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宫轩 高刘巍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新街口派出所成立于1958年10月,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北京市唯一一个横跨两个街道(新街口街道、什刹海街道)的公安派出所,辖区面积3.16平方公里,有居民社区15个,现有民警95人、辅警25人。
近年来,新街口派出所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北京市“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示范单位”、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北京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公安局“人民满意的公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档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5次,涌现出北京市公安局“最美警察”1人、优秀团干部1人、“最美警察·法治之星”1人。
“小事不小看、小事当作大事办”的工作理念
2022年2月7日夜,农历大年初七,新街口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名17岁的高中生在前一日晚上与家人吵架后離家出走,至今失联未归,家人心急如焚。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工作,民警终于在丰台区某小区附近的一家便利店找到了这名高中生。
正月里的北京,寒风刺骨,但此刻刚刚收队的民警们的脸上却无一不挂着汗水。一个通宵的奋战,其间那份发自内心的焦急,是警民之间最朴素的一种共情,更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强劲动力。
1月22日上午,雪飞风起,路上积雪湿滑。正在辖区执勤的新街口派出所后海西沿社区民警兼社区党委副书记胡青松,远远看到从天桥上走下来的一位老人摇摇晃晃摔倒在地,连忙紧跑几步,扶起老人并询问情况。得知老人是心脏病发作后,胡青松一边连声安慰,一边拨打120求助,随后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获取了其家庭信息,最终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
近日,从外地来京看病的舒女士在积水潭医院窗口挂号时,不慎将手机遗落在窗口处。她第一时间到医院警务站向民警求助。民警谢林孜迅速帮助查找,经过细致工作,最终帮舒女士寻回了手机。舒女士连连称赞:“首都警察真好!”
……
一桩桩、一件件,书写着新街口派出所民警们“群众利益无小事”和“小事不小看、小事当作大事办”的工作理念,也映照出他们在面对群众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智勇双全。
警务工作站延伸便民服务
新街口派出所辖区东西狭长、南北略窄。因为特殊的管辖范围,部分群众到派出所办事不方便、民警出警时间长,存在不少基层治理难题。为把各类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自2020年开始,新街口派出所在什刹海街道建起警务工作站,将警力沉到一线,服务群众变得更加及时高效,有力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出警时间明显缩短、服务群众及时有效、矛盾纠纷不出社区……新街口派出所什刹海地区警务工作站成立一年多来,全所警情直降60%,其中减少的八成来自什刹海地区。民警高效、细致的工作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
家住什刹海街道鼓楼西大街的李大爷,天生热心肠。社区里哪有乱停乱放问题,谁家又和邻居闹了矛盾,李大爷知道了就会向派出所反映情况。可每次去派出所,李大爷都有些“纠结”:民警们个个热情负责,就是道儿有点远。“来一趟就得40分钟,忒折腾。”新街口派出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张继勇听着李大爷的话,心里着实过意不去。
在警力前置、下沉一线的思想推动下,新街口派出所党支部决定在什刹海地区建立警务工作站,引入派出所的部分功能,延伸警务工作的触角。
2020年10月,派出所党支部在什刹海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地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在鼓楼西大街临街设立了什刹海社区警务工作站。
走进警务站大厅,身份证自助申办终端、居住证自助办理机、签注自助一体机……群众日常办理量最大的几项户籍业务,在这里都可以24小时自助完成。“有些群众不是觉得身份证上的照片不好看吗?这台身份证自助申办终端,可以让大家拍到满意的照片为止。”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副主任远郝怡介绍说,“警务站还引入了公安交通车驾管服务,一个月我们就换了60多本驾照,填补了交通支队在什刹海地区服务网点的空白。”
“一键紧急求助桩”精准定位警情
建立警务工作站解决了快速出警的空间制约,但在实际工作中,民警精准定位警情的速度仍然没达到预期。负责接处警的民警反映说:“很多时候,报警人打来电话,根本说不清自己的位置。经常说的就是‘我在一棵树下’或者‘这儿是一个路口’这种模糊定位线索。”
原来,什刹海是北京胡同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蜿蜒曲折的胡同里,不仅群众说不清位置,民警出警也常常像进了“迷宫”。怎么破解无法精准定位警情的难题?派出所党支部一班人决心攻关拿下。
“设计一个能报警的定位物就好了。”
“最好还能跟派出所民警直接通话。”
“要是能看到现场影像就更方便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我们把自己的需求汇总,与相关技术研发公司合作开发了这个‘一键紧急求助桩’。”远郝怡说。
轻轻一按一键紧急求助桩上的白灯按钮,回应随即传来:“您好,什刹海社区警务站,有什么可以帮您?”指挥室里,民警通过一台终端可视电话,可以清楚地与求助者交流,现场实时画面一目了然。
2021年仲秋的北京,空气中已经有了些许的寒意。这一天,什刹海地区一个平房院的孩子按下了求助键。他带着哭腔惊慌地对民警说:“妈妈洗澡晕倒了,爸爸出差了,警察叔叔快来帮帮我。”接到报警后,警务站立即出警处置。因为送医及时,孩子的妈妈经过抢救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
对于非警务类求助,警务站也会在第一时间将其转接至街道全响应中心进行解决。同时在落实过程中,社区民警都要与街道一同处置,做到闻警即动、未诉先办。目前,新街口派出所已经在什刹海地区的学校、幼儿园等16个重点部位设立了一键紧急求助桩,未来还计划在辖区80余条胡同和10余个重点部位全部施建。
多元共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进入社区警务工作站,一个挂着“海畔联合调解室”牌子的工作室格外醒目。
“简单的矛盾纠纷,由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民警出面,进行社区调解。需要进一步调解的纠纷,则邀请群众到‘海畔联合调解室’进行调解,把矛盾尽量化解在基层。”派出所政委、党支部副書记魏巍说。
家住在什刹海边的李大爷和张大爷,虽是二十多年的老邻居了,可自打退了休,两位就算是居委会的常客了:不是今天你家花盆挡了我家门,我得踹远点儿;就是明天你家自行车堵了我的道,你得给我挪出去……总之,两位老大爷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已经是院里邻居们司空见惯的场景了。
什刹海社区警务工作站成立后,社区民警、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权谱借着参观警务站的由头,把两位老大爷请到了“海畔调解室”。通过三次耐心沟通和调解,二人最终冰释前嫌,各自承诺将门前摆放的物品让出10厘米,不再因为芝麻大的小事儿影响邻里关系了。
现在每个工作日,都有司法所调解员在这里帮助群众调解纠纷;每周一、三、五,法律援助律师在这里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检察院和法院的工作人员每周也会来到这里进行庭前调解。对于已诉的矛盾纠纷,则由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的社区民警牵头,协调相关单位和群众一起坐下来,面对面开展调解,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设立‘海畔联合调解室’,对我们社区民警的工作特别有帮助。”张权谱说。
2021年年底,旧鼓楼社区一家企业租赁了辖区居民的房子,但在房屋租赁过程中发生了分歧。这家企业的法务部门初步认定,居民的做法是诈骗行为。无奈中,企业和居民找到张权谱。
张权谱带着两方来到“海畔联合调解室”。经过详细了解,法律援助律师和法院工作人员认定双方属于纠纷,经过调解双方握手言和。“这不就是咱们现在提倡的把矛盾化解在社区吗?”张权谱说。
对于时间比较久远、调解起来有难度以及群众多次反映的问题,警务工作站还设立了“关心关爱系统”形成台账,为“海畔联合调解室”提供背景资料和基础数据,也便于辖区内社区民警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新街口派出所自从有了社区调解员调解、“海畔联合调解室”调解、综合行政调解“三级调解”机制,什刹海地区的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