经验。在具体岗位上,会展经济师和设计师大都需要有6~9年的工作经验,设计总监需要有5~8年的工作经验,会展项目策划师和项目经理绝大部分需要有3~5年的工作经验,优秀的会展项目经理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要求至少拥有10年从业经验,一般策划设计师需要有1~2年的工作经验。销售和客户服务工作则适合刚毕业进入会展行业从零开始的大学生。部分会展企业表示,“缺乏实践能力,眼高手低”是毕业生聘用遇到的突出问题。
2.1.3 对专业知识技能的需求
会展行业是一个复合性、交叉性极强的行业,跨专业领域广,这要求毕业生必须在专业知识方面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在访谈中,就专业知识问题,近60%的会展企业提出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达不到行业的需求水准,技能知识不扎实、对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背景知识认识不够清晰,不了解行业法规标准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近42%的企业表示,会展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低,无法将校内所学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中,尤其是在会展项目设计、贸易和营销上。
会展核心企业是会展体系的核心,直接负责会展项目的开发、创意策划、组织、管理、营销等工作,主要由组展商、承办方和场馆方组成。
2.2.1 创意策划和文案写作能力
95%的会展核心企业对毕业生的创意策划和文案写作能力要求普遍较高;会展核心企业认为,创意策划和文案写作能力是会展人才的核心关键能力;90%的会展企业指出,会展专业毕业生在策划上缺乏可落地的创意,文案写作能力也较低,写出的策划方案主题不明,条理不通,内容提供不足;85%的会展核心企业希望招聘到具有较高创意策划水平和文案写作能力的会展人才。
2.2.2 项目运营管理能力
项目运营管理能力是指对会展项目运营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与会展项目相关的各类管理工作的总称。81%的会展核心企业对毕业生的项目运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82%的会展核心企业认为其缺乏具有运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2.3 其他能力
部分会展核心企业对市场预测调研能力、谈判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做出中度要求。其余还有小部分会展核心企业对人才的现场管理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和公关推广能力有一定要求。
会展企业对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也有很高要求。HR希望毕业生既能与团队成员良好沟通、紧密配合,形成集体凝聚效应,也要在与领导、客户的沟通过程中语言表达清晰、信息传达准确、交流有效,以便达成共识。再则是组织协调能力,HR提到公司的会展项目一般涉及各个行业和社会部门,毕业生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根据工作任务有效地分配资源,协调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工作冲突,完成工作目标。另外,有53%的会展企业提及良好的抗压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会展行业工作量大,需要毕业生在面临长时间的高压工作和意外事件时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还有36%的会展企业也提及会展人才的性格因素,会展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外向和自信的会展专业学生。
会展行业目前仍有大量岗位缺乏适配人才,其需要的不是大批同质的会展专业毕业生,而是与岗位契合度高的专业型人才。目前高校对会展专业学生大多采用大班制教学,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在能力素质培养上没有体现出差异化,导致会展专业毕业生在从事会展业时呈现恶性竞争,对会展企业岗位的适配度较低。为此,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应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特质,针对性地培养会展专业学生。在本文中,会展体系被划分为三类,即会展核心企业、会展配套企业和会展支撑企业,各类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具体能力需求存在差异。会展核心企业偏重毕业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创意策划和文案写作能力、会展配套企业偏重毕业生的市场管理能力、展示设计能力和品味鉴美能力;会展支撑企业偏重毕业生的市场调研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类型企业的能力需求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求职意向,对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授方法,在课内外任务安排上有所区分,差异化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就业竞争力(见表1)。
表1 会展企业人才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汇总表
目前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大多将其放置在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新闻传播等母体专业之下,在安排课程时插入了大量母体专业的课程,因此培养出的学生是偏向母体专业的人才。为此,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当依据会展行业需求规格,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会展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明晰会展运作、进行创造性会展策划设计及实践的会展人才。以培育“创意”“策划”能力为核心,选择具有特色的中外会展经济管理案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沟通亲和能力、思考分析能力、模拟动手能力,构建高素质会展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构建全面的理论教学体系,将展会知识,相关行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系统性地教授给学生。
其次,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让理论知识与会展案例有机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校外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学习会展;在校园内就展会的调研、策划、设计、营销、运作等方面举办丰富的展会赛事,与其他学院达成合作,由会展专业的学生承办各学院迎新晚会或其他大型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锻炼机会;学院与校外的会展企业建立联系,力求共同构建会展实训基地,帮助学生接触真正的会展工作,锻炼专业能力,顺利由学校对接到会展行业。
智慧会展与数字会展成为新时代会展业发展的新趋势。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会展行业对接行业新需求,熟悉会展行业融入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计算机信息处理新技术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应开设线上展会的新课程,培养大学生线上会展工作所需具备的新技能。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