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自“双减”政策出台,同学们的生活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些同学为此雀跃不已,有些同学却觉得无所适从……大家身在其中,一定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对于“双减”这一政策也一定有些自己的想法想要表达。今天,我们就围绕“‘双减’下的我们”这一话题来进行探讨吧!
概念阐释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
多方观点
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负担,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自觉提高对“双减”的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双减”的重大意义,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中国教育报》
作为一名家长,我一直关注着“双减”政策落地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孩子的作业由晚上十一点左右完成变为基本在学校就可以完成,书包不再鼓到变形,周末也不必马不停蹄地上各种辅导班。“双减”既保障了孩子们正常休息、锻炼、娱乐的时间,也保护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让孩子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拥有了快乐的课余生活。我认为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孩子才会对学习更有积极性,从要学慢慢转变为想学。
——家长王琴
自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我认为这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有积极的意义。“双减”使学生作为主体的价值得以体现,恢复了教育生态,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老师们也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双减”,促进自己快乐教学。
——内蒙古科左后旗蒙古族实验初级中学教师花梅
读编论坛
小编蔚岚:小读者们好,“双减”政策刚推出时,小编姐姐曾在微博话题里问过大家,“双减”之后你们觉得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当时不少同学反馈说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大家一定有了些切身体会吧,我们一起交流交流怎么样?
缪佳宜:确实有变化!我现在不用再为周末补课的问题和爸妈争执,整个家庭氛围都变得和谐了。
朱嘉欣:对对!现在双休日、节假日基本完全属于我们自己了。这多好啊,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小编蔚岚:看来没有了补习班的压力,大家快乐了不少呢!那校园生活呢?有变化吗?
董振阳:校内作业减少了,我们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之前我特别喜欢制作手工模型,但因为时间不够,一个模型常常只完成一半就不得不搁置一旁,而现在我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一口气完成它们。
杨煜琪:我们学校安排了课后托管,放学时间虽然延后了一些,但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基本上都能把作业写个差不多,甚至有些作业老师当场就批改完了。回家后其实还挺轻松的,读读课外书,看看电影,然后睡觉,没有作业的困扰,我感觉更喜欢学校了。
周恒熠:我们学校也有托管,而且放学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拓展活动,如书法、美术、体育运动、科学实验等。我爸妈说他们远没有之前操心了,作业能在学校完成,不懂的知识点有专门的老师辅导,特长在学校就能学,这样一来既省时间又省钱,他们还更放心。
唐子末: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睡眠时间变多了,休息好了,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
李瑞安:有更多自主时间当然很好,我也喜欢轻松地学习,但我们已经初二了,中考就在不远的将来,作业减了量,辅导班减少了,我偶尔会担心自己的成绩是否会因此受影响。
姜一琳:我妈妈和我说,中考分数是“硬指标”,所以千万不能因此松懈下来。
小编蔚岚:嗯,我相信这个困惑很多家长和同学都会有。但我觉得,首先大家应该给予学校和老师们更多信任。“双减”的主阵地在学校,我也和很多老师交流过,老师们普遍表示自己身上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强了,比如需要把课本结构化,集体备课,一起探讨怎样的作业更适合学生、更有针对性,同时增加面改的机会,其实这对大家来说是有益的。而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多学”“超前学”的观念似乎一直捆绑着大家。
栗怡然:好像是的,我甚至感觉自己对辅导班有依赖心理,总觉得课程要提前预习,在学校学完还必须再上提高班,不然心里不踏实。
刘佳宇:之前有一次我们数学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很多同学说学过了,可我明明记得老师没有讲过,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报预科班提前学了。当时我就在想,真的有必要吗?而且这样让老师也很为难。
小编蔚岚:没错,“双减”其实也是在尝试转变这种“过度教育”的社会风气。学习并不是必须依仗海量的练习和课程,而是要从心底迸发出对知识的渴望。一味地追求以量取胜,不见得会有很大成效,而真正有效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分数只是一个短期目标,大家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既要看到现在的成绩,又要看到自己未来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
吴思颖:我们以平常心看待“双减”就好,踏踏实实学好校内知识并适当加以拓展,及时总结归纳,这样就能有效增强我们对知识本身的理解。
王博康:“德智体美劳”得全面发展才行,未来的世界更需要能力多元的人才。
小编蔚岚:有人说“双减”是“在高速路上大拐弯”,以往激烈的教育军备竞争让“抢跑”“内卷”“鸡娃式教育”成了常态,此時的“大拐弯”正意味着教育的回归。
小编姐姐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双减”的本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只有给予自己更多关注,才能更好地适应政策,更好地对自己负责。
话题总结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它从本质上说是对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第一,纠正育人方向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要尊重少年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走出“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第二,纠正违规竞争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如果这种受极端功利的应试教育驱动的各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教育就不可能走出“内卷化”的“剧场效应”和“囚徒困境”。第三,纠正超前学习之偏。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职责,而校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落实“双减”工作,是缓解社会焦虑情绪,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之必须。“双减”工作到位,责任压实,教育规律才能发挥作用,学校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话题预告
你有“偶像”吗?他(她)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你心里,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偶像”呢?欢迎大家关注微博话题#你的偶像是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