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晚会的导演创新发展研究

2022-07-19 15:56辽宁大学艺术学院颜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艺晚会晚会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颜铮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迈进了新的阶段,以往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已经逐步被对优质精神产品的需求所取代,为了迎合人们对电视节目日益拔高的需求,电视行业中涌现出了一股电视内容丰富化、节目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与潮流。文艺晚会的节目质量如何,不仅象征着电视台的综合实力,还体现着晚会导演的个人实力。实现电视文艺晚会的创新发展,必然对晚会的整体把握者——导演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在文化消费关系中,进行单方面的文艺供给已然是行不通了,晚会导演唯有用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内容在晚会的内涵、特色和创意上深入探索,才能实现电视文艺晚会的创新发展。

1.导演在电视文艺晚会的作用

不同的时代,观众对于电视文艺晚会的需求与看法都不同,在当前阶段下,对电视文艺晚会进行创新与改革,不仅是优化文化消费供给的现实呼唤,更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导演作为电视文艺晚会的掌舵人,承担着整个晚会的总指挥、总设计的重要职责,通过深化导演在电视文艺晚会中起到的作用认知,是促使电视文艺晚会呈现全新态势的关键一步。

1.1 构思演出方案

电视文艺晚会一定要具有综合性与多样性,这是由电视文艺晚会受众群体多样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晚会导演通过对不同节目类型进行合理规划和编排,提出富有建设性与创新性的策划方案,在避免观众出现审美疲劳的同时尽可能对节目效果实现最大化,电视文艺晚会的进展与最终播出的品质如何是与电视导演的策划与构思息息相关的。导演在设计晚会的阶段应当制定合理和详细的演出方案,从服装到化妆、从道具到音响、从道具到灯光,将晚会的每一个流程进行细致构思是保证舞台效果和表演效果的前提,一定不能出原则性差错。电视文艺晚会关联到了众多部门、涉及到的许多环节要求电视导演具备较高层次的协调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要求导演依托晚会主题对演出方案进行构思,对晚会的主题线路进行设计,并能够推动各个部门有序参与文艺晚会的协同推进。

1.2 设计演出主题

电视文艺晚会的主题与风格不同,呈现出来的演出效果是迥然相异的,诸如国庆晚会、元旦晚会和中秋晚会等等。晚会总导演应当制定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晚会主题,对晚会自身的特质进行有机结合,要能将晚会整体风格进行确认,尽可能使得各个节目的表演形式之间不形成鲜明的冲突。作为电视文艺晚会的引导者和指挥者,电视导演不仅要对创作节目的进展和节目彩排的情况细致审核和监督,还应当确保节目主题与内容相统一,将观众喜欢的主题呈现出来,通过唤起观众的共鸣来提升他们的好感度,进而实现电视文艺晚会的创新发展。电视导演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将节目主题与时代特征进行良好的结合,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用服务社会的宗旨去对演出主题实现良好的升华,进而实现文艺晚会的创新发展,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别出心裁的视听盛宴。导演在电视文艺晚会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也正在于此,建立于对晚会主题思想和风格基调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有效编排各种类型的节目情节,实现适当的教育功能,呈现出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3 综合调度和指挥协调

除了对晚会进行前期设计节目与确定晚会风格之外,对整个晚会进行综合调度与指挥协调才是重中之重。电视导演的统筹协调能力是否具备,与电视晚会的播出效果是否良好息息相关。电视导演对晚会进行全局调度与把握主要是对晚会整体的流程进行监控,不仅对节目的出场顺序进行调控,还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帮助。电视导演唯有在多方共同的协作下,才能成功完成编排晚会这项系统性的工程。积极将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任务安排妥当,让现场编排有序且顺利进行,进而促使文艺晚会的顺利播出,让节目播出的质量保持良好水准。对晚会进行综合调度,要求导演在进行规划晚会时,对晚会的节奏进行适当控制,指导演员表演与整体节奏的关系,还有基本画面结构、场面元素调动、运用灯光、配置音响和安排服装道具等等,都是影响晚会节目最终播出效果的重要因素。导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指挥协调和综合调度晚会,最终目标是有效提升晚会的节目质量,让电视文艺晚会集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性于一身,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收获观众的良好口碑。

2.电视文艺晚会的现状

电视文艺晚会作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别,数量和规模都在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正在日益提升,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单方面供给的被动接受,而是对电视文艺晚会提出了创新发展的需求。然而,想要对电视文艺晚会进行推陈出新,对内涵和特色做出创新性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分析在当前阶段下电视文艺晚会存在的问题是实现晚会创新发展、提升导演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有助于推动我国电视文艺晚会的进一步发展。

2.1 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网络发展进程加快,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各类网络晚会和短视频占据了人们的关注,加上电视晚会主题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导致了电视文艺节目观众的大量流失。电视文艺晚会举办的时间和主题往往是相互匹配的,许多不同的导演在对相同的主题下的节目题材进行规划时,往往播出的节目具有相似的内容、相近的题材和固定的形式,同质化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许多受访的观众表示,许多电视节目在节日期间播放时对节目类型的安排都是相同的。从节目的名字、内容到对嘉宾和主题的安排选择都十分类似,一些导演不懂得生搬硬套以往方案只会给观众带来新的审美疲劳。一些电视台为了吸引收视率和关注模仿优秀的电视文艺晚会的模式与创意,虽然在短期内收获了眼球和热度,但却忽视了自己的导演团队内创新能力的缺乏,许多人员的专业素养难以满足当前环境下对制作电视业务的要求。

2.2 综艺节目冲击较大

必须承认电视文艺晚会的传统表演形式遭到了网络时代的巨大冲击,效仿综艺节目通过邀请明星嘉宾来吸引对节目的关注已经成为了较为常见的节目设计。虽然请来明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收视率,但也不应当忽略诸如“除了明星其他节目没什么看的”“明星表演不好看”之类的负面评价。此外,一批具有娱乐性强、类型多知名度高的特点的新生代综艺的横空出世对电视文艺晚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严肃性强、教育意味浓的晚会相比,观众更加喜爱更加幽默风趣的综艺节目。多种多样的节目类型有户外游戏类,有亲子互动类,有唱歌竞选类,轻松搞笑的氛围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喜爱。电视导演应当从更加综合的角度入手去提高晚会的吸引力和可观看性,对于晚会节目设置、观众观看体验、内容吸引力、网络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做好功课。

2.3 难以迎合受众需求

由于电视文艺晚会内容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它具有群众基础广泛的特点,观众的地域分布、年龄层次和文化水平等都比较广泛。在当前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已然被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通过移动网络终端来观看视频、进行娱乐已然成为了常态,这导致电视文艺晚会的受众群体开始大量流失,人们逐渐失去了对电视晚会的兴趣,直接表现在电视晚会收视率的下降上面。此外,还有一些导演在设计节目时过度追求贴近人民生活,一味地降低晚会节目的文化格调与品位,这也就让晚会节目走进了歧途。例如一些电视文艺晚会片面追求场面规模的宏大、嘉宾阵容的强大和舞台装饰的华丽,却没有赋予节目与之匹配的文化内涵,不符合先进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引领要求,也很难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还有一些导演用具有偏差的导演理念来规划晚会,一味地用低层次的文化素养和庸俗的内容来吸引收视率,置电视节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公共理念而不顾,忽视时代特征和实际需求,也难以实现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2.4 成本过渡上扬

得益于舞台设备和舞台特效成本的提升,电视文艺晚会的成本也在日益提升,考虑到成本预算的压力,电视导演一定会在承办晚会时降低成本。在举办电视晚会时如何在保证晚会质量的同时对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节省成为了电视导演要面临的挑战,一些导演难以有效的协调分配有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统筹协调能力不好,不当的成本控制进而会直接损害整个节目晚会的质量和呈现效果。在统筹和协调电视晚会举办的资源、资金、技术方面一些电视导演的处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很难实现兼顾晚会的经济性与观赏性。

3.电视文艺晚会的导演创新发展路径

电视文艺晚会是多样化的文艺形式的结合,在展示电视台文艺风貌的同时能逐渐陶冶人们的情操,导演作为电视晚会的灵魂人物,很高的整体素质是主办晚会所必须的。为了能够呈现给观众高品质的文艺晚会盛宴,电视导演应当以打破当下的路径与风格为基础,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力求突破与创新。在对当前的电视文艺晚会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进行创新发展的合理化路径,能够积极有效的指导电视文艺晚会的开展。

3.1 对晚会主题内容推陈出新

在整体编排晚会之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晚会的主题风格和内容,对于电视晚会的主题内容,导演应当不断调整并加以斟酌,可以说选题阶段就是对电视文艺晚会进行创新发展的起点。一些晚会导演在认知晚会时将晚会的内容、模式都固化为一种统一模式,不仅晚会的内容看起来像是多方拼凑,主题也不是很明确,整场晚会的节奏十分杂乱,给观众一种毫无头绪的感觉,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首先,导演应当在明确晚会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对晚会的深层次认知理解,其次,导演应当多渠道、多角度去策划晚会主题,学会创新晚会主题的呈现方式,对晚会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拓展。针对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别的晚会,导演可以从庆祝、联欢、汇报和表彰等角度出发,用不同的主题开启进一步的工作。下一步电视导演可以与撰稿人开展对整场节目结构的策划与安排工作,要将整场节目安排得十分成功,也就是既要让整场节目都十分井然有序,又要让观众在看过节目之后看得高兴、看得有收获。

3.2 准确把握舞台效果和播出效果

电视文艺晚会不仅仅是导演一个人的工作,所涉及的节目、演员和主持人等涵盖了琐碎而复杂的工作内容,例如舞台的灯光灯效、人员的化妆和服装准备、转场调度等等。通过对节目各个环节与艺术手段进行结合设计,有利于展现出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和播出效果。在整体节目成本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对声光电等视觉效果进行操作利用,加强声光电的相互配合,能呈现给观众绚丽多彩的视觉盛宴。在拍摄晚会时,镜头的切换是十分重要的,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的镜头切换能为整场晚会增色不少。实际上,晚会的镜头调度、音乐配合和灯光设置都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匹配,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舞台效果和播出效果是否良好。

3.3 增加与观众的双向互动

为了有效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吸引观众前来观看,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增加与观众的双向互动,激起观众对晚会节目的喜爱与热情。新媒体的到来允许晚会节目拓宽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渠道,电视导演应当注意时刻关注观众的实际需求,将新媒体渠道与传统媒体渠道结合搭建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体系,有效提升观众参与电视文艺晚会的积极性,进而增加观众对于晚会节目的黏合度。电视导演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问答环节等互动环节,通过增加晚会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来有效调节晚会的气氛,提高晚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这一方式不仅能提高观众的实时参与感,还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他们的观感体验,促使更多的观众青睐电视文艺晚会。

3.4 选择合适的节目主持人

合适的晚会主持人起着串联整场晚会的作用,能够让所有节目之间互相协调并且相处融洽,因此,电视导演一定要将选择主持人重视起来。依据晚会的主题与内容对主持人进行甄别,将主持人的声音、容貌和举止都纳入选择标准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力也是加分项,在涉及到对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况的内容时,主持人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娓娓道来,既能够保证晚会效果,又能够丰富整个晚会的文化底蕴。支持人也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在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时,能否进行机智和巧妙的救场并进而推进节目顺利进行也是评判一个主持人是否优秀的标准。此外,在晚会开始前与主持人进行节目内涵与晚会创意的讲解与沟通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安排好主持人串联节目的方式,推动整场节目节奏平稳运行。

3.5 综合运用科技手段

时代的进步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一些科技的发明与成果的运用已然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电视文艺晚会中这种影响则更加明显,无论是策划前期、编排节目还是对节目的呈现,事实表明。对科技手段的良好运用能给晚会质量的提升带来大的飞跃。对现代媒体视频技术、VR技术和3D眼镜等前沿技术的运用,能够突破晚会的物理边界,扩展晚会的发生场景,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新鲜体验。例如,在节目环境中对AR技术的运用能够增加真实性;晚会中进行两地之间的实时直播互动,丰富了晚会的场景;通过虚拟3D建模对不同的晚会背景进行切换,营造良好的节目效果,等等。此外,在场景布置中依托科技手段进行合理的策划,也有利于在考量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十足的科技感也容易受到观众的好评和喜爱。

猜你喜欢
文艺晚会晚会
文艺晚会的策划与创作研究
文艺晚会导演的策划与实施研究
森林晚会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户”字的“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