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露,黄惠清,陈小静,李晓敏,谢美燕,徐苏炜,李 丽,夏霜芹,苑芯瑕,潘 燕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锐器伤是指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玻璃制品等造成接触锐器者(如医生、护士等)出血的意外事件[1]。锐器伤可导致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若护士在工作中不慎被污染的锐器扎伤可能会感染,包括乙肝、艾滋、梅毒等20 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2]。污染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最主要的因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占医务人员总人数的42%~70%[3]。初入临床参加实践学习的护生由于职业防护意识薄弱,缺乏临床经验,操作技能不熟练,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4]。锐器伤的发生虽不可避免,但62%~88%的锐器伤可预防[5],据汤琪春、金莉雅等的研究,通过加强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可有效降低锐器伤发生率,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6-12]。由于珠海市卫生学校护生年龄普遍较小,职业防护意识薄弱,且临床实习基地普遍反映中职护生锐器伤发生率远高于专科生和本科生,为了解我校中职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现状,我校专门成立课题组,旨在通过调研,探索符合我校中职护生学情的锐器伤防护教育体系,以降低我校护生锐器伤发生率及感染风险,提升实习护生安全感。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将我校2016 级524 名中职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2017 级518 名中职实习护生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1)实习护生均为三年制全日制中职学生。(2)两组实习护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班级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教学效果评价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护生实习时间均为9个月。(4)实习护生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5)护生实习基地一致。
1.2.1 对照组 在学校学习期间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章节常规教学,共4 个学时,实训室管理遵循常规护理实训室管理制度。在实习结束前,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生的一般资料、发生锐器伤的常见环节、操作行为习惯等。
1.2.2 干预组 根据对照组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常见环节,锐器伤发生率、锐器伤后上报率等情况,制订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措施,如制定实训室锐器伤预防管理制度,加强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章节教学,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微视频教学等加强干预组职业防护教育。在实习结束前,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1)强化实训室管理:①建立锐器防护用具使用制度,在进行各种注射和静脉输液等操作实训时,为护生配备充足的锐器防护用具,要求护生操作时按需使用,如掰安瓿必须使用纱布包裹,各种注射和静脉输液时按需戴防护手套等,使护生养成使用防护用具的好习惯。②建立小组自我监管制度,实训课时分组管理护生,2~3 人为一组,选取责任心强且操作熟练的护生为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护生进行组内监管,使护生在课堂上能相互监督,规范彼此的操作行为,如锐器盒的规范使用、锐器垃圾的及时倾倒、锐器防护用具的使用规范、回套针帽、徒手分离锐器等,以防不良操作行为习惯的养成。③对实验员、任课教师等进行实训室管理培训,并在护理技能实训课上推广实施。
(2)强化职业防护教育: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章节常规教学由4 个学时增至6 个学时,于实习前1 周,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微视频教学等教学法进行锐器伤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及对人体的危害、锐器伤的发生原因、锐器伤的预防策略、锐器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与上报制度等的强化培训,并采用问卷星对护生进行调查,以确保护生实习前掌握锐器伤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两组实习护生均于实习结束前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对照组发放问卷524 份,回收有效问卷524 份;干预组发放问卷518份,回收有效问卷518 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其中,对照组发生锐器伤的共292 人,干预组发生锐器伤的共182 人。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 中职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类别[n(%)]
表2 中职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常见环节[n(%)]
表3 中职实习护生的操作行为习惯[n(%)]
表4 中职实习护生锐器伤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n(%)]
表5 中职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锐器伤后上报率比较
从表1、2 可知,安瓿割伤、注射器针刺伤与输液器头皮针刺伤是中职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类别,主要发生在护生配药时、拔针时及处理锐器垃圾3 个环节。从表3 可知,这些锐器伤的发生主要与护生的不良操作行为习惯有关,如掰安瓿时未使用防护用具导致被玻璃锐器划伤,配药结束后未正确回套针帽导致针刺伤,为患者注射完毕拔针后又回套针帽导致针刺伤,输液结束后未及时处理锐器盒内垃圾而是随后进行二次分拣导致针刺伤,除此之外,大部分护生抽血时均未佩戴防护手套,有的护生在操作中存在徒手分离锐器等不良操作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操作行为习惯增加了锐器伤发生率。
从表3 可知,干预组护生的操作行为习惯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如抽血或输液时不佩戴防护手套;输液结束后不按规范处理锐器盒内垃圾,从不进行二次分拣锐器;掰安瓿时不使用防护用具;配药结束后错误回套针帽等较为突出的不良操作行为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从表4、5 可知,对照组对锐器伤职业防护知识完全清楚者占41.41%,锐器伤发生率为55.73%,而锐器伤后上报率仅有77.40%。干预组经过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后,对锐器伤职业防护知识完全清楚者占71.43%,锐器伤发生率为35.14%,锐器伤后上报率为90.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多元化防护教育能有效提升护生对锐器伤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增强护生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有效降低护生锐器伤发生率,提高锐器伤后上报率。
实习是每个护生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前必须经历的特殊学习阶段,也是易发生职业损伤的时期,教师的示范操作对护生的行为习惯影响意义深远,因此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仅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间的沟通交流,将职业防护理念与规范的操作行为融入护生实习全过程,有效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