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丰
日 本到处可以看到有便当卖,它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出门旅行,还是赏花聚会、上班上学,都少不了要与便当打交道。而便当之中,最常见的就是“幕之内便当”。
幕之内便当上有撒着黑芝麻的饭团、玉子烧、鱼糕、烤鱼等,此外,还会添上炸、煮、腌的食物,比如炸鸡、炸虾、烤鱼或煮鱼、煮芋头、煮南瓜、腌萝卜、腌白菜等。最后,将这些食物放在用十字划分出方格的便当盒中。根据季节不同,采用的食材也有所变化。根据使用的食材不同,幕之内便当也细化出很多名称。
从东京出发,笔者在东海道新干线的站台买到一盒印有“特制幕之内御膳”几个字的幕之内便当(如图)。从生产厂家的宣传来看,他们并没有着力标榜幕之内便当的“文化出身”,只是朴素地表示这种盒饭里的食材,有的取自关东地区,有的取自东海地区,还有的取自关西地区。小小一份盒饭,就能来一场味蕾旅行。
经过一番查阅,笔者了解到,江户时代,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日本当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尤其是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主政时期,元禄文化的出现带动了观剧、赏花等休闲娱乐活动白渐兴盛。能剧、歌舞伎上演时,在几幕戏剧之间,由“外卖小哥”送进场中,供台前的演员、幕后的工作人员以及观众食用的方便餐食——幕之内便当,也就应运而生。幕间时间短暂,溢员又是披挂上阵的带彳女状态,因此容易吞咽、易于消化又不会弄脏衣服妆容就成为幕之内便当不可或缺的特点。
有“日本江户后期百科全书”之誉的《守贞谩稿》 中写道,最早生产幕之内便当的地方是芳町一家名为万久的店铺。那个时候的便当,仅仅是将米饭团成饭团,配上一些时令果蔬鱼鲜。而日语中,“芳町”就是“花街”的意思。
慢慢地,这种便当走出“幕之内”,成为探望病患、拜访亲友时的伴手礼,并逐渐规格化、量产化。1872年,连接东京新桥和横滨樱木町的铁路正式通车。幕之内便当也走进车站站台、列车车厢。1889年,在兵库县姬路车站开始出售幕之内便当。不少人认为,这就是日本车站便当之祖。但也有人坚持,最早在1867年时,已经出现了造型朴素的饭团造型的车站便当。谁才是日本最早的乍站便当,至今众说纷纭。值得注意的是,将幕之内便当引入车站的那家兵库县企业,靠着小小的便当起家,随着铁路一路发展,历经上百年风雨。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以精致的怀石料理为灵感的怀石风幕之内便当风靡一时。超市、便利店都可以买到。主妇们用它来招待客人,既减轻了负担,又不失面子。
时代变迁,幕之内便当早已经不再是“幕”之“内”的专属便当。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拥有130多年历史的著名的歌舞伎座,就曾以回归传统为卖点,向普通消费者出售幕之内便当。根据便当所采用配料的不同,售价设定在1624日元到5724日元之间,丰俭由人,选择多样。
笔者吃完,再看这“特制幕之内御膳”中的“御膳”两字,颇值得玩味。在中国,“御膳”代表最高规格的宫廷菜。在日本,“御膳”可以指代一切美味的饭食,也包括演出间隙、旅途之中的盒饭。同字不同意,同文不同源,简单两个字,恰如一面镜子,折射着中日文化的异同。▲(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