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苗,何新生,宋土顺
(华北理工大学 a.期刊社,b.矿业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燕赵文化是战国时期在燕国和赵国区域内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此区域今以黄河为南界、燕山山脉为北界、太行山为西界、渤海为东界。关于燕赵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主要围绕燕赵文化内涵和外延、形成和演变展开;随后研究内容和视角不断拓展,涉及河北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文学作品的文化探析、创新传承的机制、文艺作品(油画、戏剧等)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化的对外传播等,也有一些对燕赵文化研究发展脉络的梳理,比如,秦进才以2006年为例对燕赵文化相关研究论文、著述、学术会议进行了回顾[1];刘建军等在对燕赵文化主要论题梳理的基础上,对燕赵文化研究提出了注重资料建设、拓宽领域、加强学科交流的建议[2];王丽萍等对赵文化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回顾,指出此项研究需要在选题、材料和方向等方面加以改进[3];另外,董林亭就赵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4],许文婷将燕文化研究划分为考古挖掘、历史梳理和精神内涵凝练三个阶段[5]。
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燕赵文化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客观梳理燕赵文化研究的作者、发文机构、发展进程和研究主题,以把握研究动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推动燕赵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以中国知网(CNKI)总库为数据源,不作时间限制,检索式为“主题or关键词or篇名=燕赵文化”,共检索到627条文献数据(检索时间:2021年5月16日)。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关键词、摘要及内容等,剔除与燕赵文化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比如新闻稿件、会议通知、非学术性文献、重复文献、人物及机构简介、书评等,最终筛选得到464篇样本文献。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是将信息可视化技术、图形学、应用数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同计量学的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呈现知识结构、发展历史及研究前沿。目前学术界常用的可视化分析软件有Python,VOSviewer,HistCite和CiteSpace等。其中,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研发的,此软件所绘制的知识图谱能够呈现一个研究领域的演进历程,并能够自动标识作为知识基础的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所表征的研究前沿[6]。本文采用CiteSpace 5.7.R5.64-bit软件并结合Excel图表对燕赵文化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机构、发展进程和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客观并直观反映研究热点和现状,以便把握未来研究趋势。将464篇样本文献上传至CiteSpace软件项目区(Projects),时间跨度设定为1992年1月至2021年6月,然后运行软件。
作者的学术能力和影响力对推动燕赵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作者的共现分析,可识别出领域内核心作者及其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464篇样本文献的作者进行分析,时间切割跨度为1,不进行网络剪裁(Pruning)。软件运行后生成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局部如图1所示),网络节点为416个(N=416),合计416位作者,连接线为175条(E=175),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2。
图1 燕赵文化研究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表1 燕赵文化研究领域核心作者情况
发文机构为项目研究提供科研信息和资料,培养学术研究人才,是引领学科发展、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以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样本文献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得到共现知识图谱(局部如图2所示),共有302个节点。共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名前10位的发文机构如表2所示。这些机构发表文献总数占比所有样本文献总数不足10%,可见发文机构之间科研能力的差距并不大。
图2显示,发文机构间连线为0条,网络密度(Density)也为0,凸显燕赵文化研究发文机构间没有合作,未形成聚类。研究交流与共享不畅,会严重制约燕赵文化研究成果的突破,因此学术交流与合作亟待加强。图谱呈现了发文机构的基本特征:一是机构类型基本为高校,也包括党校,它们是燕赵文化研究的主阵地,且二级单位多集中在人文社科方向的院系,如文学院、艺术学院、历史系、中文系等,其他机构类型还包括科研院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政府部门(外宣局)、剧院(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以及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点的协会组织(影视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二是机构所在地域基本是河北省域,少部分机构属地在北京或天津,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戏曲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地处京津冀以外地区的机构极少。
图2 燕赵文化研究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表2 燕赵文化研究前10位高共现频次的发文机构
以时间为线索,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突现词分析、年度发文量统计分析客观呈现燕赵文化研究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是指从文章中提炼一些词代表其主要内容和研究主题。提取的燕赵文化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能够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概况。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中,选中关键词(Keyword)为节点类型,提取每个时间切片中高被引的前50个关键词,生成燕赵文化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局部如图3所示),共有600个节点,1 08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6。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连线越多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按照频次高低排序前10个高频关键词如表3所示,这些高频关键词共现频次均不低于10次。
图3 燕赵文化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3 燕赵文化研究前10个高频关键词
突现词(Burst Term)可以显示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同时提供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的Control Panel界面选定Burstness,为最大限度地呈现燕赵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将γ调整到最低值0.1,运行软件得到25个突现词(表4),起始年和骤减年是关键词作为研究热点的起始和骤减年份。一是从强度维度看,由强到弱前8位(强度自4.9降至2.18)的突现词依次是“京津冀”“传承”“文化产业”“河北省”“文化自信”“发展”“创新”“软实力”,可见依托燕赵文化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关注度最高,同时燕赵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燕赵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研究热点问题。二是从时间维度看,研究持续时间从长到短排序前8位的突现词依次是“文化区”“燕赵大地”“农耕文化”“冀文化”“发展”“传承”“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文化区”“燕赵大地”属于前期研究热点,为燕赵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发展”(2014-2017)、“传承”(2015-2018)、“文化自信”(2018-2021)、“中华文化”(2018-2021)持续时间长且距离现在较近,尤其是“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起始年较晚且持续至今,说明燕赵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的研究以及以文化自信为背景的传播研究持续受到相关学者关注。
统计年度发文量,绘制文献发表趋势图(图4)。图中显示多次出现年度发文量小高峰,结合筛选的高频关键词发现,这些小高峰的形成与高频关键词的出现密切相关:1997年形成的第一次小高峰对应高频关键词“地域文化”“燕赵精神”的首次出现;2003年小高峰的形成与高频关键词“发展”“燕赵文化”“河北梆子”“李大钊”“邯郸”“赵文化”“河北省”的出现有关;2010年小高峰的形成与高频关键词“京津冀”“传统文化”“文化产业”的出现有关;2013年小高峰的形成与高频关键词“优势”“策略”“传承”的出现有关;2016年高频关键词“创新”出现时年度发文量达到最大峰值;2018年的小高峰对应高频关键词“文化自信”的首次出现。可见,研究视角的拓展、政策的导向作用能够极大提升研究活力。此外,发文量年度曲线的频繁波动,也说明研究的规划性和持续性有些不足。
表4 燕赵文化研究的突现词
图4 燕赵文化研究文献发表趋势
基于高频关键词分析、突现词分析和年度发文量统计分析,将燕赵文化研究进程整合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2-2005)
第一阶段可以理解为燕赵文化研究的起步和缓慢发展阶段。1979年成立的河北省历史学会,1993年成立的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燕赵文化研究所、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均在推动燕赵文化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阶段从研究前沿的角度分析,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学者主要关注“文化区”“燕赵大地”的研究(表4),它们作为研究热点持续时间较长,具体内容包括燕赵文化区的界定、燕赵文化的地缘文化特征、燕长城遗址、文物考古保护工作等。1995年专著《燕赵文化》的出版为燕赵文化研究提供了方向,继而出现了燕赵文化成因、燕赵文化特点等研究。
后期学者主要关注“慷慨悲歌”“人文精神”(表4),并以“历史地理学”视角梳理燕赵文化脉络,包括对“慷慨悲歌”的精神解读,燕赵人文精神的内容阐述,燕赵文化精神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在诗人和诗歌上的呈现等分析。
2.第二阶段(2006-2013)
从发文量、首次出现的高频关键词的数量和突现词出现的集中度来看,第二阶段是燕赵文化研究快速发展的阶段。此时的研究背景是《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颁布、《河北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5)的出台、燕赵文化论坛(2007)的举办等。以多角度探索燕赵文化服务地方建设成为本阶段的研究热点。
2005年末“和谐河北”一经提出便在2006年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比如,围绕此热点开展了构建和谐河北所需的燕赵人文精神、燕赵传统美德等的“精神和道德研究”,以燕赵文化为基石开发河北旅游商品、推动河北现代区域经济等的“文化与经济关系研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体育文化产业以及促进河北省文化产业升级等的“文化产业研究”,以燕赵文化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文化软实力等的“软实力研究”,以燕赵文化提升城市内涵、树立城市文化品牌等的“城市研究”,探索河北人文精神在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中的价值作用、打造河北省主题文化品牌等的“河北省省域研究”,探索河北省文化建设对策、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旅游品牌打造策略等的“策略研究”。
此外,“地域性”的冀文化研究、燕赵文化的载体研究同样在本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探索河北传统堡寨聚落演进机制研究、燕赵文化教学应用研究、地方传媒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作用研究,以及河北梆子、井陉拉花、乐亭皮影、武术、谚语、影视艺术、评剧、历史古迹等多种文化载体的研究。
3.第三阶段(2014-201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文化部推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6)》发布,以这些为背景,“京津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发展”“传承”“创新”成为本阶段燕赵文化研究的前沿热点。一方面,通过文化认同、燕赵文化传承等研究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或者以京津冀一体化为背景,对河北省文化品牌建设、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燕赵文化与京津文化协调发展乃至京津冀地域文化融合、燕赵文化的传承发展传播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燕赵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有关研究提出了以文化产业升级、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文化育人、外宣翻译、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基地建设等为路径传承、保护、创新燕赵文化,或者通过开展以燕赵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河北精神、将燕赵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进行比较、历时性视角下对燕赵文化进行解读以及创新燕赵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等研究,提出传承、保护、创新燕赵文化的策略。
4.第四阶段(2017年至今)
经历了第二、第三阶段发文量的波动,燕赵文化研究在第四阶段其发文量波动相对平稳,承接上一阶段,“传承”“创新”依旧是本阶段前期的研究热点,而且从2017年开始,“外宣”“文化自信”“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成为研究前沿。“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2018年池志勇等在燕赵文化研究领域首次提出弘扬燕赵文化以增强文化自信[8]。作为突现词,“文化自信”突现强度大(强度排名第五)、持续时间长(也排名第五)、出现时间晚(延续至今),具有突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此词在未来几年会继续成为研究热点,成为重点关注的研究分支。“传播”出现时间最晚且突现持续至今。“中华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源泉,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结合近两年的文献如《文化自信背景下河北影视剧讲述“中国故事”创新研究》《文化自信视野下的燕赵传统文化典籍英译策略》等来看,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对外传播将成为未来燕赵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
以关键词共现图谱为基础,使用LLR算法,生成101个聚类结果,作为燕赵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Q=0.755(>0.3),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0.955(>0.7),聚类结果令人信服。选取前11个大聚类关键词如表5所示。
表5 燕赵文化研究前11个大聚类关键词
关键词聚类表中的聚类名称较为具体,且子聚类有交叉重合,因此对聚类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得到燕赵文化三个大的研究主题。
由聚类#0(燕赵文化)、#1(地域文化)、#8(地缘文化)、#10(文化区)组成燕赵文化具体内容研究。子聚类主要包括燕赵文化、燕赵文化精神、地域文化、文化、赵文化、区域文化、地缘文化、河北小说、吴越文化、文化区等。通过聚类详情(Bibliographic Details)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该主题研究内容如下。
一是燕赵文化载体研究。对燕赵文化中的语言文学、表演艺术、民间艺术、地理景观和建筑风情等具体文化内容进行研究。①语言文学:高适诗歌、元代燕赵怀古诗、元代燕赵名人苏天爵、燕赵典故成语、白洋淀诗歌群落、河朔诗派、河北古代女诗人的群体特征、唐代燕赵诗人、纪玘文诗歌、刘绍棠小说、河北谚语、《笨花》、古代河北廉吏特征、“十七年”河北题材小说、铁凝小说、东汉涿郡安平崔氏的颂文、《白妮》、河北当代女性小说、燕赵抗战文学、燕赵历史、邯郸民间故事等。②表演艺术:河北地秧歌、河北梆子、乐亭皮影、孙德民戏曲、吴桥杂技、冀东三枝花、散曲等。③民间艺术: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民间武术、燕赵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油画艺术、太行山题材山水画、河北民间美术资源、蔚县剪纸、武强年画、陶瓷艺术等。④地理景观:大运河、邯郸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石家庄“梦回燕赵”主题公园、古都城市和旅游资源等。⑤建筑风情:河北新民居、燕赵传统建筑、保定公交站公共艺术设计、餐饮空间设计等。二是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京师文化、中华文化、封龙山文化、齐鲁文化、京津文化、北学、冀文化等与燕赵文化关系方面的研究。三是燕赵文化形成和特征研究,比如秦汉时期燕赵文化的整合、燕赵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变迁、燕赵文化的历史地理脉络、燕赵人坚韧厚朴的个性特征等。
由聚类#3(人文精神)、#5(慷慨悲歌)、#6(燕赵文化精神)和#9(李大钊)组成燕赵文化精神方面的研究,其成果聚类较大。燕赵文化精神研究是起步最早(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分支,子聚类主要包括河北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慷慨悲歌、燕赵文化精神、燕赵文化、燕赵精神、李大钊、爱国主义等。通过聚类详情(Bibliographic Details)分析相关文献发现,燕赵文化精神领域研究沿着“精神形成、内涵和外延-服务地方建设-精神培育引领-传承与传播”的路径发展。早期研究多注重对燕赵文化精神内涵的界定,随后李大钊研究成为燕赵文化精神研究的重要分支,而且将爱国主义思想和道德人格的相关内容纳入燕赵文化精神研究当中,之后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中将燕赵文化精神的作用逐步拓展到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省上。21世纪初开展了燕赵文化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研究,以发挥燕赵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燕赵文化精神研究又开始延伸到外宣翻译、国际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
由聚类#2(河北省)、#4(京津冀)和#7(策略)组成燕赵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服务地方建设方面的策略研究。子聚类包括河北、河北省、文化产业、京津冀、传承、创新、策略、传播、对策、传播路径、外宣翻译等。策略研究主要沿着以下三个方向展开。一是传承、发展、创新策略研究。主要着眼于具体文化内容的传承和发展策略研究,如大运河文化建设路径、河北梆子的传承创新等的策略研究,或探索利用图书馆、高校、地方传媒等传播主体传承和弘扬燕赵文化的策略研究。二是服务地方建设策略研究。以燕赵文化为依托加快地方建设,主要是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品牌打造、社会管理、家庭文明创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软实力提升等提供策略。三是燕赵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主要通过外宣翻译、应用型高校教育国际化、新闻媒介、旅游宣传口号、汉语国际教育和智能传播等手段实现燕赵文化的传播。
针对燕赵文化研究领域作者及发文机构合作度偏低、阻碍研究交流共享、难以形成聚力取得研究突破的问题,建议加强燕赵区域内外的研究交流与合作。
1.研究者应增强合作意识,促进研究的创新发展
研究者间的交流合作对研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增强交流合作意识,促进研究的创新发展。首先,研究者应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启迪燕赵文化研究新思想,推动学术创新;其次,核心作者应主动吸纳其他燕赵文化研究人员,组建稳定的研究团队,并注重对学术新人的培养,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2.研究机构应搭建研究平台,聚力多方研究力量
发文机构图谱显示,廊坊师范学院共现频次排名第一,这是因为其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史学与区域史研究所在推动燕赵文化研究成果积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与其文学院虽然在燕赵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未体现出合作关系,2020年6月河北大学成立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则很好地解决了合作的问题,其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燕赵文化研究的创新发展。而且图谱显示,发文机构多集中于河北省内,考虑到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会受到机构类型和地域的束缚,高校、科研院所、剧院、影视协会、美术协会等研究机构要积极探索,搭建多元合作研究平台,打破地域范畴、突破学科界限、汇聚多方面人才,以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地域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拓展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实现新的研究突破。
根据图谱分析可知,年度发文量大小和研究热点形成与政策导向、相关研究协会组织的动态、论坛会议的召开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燕赵文化研究活力。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协会等学术团体及其他研究机构或平台,一是要注重对燕赵文化研究的科学引领,把握国际国内局势,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正确解读国家方针政策,准确定位燕赵文化研究所要解决的实际社会问题,以实现燕赵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创新筹资方式,调节财政支持力度,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完善科研基金项目设置,通过论坛会议召开、重点学科和研究平台建设、研究成果奖励机制调整、论文多元化模式评价、燕赵文化研究成果库建设等调节手段,激发燕赵文化研究活力,形成燕赵文化研究创新生态和扎实的科研作风,做好研究成果转化,实现燕赵文化研究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燕赵文化研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关注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针对燕赵文化内容方面的研究,要重点关注燕赵文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业化的创新发展,如开展“互联网+”建设与燕赵精神、燕赵武术、燕赵音乐等相结合的新型文化业态体系的研究,或者开展智慧文旅、数字燕赵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另外文献资料显示,燕赵文化内容的研究中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研究成果居多,为此其他燕赵文化内容的研究需要扩充加强。
针对燕赵文化精神方面的研究,应积极挖掘燕赵精神的当代价值,为塑造新时代精神品格、打造新时代精神文化品牌服务,为培养新时代燕赵青年提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燕赵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燕赵文化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要实时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继续做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文化建设,同时积极思考怎样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重大国家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服务;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政策,积极探索以跨国企业、民间沟通、校际合作、汉语推广等为渠道的燕赵文化国际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