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SPTB基因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分析

2022-07-19 06:27谢新林谭翔予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黄疸外周血红细胞

谢新林,谭翔予,刘 坚△

(1.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深圳 518000;2.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深圳 518000)

在红细胞(RBC)膜缺陷导致的溶血性贫血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最常见的病因。其典型特征包括贫血、黄疸、脾肿大和胆石症[1]。根据贫血程度,分为无症状状态、轻度、中度和重度[2]。大多数患者表现出轻度HS,由于网织红细胞(Ret)生成和RBC破坏之间的平衡,有20%~30%的患者出现单纯代偿性溶血[3]。对于小于1岁的HS儿童,临床表现通常很严重,大多数患儿最初表现为黄疸和随后的严重贫血。在1岁以上的儿童中,病情逐渐减轻[1]。本文报道了1例儿童HS,并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基因测序资料。将有助于对儿童HS的认识和诊断,扩大SPTB基因突变谱。

1 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患儿男,8岁,因“皮肤发黄1周”于 2020年3月就诊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入院前1周,母亲发现患儿皮肤和巩膜发黄,无皮肤瘙痒、厌油及其他不适。既往于2018年12月因“咳嗽、咳痰3 d,伴发热1 d”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住院期间发现患儿中度贫血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并予以对症治疗,患儿好转出院。本次住院检测α地贫基因、β地贫基因均正常。个人史无特殊,父母亲非近亲结婚,祖母有胆石症病史,父母均无溶血性贫血、黄疸、脾肿大、胆石症病史。

1.2体格检查 患儿体温 37.1 ℃,脉搏101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96/62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29 kg,双侧巩膜黄染,皮肤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腹软,肝脏未触及,脾脏肋下2 cm触及,质地中等,无触痛。

1.3检查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WBC) 8.17×109L-1,中性粒细胞(NE)44.7%,淋巴细胞比值(LY%) 46.1%,RBC 5.03×1012L-1,血红蛋白(Hb) 142 g/L,红细胞比容(HCT) 0.41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2.5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28.3 ρ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43.0 g/L,红细胞计数(PLT) 453×109L-1。Ret 0.139 (正常范围0.055~0.113)。外周血涂片见成熟RBC明显大小不均,可见大RBC。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在正常范围内;RBC寿命测定:21 d(参考值大于75 d);肝功能:总胆红素70.1 μmol/L,直接胆红素10.8 μmol/L;不饱和铁结合力18.4 μmol/L,转铁蛋白1.3 g/L;腹部超声:脾脏增大。遗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PTB基因c.4973+1G>A变异(图1),经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该变异可导致剪接异常。

A.患儿SPTB基因剪接突变:c.4973+1G>A;B.患儿父亲SPTB基因剪接突变:c.4973+1G>A;C.患儿母亲未检测到相关突变;箭头示突变位点。

1.4诊疗经过 结合患儿既往有贫血、黄疸病史,入院后查体示脾肿大、辅助检查提示贫血、Ret升高、外周血涂片球形RBC阳性,结合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HS。患儿入院后发现合并有肝功能异常,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熊去氧胆酸治疗。脾切除术是治疗中、重度HS的有效方法,必要时可行脾切除手术。

2 讨 论

在HS的主要发病机制中涉及RBC内膜骨架与脂质双分子层外层的垂直连接蛋白的改变,导致RBC的稳定性和变形性降低,渗透脆性增强,使RBC容易破裂,引起溶血。HS可见于所有人群,在北欧和北美血统的人群中似乎特别常见。世界其他地区(如非洲、东南亚洲)人群中的HS发病率低,在日本、巴西、北印度等地有报道,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00 000,我国各地均有文献报道[1]。根据先前的研究,在中国大陆,1987年1月至2013年12月,男性儿童HS患病率为0.18/100万(<1岁)、0.11/100万(1~<4岁)、0.39/100万(4~14岁),而女性儿童HS患病率为0.19/100万(<1岁)、0.11/100万(1~<4岁)、0.39/100万(4~14岁)[1,4]。

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在HS相关基因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突变,包括SPTA1、SPTB、ANK1、SLC4A1和EPB42[5]。血影蛋白β是RBC骨架蛋白中血影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由STPB基因所编码。血影蛋白β异常可导致RBC呈球形变,RBC变形能力变低,通过脾脏微血管时过早被破坏。其中血影蛋白β缺乏症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北欧人群HS患者的15%~30%[6]。在美国和欧洲,SPTB的杂合子突变约占HS患者的25%[7]。我国学者研究结果显示,中国HS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突变基因约有37.8%为SPTB突变[8-9]。SPTB中常见的突变类型包括剪接位点、移码和无义突变,这些突变通常导致转录物不稳定和血影蛋白β截断。

HS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据报道,大多数HS患儿有父母的HS病史(65%)[10-11]。因此,当儿童有贫血、黄疸等症状时,询问其父母既往史、家族史对于临床诊断HS至关重要。本研究中,患儿的父亲有贫血,并伴有胆石症的家族史,临床表现为黄疸延迟缓解和贫血。患儿存在贫血、黄疸、脾肿大的临床表现,排除地中海贫血,骨髓穿刺结果提示增生性贫血,在取得家属同意后进行RBC相关基因突变检查,发现患儿的SPTB基因发生突变,从而确诊HS。本研究报道了一个新的SPTB基因:c.4973+1G>A变异,c.4973+1G>A变异可导致剪接异常。目前,这个新型剪接变异未在相关临床病例中被报道。这个变异位于mRNA剪接区域,序列高度保守,计算机辅助算法预测这个变化可能会影响蛋白功能。该例患儿SPTB突变遗传自其父亲。其母亲的基因检测结果正常,患儿祖母、弟弟及妹妹未完善基因检测。HS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或尽量减少慢性溶血和贫血的并发症。脾切除术必须考虑到溶血的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和手术并发症。

随访过程中,与患儿的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预测后代患HS风险的相关策略,以降低HS的发生率。本研究报道儿童HS病例1例,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基因测序结果,总结了HS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案。对于患有反复贫血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则应特别注意其家族史、RCB指数和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基因测序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HS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改善不良预后。

猜你喜欢
黄疸外周血红细胞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