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做好低龄儿童的绘画教育

2022-07-19 09:37汪冏
幼儿美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儿童画低龄绘画

汪冏

一、低龄儿童绘画的精神状态

培养少数有艺术才华的孩子成为艺术家不是我们的目标,引导孩子进行正常的创作活动,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挖掘他们的创造才能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在任何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表达里,每个个体都会把自己的思想、认知和感受融入其中。儿童是否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家庭教育中关键取决于父母对其的教养方式。比如孩子喜欢玩情境游戏,虽然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但这种情境游戏是家长协助孩子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因为儿童绘画的可贵之处是纯朴、童真,家长要充分给予孩子自由、信任和尊重。他可以涂,可以抹,可以把纸划破,可以只画一条线,也可以画饱满、精致的内容……

家长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很重要,让孩子自由地去画自己想要画的事物。事实上,在低龄儿童绘画的世界里,没有比“自由”更重要的事情了。孩子在自主、自觉、自愿和自由的精神状态下创作的绘画作品将成为其童年时期最真实、最美好的记录,同时还反映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心智发展的情况。引导孩子在放松的精神状态下绘画,可以说是家长进行低龄儿童绘画教育最简单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些家长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干涉孩子,担心孩子犯错,殊不知这么做反而遏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从而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其实,学校教育的相对高度程序化的工作计划、高指令性的教案和高清晰的学习目标,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很难产生探索新方法的动力。对比之下,父母在家里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之后,他们可以在更加轻松和自由的精神状态下创作,这正好弥补了校内教育这种惯性思维的弊端。

二、低龄儿童画的绘画语言

绘画是低龄儿童表达情绪和感受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孩子只需拿起画笔,就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现在纸上。与文字表达的方式相比,绘画的表达形式更易使低龄儿童产生一种乐趣和自我心理满足感。在尚未能用文字语言表达之前,低龄儿童就可以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抒发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这种理解有时甚至是超现实的。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试图用成人的视角解读他们绘画的内容,往往曲解了他们的创作意图。低龄儿童画作的最好解说员,应该是孩子自己。父母不应以构图复杂与否、画面清楚与否來判定作品的好坏。当父母俯下身去,用心倾听低龄儿童对自己画作的描述时,就会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如果父母从小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当孩子的言语不足以表达快乐或悲伤等情绪时,就可以用绘画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当孩子长大后,即便不会成为画家或艺术家,绘画也依然可以成为其重要的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并给予其丰富的滋养。

低龄儿童画能够反映该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整体而言,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天真性:低龄儿童天真无邪,无拘无束,他们的画面不合常理而通画理。

2.幼稚性:绘画的造型及内容都比较幼稚,这是由于低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

3.故事性:低龄儿童画的内容有一定的故事性,他们的每一幅画都表达了一个故事。

4.随机性:低龄儿童画的运笔随机、自然,一笔过去,不做作。

5.自由性:低龄儿童画的构图相对自由、大胆。

三、低龄儿童画的题材、内容

低龄儿童绘画的素材都是他们日常所见、所闻和所想的内容。低龄儿童选择自己熟识的事物作画,而不是通过绘画来熟识事物。他对什么感兴趣就画什么,有时就像写日记一样,想到什么画什么,并不会顾及他人的看法。并且,他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完全享有绘画的自主权。唯有这样,孩子才能进入观察这个世界的自由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回忆自己的经历,观察周围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景象和活动,并调动这些资源来创作绘画作品时,低龄儿童就像艺术家一样在创作,其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充满了童真,并且个性十足。所以,家长尽量不要在题材内容方面轻易否定他们,只要他们愿意画就很好。如果遇到孩子不知道画什么内容的时候,家长最好的引导方式是和孩子聊聊日常生活,让他们把自己有趣的经历讲出来,然后建议孩子画出自己讲的这个经历。在这种引导下,低龄儿童在接下来的绘画创作中将会变得更敏感,其画面表现力也更灵活多变,正是这种灵活多变的表现力对他的情感成长和整体人格的形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让低龄儿童充分感知周围世界,并让他们琢磨着把这些感知作为表现内容画下来、讲出来,对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低龄儿童画的造型特点

以低龄儿童画对人物形象的造型为例。通常情况下,孩子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掌握“小人”的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一般都会经过画“蝌蚪人”的阶段,并且这一阶段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他对人物形象的造型有了新的认识,并对这种认识坚定地感到自信时,才能在画面中另外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所以,父母需要耐心地等待,不必为孩子反复地画似乎一样的“小人”而感到焦虑不安。实际上,由于儿童的感知方式与感知能力还不成熟,不能像成人一样画出写实作品,他创造出来的只是绘画符号。比如在一些低龄儿童画中,汽车、轮船和动物的造型特征都是它们的侧面形象,这就是这些物体在低龄儿童脑海中留下的典型视觉印象,也反映了低龄儿童对外在事物的概括能力。需注意的是,这些绘画符号随着孩子对外界认知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个体不同,体验不同,其创造的绘画符号也不尽相同。

五、父母在低龄儿童繪画教育中的自我定位

父母是低龄儿童绘画作品最主要的欣赏者。如果父母固执己见地希望孩子画出成人所理解的模样,而不是画出孩子自己所理解的模样,那么,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就会对孩子绘画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正常情况下,状态好的孩子可能每天画两幅,状态差的孩子两天画一幅,或几天才画一幅,甚至不愿意动笔画。倘若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反思自己了,因为这表明孩子已经开始产生心理阴影了。此外,无论父母多么希望孩子画得更好,都不能让他们借助太多参考资料,或直接手把手教他们绘画。因为一旦有了对参考资料或父母的依赖,低龄儿童就很难再有勇气在绘画中继续探索。并且,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能力被经常否定后,就会对创作失去信心。比如,低龄儿童发现一个现象并将之告诉父母,若父母不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的认知水平,立即对其给予纠正或给予所谓的正确答案,他们就会产生挫败感,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父母要特别注意鼓励孩子去观察与发现,要非常耐心地倾听孩子发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其实,随着他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孩子会不断修正以前的想法。孩子靠着好奇心的驱动不断勇敢探索、不断发现、不断观察与不断总结,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父母的苛责与纠正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对绘画失去兴趣,所以父母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切探索,要用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们对自己绘画作品的解读,这才是父母正确的自我定位。

六、父母在低龄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指导方法

父母在低龄儿童的绘画教育过程中,要关注低龄儿童的语言叙述能力,而不是过度关注此年龄段孩子的绘画造型能力。低龄儿童最初的绘画通常伴随着语言解释,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小画家的描述,并仔细地把他的描述写在画纸上。父母要重视低龄儿童的涂鸦之作,把孩子对作品的解读记录在画的旁边,当作口述日记。慢慢地,父母会发现孩子涂着涂着、讲着讲着,其画作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语言表述能力也越来越好。

总之,低龄儿童对绘画的兴趣不仅源于个性,还往往与父母的关注和启发有关。比如低龄儿童绘画是为了自己开心,同时也是为了能得到家长的赞扬,父母的一句“哇!你的画可真漂亮”,就可能顿时化作孩子的精神动力。所以,父母尽量鼓励孩子大胆画吧!在家庭中营造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绘画,在绘画中享受自由与快乐。

猜你喜欢
儿童画低龄绘画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儿童画作品展
行政拘留执行年龄拟降低
低龄留学当慎行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
儿童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