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园,秦啸峰,郑 群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场课程在线教学运动,也引起课堂教学的深刻改革与探索。线上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依托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线上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传统课堂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体验及有效的监管,无法实现实验操作和技能的现场培训等。混融式教学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势,将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它既不是简单的把课堂迁移到网上,也不是“线上”与“线下”的机械相加,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与目标[1]。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如何开展双线混融式教学,必将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
首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是涵盖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与医学免疫学等重要医学基础学科的独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基于BB 平台的实验课程混融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对课程内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进行尝试和探索,也为相关学科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混融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育人。学生通过网络跨越时空,作为教学主体自主开展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体验传统课堂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全方位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2018 年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要打造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提出了建设五大“金课”目标,即围绕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这五个角度来打造“金课”[2]。因此,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构建混融式教学模式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
首都医科大学开设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旨在使医学生掌握和熟悉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与医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与实验思路,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本课程长期以来以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2012 年获批校级精品课程,2014 年基于BB 平台的网络课程上线,但由于教学资源及教学素材有限,除线上测试以外,其他课程内容使用并不理想,线上教学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参考。2020 年春季的疫情,迫使实验课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以往的课堂讲授转化为线上线下混融式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混融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是以“三全育人”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我们重新梳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并进行优化整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融合,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式,构建一个多元化立体的教学环境,形成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双线混融式教学模式。
2.3.1 优化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全面梳理原网络课程资源,对原有课程框架模式、布局方式及导航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保留原信息公告、学习导航、课程内容、师生互动、在线测试等模块,重新修订并更新课程简介、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重点难点、考核说明等内容。重新制作并上传教学课件、思考题、设计性实验病例等学习资源。为保障线上评价系统,补充并更新中英文试题库。此外,定期更新参考书目及文献、相关网站、第二课堂等共享资源。
系统梳理线下教学内容和资源,包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PPT、教学案例及辅助资源等,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压缩验证性实验,保留经典实验,整合开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2.3.2 开发制作新的教学资源 首先,充分挖掘德育元素,应用2020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结合病原生物学及医学免疫学专业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书育人,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精神,完成课程思政教学文案;在BB 平台网络课程中开辟思政专栏,介绍课程思政案例、素材及视频资料,要求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已完成上线的思政文案有:从“三无”教授到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及情暖麻风村(李桓英)的故事等;同时将思政教学案例植入教学课件,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培养有温度、有灵魂的医学人才[3]。
其次,建设线上教学辅助资源库。资源库包括病原生物学标本图片库及实验技能操作微课等。对标本图片库定期进行更新补充;实验技能操作微课主要涉及课程中相关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等。学生可以通过BB 平台预习或复习、反复观摩,线下可在课堂上观察实物标本,亲手进行实验操作,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优势互补。
2.3.3 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借助虚拟现实、多媒体和人机交互等现代技术,完成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4]。2020 年的疫情为虚拟仿真实验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契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院校的教学领域。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网络化平台已建成,包含购置项目和自主研发项目19 项,截至目前已完成两个学期的本科生及留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初步实现了智能化实验教学新模式。
2.3.4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在线测试题库于2014 年建立并逐年补充更新。除此之外,增加在线学习及虚拟仿真实验完成度等评价体系,结合线下实验操作考核、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报告等,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最终成绩中过程考核成绩占70%,期终考核成绩占30%。通过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加强实验过程性评价,进一步提升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见图1)。
图1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2.3.5 双线混融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前由实验室教师统一发布教学要求,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课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点难点,进行实验操作示教,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同时线上学习微课、完成虚拟仿真实验等。课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评阅,学生利用BB 平台复习并完成在线测试(见图2)。
图2 双线混融式实验教学模式
建立双线混融式实验教学模式,线上利用BB 平台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及微课等,学生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自主学习;线下利用课堂进行实验探究,培养操作技能。该模式将线下面对面实验教学与线上优质网络实验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突出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习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目标[5]。双线混融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与实验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