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

2022-07-19 09:43袁喆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发展

【摘要】中华文化历经5000多年的发展和沉淀,造就了很多色彩鲜明的艺术瑰宝,其中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个性。美声源于西方文化,在20世纪融入中国,经过不断地革新,糅合在众多文化艺术里,其发展历程不断与我国传统声乐互相借鉴影响,对中国的传统声乐文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价值。本文通过研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的关系,明确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更好地推动我国声乐的发展。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9-178-03

【本文著录格式】袁喆.试析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J].中国民族博览,2022,05(09):178-180.

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声乐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在创新和传承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程度的融合了其他唱法,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声唱法因其科学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两者一直相互推动借鉴,联系紧密。例如,咬字的声乐技法,民族唱法是在借鉴美声技术上前进的,通过探索美声唱法的流入以及技法对千百年来民族声乐的发展所带来的改变,溯源其中关联的实际意義和价值,引出融合创新的必要性。美声唱法独有的歌唱技法是将声区混合的唱法。在国外音乐艺术界,美声唱法对欧美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在进入我国后通过艺术者的反思和借鉴,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本文的主要思想在于通过对美声唱法的研究和剖析,探究美声唱法在国内的人文历史与其歌唱技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意义。

一、美声唱法及其发展阶段

在17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复兴运动产生了很多新型文艺,其中包括美声唱法。由于当时时代背景是大文艺时代,对新兴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声唱法也在这样的趋势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美声的表演者初期都是残疾人,毕竟是在宗教盛行的时期,很多形式都富有约束性和指定性。到了18世纪,唱诗班和歌剧院开始解脱宗教束缚,出现了女性表演者歌唱,美声唱法的发展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推动和改革。再到19世纪的时候,美声唱法不再是单一的歌唱技法,在不断地发展中,它从最初以歌唱技巧为重点慢慢转变为富有感情色彩荡涤灵魂的音乐艺术;不仅如此,19世纪是美声唱法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体现时代性的作品在不断融合和创新中诞生,如《魔笛》。这个时候,美声唱法的歌唱风格和发声的技巧特色是时代性的象征,在这个具有浓烈艺术气息的时代环境中其技巧与理论有着标志性的意义。通过不断地实践及理论总结,使美声唱法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动,以技巧和理论的成熟为发展前进的方向[1]。20世纪对美声唱法的传播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这个历史时期,因为科技的高速发展,对美声唱法的推广和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与世界各个民族声乐的相互吸收借鉴,美声唱法拥有了更多优秀的歌唱技法,在发展空间及技术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例如,费多尔·夏里亚宾,他是美声唱法黄金时期突出运用创新融合的巨星,在美声唱法中融合了俄式演唱风格,对内容的发展更为重视,从而打破了美声唱法的局限。因此,通过内容和唱技的共同推动,他成为20世纪最出名的低音歌唱表演家。另外,大家都知道的美声歌唱家帕瓦罗蒂被誉为“高音C之王”,他对歌剧表演的形式进行创新,借鉴美声唱法独特的技法和风格带入其表演中。正是在思想潮流不断革新和包容下,美声唱法才在时代环境中得以发展和保存,甚至得到更为优异的提升。在400多年的发展里,美声唱法脱颖而出,通过不断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和歌唱技法加以改进创新后进行运用,丰富了其风格形象。美声唱法有着丰富多彩的歌唱特色,在世界舞台璀璨精致,家喻户晓,与我国民族声乐相互交织,积极地影响着民族声乐的发展和进步[2]。

二、美声唱法中民族声乐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文化领域的前进,民族声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人类文明艺术的创建。美声唱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优势,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指引并使民族声乐的表演技法变得更加丰富。不同民族音乐在不断交流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使它们产生矛盾与分歧,但美声唱法好比水利万物,让民族声乐变得饱满圆润,有助于与世界各国音乐文化更加和谐包容地交流。而且,美声唱法是在新思想和新时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具有一定的先进科学思想,能以科学的方向帮助民族声乐与时俱进。在经济社会,很多行业无法适应市场,于是开始摸索市场并重新审视自我,然后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先进文化思想与其领域的优秀对象,所以民族声乐必须与时俱进,秉承先进思想,而美声唱法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以及实现其稳定发展的目的。如果要立足新时代,就必须把民族声乐贯通美声唱法的手段实现有意义革新,提供社会文明核心素养,重视美声唱法的意义和效用,有利于推动民族声乐文化的发展。

三、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文化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美声唱法重视程度不足

社会性质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各个地区的民族声乐文化价值开始得到重视和发挥,使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变得饱满。美声唱法的歌唱技法可以运用在民族声乐文化中,在丰富表演的同时也可以传递更多的民族个性与情感,但依旧有很多人对美声唱法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民族声乐文化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其形态缺乏融合创新的途径以及歌唱技法得不到多元化的运用。所以,有关人员必须总结和关注民族声乐中美声唱法的积极作用,只要其体现科学发展的价值意义,就能解决根本问题,从而对民族声乐起到推动作用,真正发挥美声唱法的价值[3]。

(二)相关人员的思想认知有待提升

由于社会发展日趋科技化和市场化,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与兴趣爱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崇流行歌曲以及欧美电音,致使民族声乐因缺乏认同而得不到发展,民族声乐的演唱人员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也逐渐的开始转行。同时,部分人不注重唱法的培养与应用,造成美声唱法的应用和普及工作受到限制。因此,发展稳定的美声唱法学习与接受团队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同样重要,能够有效地改变其发展的不利现状。发展民族声乐文化需要严格落实,否则极易变成空谈,所以需要时刻注重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发展新时代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美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良性发展。

四、民族声乐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就发展到今天的民族声乐而言,其特性与戏曲民歌有本质上的区别,也有传统民歌演出的一些特性,承载着核心素养,又科学性的吸收了美声唱法、外来艺术,是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结合各类文化艺术的精华而盛开的歌唱艺术。民族声乐拥有传统戏曲的歌唱技术,使其呈现古朴独道的歌唱风格,但又融合美声唱法以及大胆创新的文化艺术。我国的民族声乐从汉代《乐府诗集》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再远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到了大唐时期,已经有了早期的音乐艺术部门在政府设立,同时对音乐也有了专业的记录和创作。到了明代,对音乐的进程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其成熟的理论在郑和下西洋时期传至各国,深受推从。在《曲律》一书中,对于我国古代声乐有很多的记载文献。例如,咬字,在书中有详细充足的描写,并指出此歌唱技法在声乐领域已经广泛用于考核艺人水平和歌曲质量,可见当时我国声乐发展的专业程度;有关如何进行咬字、吐字的技术和其发声理论,在《曲律》一书中也有细致的描写[4]。作为声乐歌唱,不难发现,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的理论在一些技巧和表示上,存在着类似的理论支持。例如,在进行行腔发音吐字时,民族声乐中的咬字是“说着唱”,而美声唱法里的咬字则是“唱着说”。美声唱法的特点是意式风格,其歌唱的词语多为印欧语系,要注意其五元音在一定程度上比国语更加容易掌握,所以可以在歌唱时轻松地将吐字和唱腔相互运用起来,注重咬字必须顺应发声,将歌声的美感列为重中之重。民族声乐通过先出字再发音来歌唱,更倾向于字的出声,只要吸收美声唱法歌唱技巧的美感,就更有利于吐字清晰,声音顺畅。同样的作品,我国的声乐特色更在于生动形象的表现思想意境和内心感情。元杂剧里的《牡丹亭》《西厢记》到后来的《桃花扇》和《长生殿》皆通过情感代入声乐,使内容赋予情感,让观众可以从演唱里感受到作品的核心文化,与作者达成共鸣。如此进行的声乐艺术毫无悬念的就会深入人心,在现代歌曲中也不乏有体现这类艺术风格的作品。例如,《我和我的祖國》《唱支山歌给党听》,其魅力正是在于感情与歌词和声调的相互融汇贯通,只要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美声唱法的影子。我们常说的歌唱韵味,就是如此,其感受只能通过情景与经历进行意会,在戏曲的表演中,每一次抑扬顿挫的声调,都充满着感情色彩。通过停顿表现悲喜,承载着感情进行歌唱,足以表现出富有生机的艺术核心。而美声唱法的吐字清晰、声腔共振等要求恰好在此被融入。对于歌唱艺术来说,单纯的只有灵魂上的感触是不够完整的,声乐的交响与承载的感情是不可分离的。通过口鼻喉进行歌唱的发音技巧,是我国歌唱艺术的特色,其处处之声可以形成共鸣,以口腔、鼻腔、头腔的上部共鸣为主,声音很少会下沉至胸腔,腹腔、这样发出的声音多为明亮清脆,对于这样的发声也有其弊端之处,就是音量较小。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美声唱法是以混合的共鸣来歌唱的,将头、鼻、胸各腔都通过深呼吸或打哈欠的方式混合不同的发声比例产生共鸣。美声唱法的共鸣是通过任意地变化和协调高中低音来进行的,这样高音声音显得比较丰满,低音声音也会比较活泼。美声唱法的技巧确实有很多地方可以优化民族声乐,其共鸣技巧可以让声音畅快随意的在三个音区协调转换,既可以实现丰富的色彩感,又可以实现铿锵有力,绵绵不绝的冲击感。正是如此,现代民族声乐中很多新兴红歌才具有浑厚又不失柔美的韵味。

五、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和影响

(一)革新了发展意识

美声唱法是外来的歌唱技法,其声音柔雅,美丽清脆,更有多种多样的声乐方式,在节奏,音调上对比民族声乐各有千秋。通常在练习美声唱法前,一定要有扎实的音乐功底、对音乐常识也要全面认清,以及当优雅的伴奏响起,不能有其他杂质的掺入。美声唱法是“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的,人们学习到了更多种类的歌唱技法,在生活上添加了别具一格的色彩,在相关领域也掀起了审视与革新的浪潮[5]。通过对自身文化的思量和总结,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还需要吸收百家之长,通过不断创新推动其源远流长,积极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借鉴。在此基础上,通过各个方面对民族声乐进行探索研究,了解真正推动民族声乐需要的核心素养,经过不停的融合创新,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有力地推动民族声乐在世界文化舞台的发展。

(二)推动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

自美声唱法在我国各类表演场所陆续登场后,引起了歌唱领域的重视。在新文化运动风靡全国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领域开始出现很多借鉴西方艺术的内容,美声唱法也在此时得到了体系化的推广,随着在国内的传播,其深受国人的欢迎和喜爱,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领域也在这个思想浪潮的时代通过积极地借鉴创新得到了飞速发展[6]。例如,当时民声最热的上海音乐学院,通过对西洋音乐学院的取经以及结合时代环境下的教育情况,制订了一些列优质的教学计划,其中就包含美声唱法的课程安排。上海音乐学院的出现,为我国音乐领域能够取得当今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其创造了时代性的音乐教育变革,并且培养了大量的新思想音乐人才,为美声唱法的传承提供了专业的核心素养。上海音乐学院始终以新思想,新目光审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了与时俱进的文化潮流。上海音乐学院一直坚守发扬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对民族文化保持高度认同,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对民族文化创新探索。

(三)推动了民族声乐创作

自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后,引起了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歌唱艺术家对其独特的风格和歌唱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不断审视,秉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艺术理念,在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结合美声唱法加以创新,使很多新型作品得以问世,例如,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在民族声乐领域,美声唱法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借鉴与运用。其独特的唱法和腔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情的表现出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及民族个性,对推动民族声乐的创作,丰富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既要以陕北式呐喊发声,又要利用美声唱法的风格和技巧,如此才能把握节奏快慢、声音长短,做到腔调合理。此曲通过声乐和美声唱法的结合,将陕北人的生活情感和个性一一彰显出来,也正是如此,既实现了唱法的提升,又保证了民族的味道。

六、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需要引起社会重视和音乐行业的广泛关注。同时,针对现阶段的不足,做好问题的攻克,从实际出发科学创新,通过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的融合,有效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陈浩月.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09):115.

[2]王焰.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7).

[3]刘晶.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6(17).

[4]王钰.论民族唱法在美声教学中的运用:以京剧唱法为例[J].戏剧之家,2021(21).

[5]汪梅娟.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发展[J].艺术品鉴,2021(14).

[6]王唯宇.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探究[J].中国文艺家,2021(04).

作者简介:袁喆(1992-),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民族声乐发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区域发展篇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