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时值暑期,正是各地游客带着孩子前来古城感受姑苏文化的黄金季节,而拥有1200年历史,被誉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的山塘街,无疑是最具魅力的打卡地之一。
这里既是桥文化、水文化、吴文化、民俗文化浓缩处,更是苏州会馆、公所集中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古街”。毋庸置疑,要了解古城的商业史,就要了解苏州的商会;要了解苏州的商会,就要走进会馆。而其中最具“综合性”的会馆,则位于姑苏区虎丘街道辖区内的山塘街192号。
山塘街192号为汀州会馆所在地。它建于清代,原位于上塘街上津桥,由福建上杭六串纸帮所建。
汀州的“汀”,是水边平地的意思。汀州,即寓意丰华茂盛。这里的商人以经营纸、茶叶、烟草、蓝靛等为主。清康熙年间,福建纸帮商人选址上塘街,建造了汀州会馆,使其成为汀州商人在苏州存货、居住、聚会和议事的场所。咸丰年间,汀州会馆毁于太平天国运动,同治三年(1864年),上海汀州会馆的创始人之一苏升来到苏州察看会馆的损失,彼时会馆虽然被毁,但砖石基础还在。但当时纸业生意衰落,并无财力恢复,他只得请官府将遗址暂且保存起来。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杭纸商与永定皮丝烟商共同捐资,陆续重建了中厅、正殿、大门等,其间又发生经费短缺,苏升之子苏绍柄会同赖德卿、林仲卿、林子和、马赠漳等人自费前往杭州、南京各地向同乡商人募捐。宣统二年(1910年),汀州会馆重建工程全部完工。可惜此后汀州会馆的大门、戏台又被毁,仅存两进三开间殿宇。
2003年,汀州会馆由上塘街被移建至山塘街新民桥东,以崭新的面貌向游客开放。迁移并整修过的会馆建筑坐北朝南,存有仪门、大殿及两廊,大殿面阔五间17米,进深七檩13米,扁作梁架,前船篷轩,外檐列桁牌科,额枋刻双龙戏珠,极具传统建筑风貌。
汀州会馆是清代苏州较有影响力的会馆之一,今天,它则以苏州商会博物馆所在地的“身份”为市民游客所熟知。
2005年,苏州商会博物馆在汀州会馆正式开馆。这一年也是苏州商会百年华诞。
1905年,在上海、天津之后,苏州正式成立商会,统辖苏州、淞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与上海、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并且在同时兼备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优势下,逐渐发展成为与京、津、沪、汉、穗、渝、宁等地商会齐名的全国八大商会之一。
古色古香的汀州会馆,就展示着商会百年历程。从大门走进庭院,左手的走廊有着苏州商会的“前世”。从一张苏州会馆公所一览表开始,立商会、兴实业、建公社、组商团……近代团结一致的苏州商人,为促进商业繁荣、保护市场稳定做了良多贡献。
走廊一侧的院落中,则放置着一对石幢和两口井栏。花岗岩井栏上镌刻有“观前市民公社”题额。这两口井正是还原了开凿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玄妙观市民公社公井。庭院四周围的大理石石刻上面镌刻“国产救国”“工业救国”等有关名人对工商业的题字,及多方著名老字号店号的落地石章。
三开间的大殿中,则具体讲述着近代风云变幻中的商会故事,同时介绍了历届会长、重要会馆公所和民族企业。
走出大厅,另一侧的走廊则展示着苏州商会的“今生”。从四载筹备,到廿载积淀,从涅槃新生,再到时代新篇,苏州商会紧跟时代的新篇章,开启了自己新的历程。
汀州会馆,已然成了展示一百多年来苏州工商业文明发展足迹的形象窗口。
山塘街边的汀州会馆成为商会历史展示地,无疑带着一种“天时地利”。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苏州城以来,就一直是江南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从唐代的“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到宋代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的苏州已经成为中华大地上最繁荣的城市。由此,商帮崛起,会馆林立。
在当年的姑苏城内外,分布着会馆六十余处,公所两百多处,而水路连接着运河的繁华山塘,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成为商会最为青睐,会馆分布最多的地段。
明代天启年间半塘桥西创建了乐官会馆;明晚期山塘街东边有了岭南会馆,半塘成立了东莞会馆;清初,山塘街中段建成潮州会馆;清康熙年间,山塘街东边创建宝安会馆和冈州会馆,桐桥畔建成东齐会馆,山塘街下塘建成高宝会馆;清乾隆年间,山塘街桐桥建成陕西会馆,又称全秦会馆,山塘街下塘建成毗陵会馆,半塘建成全晋会馆(后搬至中张家巷)……这些会馆,不仅是外地商人在苏供乡人居住、聚会商讨、寄存货物之地,更是一种精神安放处。
由于会馆代表着商人的集体“形象”,会馆的建设往往不惜血本。如今,仅仅欣赏山塘街上这些会馆旧址,就可想象当年各地富商巨贾出入不休,会馆码头吞吐不息的繁华景象。
近年来,虎丘街道致力于促进山塘街文商旅融合发展,升级文旅项目体验质量,并通过文旅产业带来的人气聚集与创意聚集,带动商户的入驻及规模化的经济发展,形成文旅商一体化的综合发展结构。汀州会馆作为街道“山塘法治文化线”的重要一站,山塘景区的重要景点,也在继续向世人展示着锦绣的山塘美景、深厚的吴商文化和精致的江南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