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杨,孙 辉,张 健,李婷文,颜景飞,刘振铎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闽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3.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南师范大学农村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篮球运动内部位置要素渐渐发生交叉和渗透,从传统的后卫、前锋、中锋位置渐渐演变为后卫、后卫-前锋、前锋、前锋-中锋、中锋,呈现位置模糊化趋势.“位置模糊化”是指篮球运动员逐渐打破传统的位置技术、职责及意识划分,具备多个不同位置的进攻与防守能力.[1]项群训练理论将“位置模糊化”理解为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的共性体征,在比赛中运动员自身及相互间位置的不确定性.[2]青少年是篮球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篮球运动内部位置要素的转变势必影响青少年的技术风格,也势必影响教练员对青少年的训练思路.本文以NBA2020-2021赛季30支球队共505名球员的身体基本信息、常规技术数据为研究对象,了解位置模糊组在身体基本信息和常规技术数据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原因,为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提供参考.
本文以NBA2020-2021赛季30支球队共505名球员的身体基本信息、常规技术数据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位置分成两组:后卫、前锋、中锋位置为传统位置组;后卫-前锋、前锋-中锋为位置模糊组.以传统位置组为参照,了解位置模糊组在身体基本信息和常规技术数据方面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通过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BA)官方网站收集并统计2020-2021赛季30支球队球员(505人)的相关数据.选用Excel和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传统位置组的后卫、前锋位置球员与位置模糊组的后卫-前锋位置球员进行身体基本信息、常规技术数据对比分析;传统位置组的前锋、中锋位置球员与位置模糊组的前锋-中锋位置球员进行身体基本信息、常规技术数据对比分析.
选用场均得分、场均篮板、场均助攻、场均抢断、场均盖帽作为衡量传统位置组球员和位置模糊组球员技术能力的常规技术指标.3分球能力可视为中锋、前锋-中锋位置球员进攻手段多样化指标之一[3],因此,选用3分球作为中锋、前锋-中锋位置球员的特殊衡量指标.
球员位置的变化映照技术和战术的变化,后者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前者.19世纪90年代初期,球员位置分工较为明确,可细分为左后卫、右后卫、左前锋、右前锋和中锋.[1]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对战术多样化需求的增加,对球员的技术有了新的要求,促使球员技术变得更加全面,球员位置逐渐交叉和渗透.20世纪70年代,战术体系逐渐丰富,球员的跑动范围增加,进攻手段灵巧多样,防守范围逐渐扩大,位置开始朝向“模糊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篮球理念越加丰富并不断应用于实践中,对球员进攻与防守提出新的要求,“位置模糊化”逐渐得到验证.至今,“快速化”“空间化”已经成为当今篮球进攻的特点之一.“快速化”要求球员具有快速灵活的移动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攻防转换;“空间化”要求球员具有出色的远投能力,“位置模糊化”球员逐渐增多,出现后卫-前锋、前锋-中锋位置球员.
球员在竞赛中不应局限于固定的位置,位置划分与功能职责趋向于“位置模糊”[4],这要求球员具备不同位置的运动技能,承担多种职责.从传统的后卫、前锋、中锋位置划分渐渐增加后卫-前锋、前锋-中锋位置,表明在遵循篮球运动项目发展规律的同时,篮球运动朝向更加多样化发展.
身高是位置划分的重要参考指标.克托莱指数可以反映球员身体匀称度,间接反映身体对抗能力.表1的数据显示,传统位置组的后卫、前锋及中锋位置球员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呈现递增现象,即后卫位置球员数据较低,前锋位置球员数据较高,中锋位置球员数据最高.同样,在位置模糊组的后卫-前锋及前锋-中锋位置球员中也呈现递增现象,即后卫-前锋位置球员数据较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数据最高.经过数据对比发现,后卫-前锋位置球员数据(199 cm95.5 kg480)高于后卫(190 cm88.7 kg467),低于前锋位置球员(202 cm102.4 kg507);前锋-中锋位置球员数据(208 cm110.5 kg531)高于前锋(202 cm102.4 kg507),低于中锋位置球员(212 cm115.4 kg544).
表1 球员身体基本信息平均值
笔者认为,身高是基础,克托莱指数是保障.身高是球员能否担任多重位置(位置模糊化)的重要身体指标.球员通过长久训练和比赛形成带有个人“符号”的技术风格,最终影响球员位置划分.技术风格能否稳定发挥,需要较高的克托莱指数作为保障.后卫-前锋位置球员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介于后卫与前锋位置球员之间;前锋-中锋位置球员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介于前锋与中锋位置球员之间,表明“位置模糊化”球员应拥有较高的身高作为技术风格形成与有效战术执行的基础,应拥有较高的克托莱指数作为球员技术发挥与有效战术执行的重要身体保障,也是担任多重位置职责的基础和保障.
2.3.1 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和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常规技术差异
传统后卫属于固定性位置,职责划分明确;后卫-前锋球员属于灵活性位置,职责划分模糊,根据战术的需要履行职责.本研究选取后卫位置球员186名,后卫-前锋位置球员77名,进行常规技术对比分析(图1).后卫位置球员场均得分(9.4分)高于后卫-前锋位置球员(9.2分);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场均篮板(3.3个)高于后卫位置球员(2.6个),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后卫位置球员场均助攻(2.7次)高于后卫-前锋位置球员(1.9次),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后卫位置球员与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场均抢断同为0.7次;后卫-前锋位置球员(0.3个)场均盖帽高于后卫位置球员(0.2个),二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综合分析,球员位置的划分不仅与球员技术风格相关,还与身高有着重要的关系,高度会增加横向和纵向防守范围的干扰性,排除球员技术风格因素影响,后卫身高较矮,前锋次高,中锋最高.[5]在球员身体基本信息研究中,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从低到高依次是后卫、后卫-前锋、前锋、前锋-中锋、中锋.因此,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在篮板球和盖帽方面优于后卫位置球员.控球和组织进攻是后卫位置球员的固定职责,是战术的发起者,需要精确的传导球能力,保持球队进攻流畅性.出于战术的需要,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可能属于战术执行中的中介者,也可能是战术的终结者,导致场均助攻次数相对较低.
传统前锋位置分为小前锋和大前锋,小前锋的主要职责是得分并协助内线球员争抢篮板球,分担防守压力;大前锋的主要职责是争抢篮板球并通过出色的中投能力得分,二者位置职责划分明确.后卫-前锋位置球员技术风格更加灵巧,拥有传统小前锋位置球员的得分能力或移动能力、后卫位置球员的控球能力或组织能力、大前锋位置球员的身高等特点.本研究选取前锋位置球员139名,后卫-前锋位置球员77名,进行常规技术对比分析(图2):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场均得分(9.2分)高于前锋位置球员(8.2分);前锋位置球员场均篮板(3.8个)高于后卫-前锋位置球员(3.3个);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场均助攻(1.9次)高于前锋位置球员(1.5次);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场均抢断(0.7次)高于前锋位置球员(0.6次),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锋位置球员场均盖帽(0.4个)高于后卫-前锋位置球员(0.3).
综合分析,NBA官网前锋位置数据包含小前锋与大前锋位置球员,争抢篮板球是大前锋位置球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其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内线(活动范围以战术需要和球员技术风格为主),因此,前锋位置球员场均篮板数据高于后卫-前锋位置球员.后卫-前锋位置球员以较高的身高为基础(一般高于后卫位置球员),其技术风格拥有相较于大前锋和中锋位置球员更出色的移动能力和控球能力,因此,在场均抢断和场均助攻上较为出色.
2.3.2 前锋、中锋位置球员和前锋-中锋位置球员常规技术差异
内线进攻、争抢篮板球、盖帽等是传统大前锋及中锋位置球员的主要职责,职责划分明确.与其相比,前锋-中锋位置球员特点是移动敏捷,进攻技巧多样,具备中(罚球线区域)、远投(3分线区域)能力,能够为球队进攻体系创造内线空间,能够担任大前锋及中锋两个位置职责,也是区分传统位置内线球员与位置模糊内线球员的特点之一.本研究选取前锋位置球员139名,中锋位置球员36名,前锋-中锋位置球员67名,进行常规技术对比分析(图2):前锋位置球员场均3分球(28.6%)高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26.6%);前锋-中锋位置球员场均得分(8.9分)高于前锋位置球员(8.2分);前锋-中锋位置球员场均篮板(5.1个)高于前锋位置球员(3.8个),对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前锋位置球员场均助攻(1.5次)高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1.4次);前锋位置球员场均抢断(0.6次)高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0.5次);前锋-中锋位置球员场均盖帽(0.8个)高于前锋位置球员(0.4个),对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综合分析,前锋-中锋与前锋位置球员的数据比较平缓,差距较小,需着重强调场均3分球和场均篮板球两项数据.篮球进攻发展逐渐强调“进攻空间化”,该变化体现在进攻路线应有适宜的空间,尤其是罚球线区域;体现在有远投能力的内线球员,从内线区域进攻转移到外线区域进攻,拉开内线空间,这也是“位置模糊化”球员与传统位置球员的区别点.前锋-中锋位置球员的位置职责不像传统中锋位置球员以及传统前锋位置球员一样单一而明确,而是兼具两种位置甚至多种位置的技术能力,多样而模糊,使得战术体系更加丰富,可以成为战术的发起点或成为终结点,可以承担抢篮板球能力,可以站在3分线远投,也可以站在罚球线区域策应等.前锋-中锋位置球员的身体匀称度优于前锋位置球员,因此争抢篮板球以及盖帽能力优于前锋位置球员,也说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拥有相对灵活的移动能力和较佳的争抢意识.
前锋-中锋位置球员与传统中锋位置球员相比,前者的特点应体现于较出色的远投能力,可以吸引防守球员远离篮筐,拉开内线空间.两个位置球员的部分数据差距较小,场均3分球和场均篮板差距较大.从图2可知,前锋-中锋位置球员场均3分球(26.6%)高于中锋位置球员(15.4%),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位置球员在场均得分(8.9分)、场均助攻(1.4次)及场均抢断(0.5次)方面数据相同;中锋位置球员场均篮板(6.6个)高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5.1个);中锋位置球员场均盖帽(1.0个)高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0.8个).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综合分析,自19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细分位置至今,变化最大的位置应属中锋位置,从传统的“站桩式”中锋已演变为具备中(罚球线)远(三分线)范围投篮能力、灵活的移动能力和相对出色的控球能力,渐渐演变出新的前锋-中锋位置.远投能力是传统中锋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的区别之一,前锋-中锋位置球员拥有较出色的3分球能力,在面对传统中锋位置球员时,可以将对方引出内线或成为战术体系的重要终结点,改变较为传统的内线活动范围、争抢篮板球等单一的能力,转向成身体更加匀称、技术更加全面.“术业有专攻”,努力争抢篮板球仍然是中锋位置球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其他位置球员必然努力做好的职责.中锋在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方面优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活动范围不同于前锋-中锋位置球员较大,因此,在争抢篮板球方面仍然最出色.
(1)传统位置组与位置模糊组球员在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方面均呈递增现象.两组相比,后卫-前锋位置球员整体优于后卫但低于前锋位置球员;前锋-中锋位置球员整体优于前锋但低于中锋位置球员.
(2)后卫-前锋位置球员与后卫位置球员相比,在场均篮板和场均盖帽方面表现较佳,而在场均助攻方面表现不足;与前锋位置球员相比,在场均得分、场均助攻及场均抢断方面表现较佳,而在场均篮板方面表现不足.
(3)前锋-中锋位置球员与前锋位置球员相比,在场均篮板、场均盖帽表现较佳,而在场均3分球方面表现不足;与中锋位置球员相比,在场均3分球方面表现较佳,而在场均篮板方面表现不足.
(4)“位置模糊化”要求青少年技术更加全面多样,在立足本位置基础上学习其他位置基本技术;前锋-中锋应具有出色的远投能力.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稳定实施体教融合政策,整合体育与教育部门之间的青少年篮球赛事.赛事举办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并衔接4级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组织符合水平递进性质的青少年4级学段篮球赛事.将“小篮球”发展计划渗透到体教融合中,渗透到国家青少年发展计划中,给予青少年更多展示球技的活动赛事.体教融合实质是让青少年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并从中获益.体教融合不仅是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社区、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工作,社区-企业-体育部门-教育部门需达成共识,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的青少年运动氛围.[6]
选材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和竞技潜力的儿童及青少年参加运动训练活动的初始工作[7],如果没有科学性、多样性以及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再好的潜力也无法充分开发.青少年应避免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儿童、青少年早期专项化意味着专注于一项运动和大量有目的练习活动,其目的是提高运动技能和表现,强调儿童、青少年参与多样化训练对后期训练是有帮助的.[8]篮球是综合类项目,涉及到跑、跳、投、对抗等内容,要求青少年进行全面、综合训练.强化训练青少年基础体能.弗雷希曼将人体从事身体活动时所需要的基本体能分为5大类:力量、耐力、灵敏与速度、平衡、协调.[9]基础体能是青少年从事篮球项目的基础,强调综合性体育素养和后期高质量的专项化训练是青少年取得良好表现的关键[10],应在牢固基础体能的基础上进行专项化训练.
“位置模糊化”要求青少年技术多样且全面,努力学习各位置的技术要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努力掌握各位置技术要领有助于青少年牢固篮球技术基础,塑造良好身体状态,为后期位置选择提供技术依据.[1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教练员要避免单一技能结构传授,应传授2-3项篮球技能,加入10分钟或根据课时加入适宜的体能练习.[12]例如:在设计投篮内容教案时,可以加入运球投篮、传接球投篮等内容,在课堂最后部分加入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跑、跳、投等体能练习,既能学习到投篮技术,加强运球和传接球技术,也能锻炼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练习内容更符合篮球比赛的运用情景.
拥有匀称的身体形态便于青少年担任不同的篮球位置,在对抗中获得优势.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黄金期,又因篮球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青少年身体各器官都参与其中,消耗能量较大,因此需要充足的优质营养物质满足身体的需要.[13]父母应丰富青少年的餐盘,使之含有碳水化合物、优质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应占总食物约55%,脂肪不超过30%,蛋白质约占12%~15%,[14]饮食中还应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健康的饮食搭配篮球运动,有助于青少年减少身体脂肪,降低体重,减轻身体炎症等问题[15],更重要的是,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强健的体魄,避免肥胖、体态不良、过度近视等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