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永,黄鹏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结合用户任务的需求和靶机的特性,对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模式进行研究,为未来靶机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靶机用于模拟复杂电磁环境下敌方第四代和第三代战斗机、无人机的主要或部分特征,为未来新型武器的技术鉴定、作战训练提供重要支撑。
为减小装备使用与维护成本,发挥工业部门的资源优势,确保战训任务顺利完成,大部分靶机用户更倾向于购买服务而不是购买产品。鉴于当前部分靶机用户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靶机以及靶机的特性,传统靶机保障模式已不能满足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的要求。
相较用户使用并维护产品、工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传统保障模式,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更关注靶机能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为满足用户需求,工业部门应对靶机使用、维护、备件、工装设备、技术资料、人员等保障全过程要素进行规划,并结合用户任务的特点,开发靶机的服务产品,把控服务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广-服务保障全过程,在靶机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敏捷、高效、低成本保障。
靶机具有飞行速度快、机动性高等特性,主要承担靶试和模拟训练等特种任务。因此,靶机保障应包括飞行任务规划、数据加载和校验、任务监控、现场排故、飞行操纵、数据收集和分析、任务评估、装备回收等服务,确保靶机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各个阶段按计划执行任务,保证靶机圆满完成用户任务。
根据作战需求,传统有人战斗机的作战样式正逐步向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转变,这对靶机的保障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需求,工业部门应探索一条优质和高效的靶机保障模式。因此,在充分考虑靶机特性的基础上,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可参考有人机的保障模式。
本文结合靶机的特性并参考传统有人机的服务保障模式,剖析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全过程。保障内容分为靶机服务保障策划、靶机服务产品设计与准备、现场服务保障、靶机全生命周期保障、现场问题处置、故障件返厂维修、保障信息管理等不同层面。
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侧重于单次任务执行,工作重点以提供服务、维护为主。根据不同用户对每次任务的需求,工业部门应制订专项服务保障工作计划,并按照统一要求和标准,完成专项技术服务保障工作策划、专项技术服务保障工作计划和专项技术服务保障工作总结报告编制。
1.靶机服务产品设计
根据用户的任务目的、周期等具体要求,本文制定靶机标准服务产品包,为工业部门完成用户任务提供支撑。标准服务产品包由标准装备支持包和标准人员包组成。其中,标准装备支持包由装备、备件、工装设备、技术资料等资源组成,其包装应采用标准化设计,确保转场所须的保障设备和工具同时装入标准集装箱;标准人员包由保障人力资源组成,应采用人员最小化设计原则,但至少应包含技术人员、维护、操作等多个专业的人员或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员。
2.靶机服务产品准备
根据靶机的使用寿命、可靠性、维护性和保障特性,本文分析靶机和备件的年度需求量,建立满足需求量的靶机服务产品包总库,总库含靶机整机、保障备件、工装设备、技术资料等资源。
根据标准人员包对保障人员的要求,工业部门应编制专项培训教材,按岗位职责要求对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内部培训,为培训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合格证,建立靶机保障人力资源库。
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工业部门选择不同的服务产品包。按照与用户商定的节点,工业部门将标准装备支持包运至目的地,标准人员包中的保障人员负责装备组装、飞行任务操作,当靶机被击毁后,完成残骸回收和数据分析等工作。若靶机在任务过程中未被击中,保障人员应按保障规程对靶机进行检查和数据分析。
工业部门完成用户任务后,现场保障负责人与用户确认任务完成的情况,保障人员负责装备拆解以及装备、备件、工装设备、资料包装与运回。
用户提出靶机飞行任务后,工业部门为靶机任务提供保障。靶机全生命周期保障包括定期和不定期保障工作。
定期保障工作包括靶机包装、停放、贮存、日常维护、故障维修、定期检查(三个月定期检查、六个月定期检查)等内容。无论是否收到用户提出的任务需求,工业部门都应按照靶机的使用维护操作规程完成此项工作。
不定期保障工作即现场服务保障。
按照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要求,工业部门直接对现场问题进行处置,给出解决方案。同时,维护人员在现场处置故障时,应使用标准装备支持包中的工装设备和备件,以缩短问题的处置时间,提高靶机的任务效率。
一旦现场排故使用了标准装备支持包中的备件,工业部门应立即从总库调用同型号备件并发至任务现场,同时应在第一时间将故障件返厂修理,维修人员修好故障件后,工业部门应将修好的备件返回总库,从而保障现场标准装备支持包拥有充足的备件,确保用户任务不受备件短缺问题的影响。
工业部门应制定现场保障信息管理细则,指派专人负责现场服务信息收集、贮存、传递工作,确保保障工作获得有效的数据积累,为后续保障总结编制、保障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储备。
本文对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模式进行研究,构建新的靶机服务保障模式,实现了服务化保障,对新形势下靶机保障模式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保障模式向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保障模式转变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未来作战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某型靶机正式投入任务服务后,将对以达成用户需求为目标的靶机保障模式进行应用和检验。同时,工业部门逐步完善靶机保障模式,以满足用户的任务需求,为用户训练、试验和作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积极推动用户作战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