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巧芝
摘 要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古诗词的词义较为精微,学生在学习时通常会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古诗词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高中古诗词教学进行探讨,为古诗词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古诗品诵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其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这些特性也深深地吸引了众多的诗词爱好者。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古诗词的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古诗词的含义,将自己代入到古诗词的情感中。
在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古诗词要相对复杂,而古诗词的创作时间距离现在较为久远,学生对当时的年代缺乏代入感,无法深刻体会作者所传达的含义。另外古代诗人在创作古诗词时往往关注语言的凝练,随着历史的发展,某些用词与现代人们所使用的词汇在含义上有着较明显的差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在古诗词教学时,高中教师通常会将古诗词的背诵与翻译作为重点,通过口述的形式进行教学,而没有对古诗词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只能通过背诵的方法进行古诗词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提升,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内涵。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了解高中学生的特点,积极创新教学工作,让古诗词的教学更有意义。从古诗词的意义入手开展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完善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
1.古诗词的品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人在进行诗词的学习时也会采用诵读的方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注重诵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诵读,学生能够对古诗词形成基本的认知,理解诗词含义。在诵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多个感官,用心感受诗词的情感,品味其中的思想内涵。高中学生的课业比较多,在学习古诗词时并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诵,对古诗词的美缺乏认知,影响了古诗词内涵的传承。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引领,开展诵读教学。首先学生需要知道诗词中每个字的正确读音,一些文字的读音与现代存在差别,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区别并加以记忆。其次在诗词诵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平仄对仗与押韵,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为了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古诗词的诵读中来,现代教育技术也可以成为教师的有效辅助,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适合的音乐或者与诗词情感相符合的视频为学生进行展示,形成立体化的认知。例如李清照的名篇《声声慢》,情感相对细腻,教师可以选择较为悲伤的乐曲作为诵读的背景音乐,将音乐的哀伤与李清照诗词中所表达的忧郁哀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诵读时能够融入进去,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2.古诗词的欣赏
高中教材所选取的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表达上极为精练,营造了十分生动的场景,因此加强对古诗词的赏析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创新的重要部分。古诗词的欣赏是基于品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一定的赏析,从诗句中解读古诗词的含义,传递诗词的丰富内涵,实现古诗词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诗词的用字中深入体会其背后的情感。
例如在《锦瑟》这首古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也因其表达上的意境之美深入人心,为人称颂。在“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中,李商隐巧妙地将“庄生梦蝶”的典故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以“晓”字代指早晨,比喻了一个人的青年时期,“迷”则代表了青年人对梦想、志向的不懈追求。不仅具备了极强的文字美感,也向读者传达了某种情绪,用诗句生动地绘制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而美梦终会醒,青年时的志向也变成了一场悲伤的梦境,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了作者的情绪变化。在解析这首诗词的过程中,这种落差感能够带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刺激。
诗词赏析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加强个人的联想,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能够沉浸其中,加强对文字的理解。通过结合古诗词的上下句,理解其中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表达。另外在古诗词中作者往往会在一些特别的意象上寄托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古诗词的欣赏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对诗词中的特殊意象进行分析。
例如“鸿雁”一词经常被诗人用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家乡的思念,在大自然中,鸿雁会在秋天迁徙,去往南方,这也是鸿雁引申含义的由来。《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中的“雁”字也有此含义,表达了思乡之情。而“杜鹃”在古诗词中则通常表现了一种悲苦之情,杜鹃在春夏时节彻夜鸣叫,让人们思绪不停,愁情满怀。它也被称为子规、子鹃。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从杜鹃的夜啼引申到个人哀伤的情绪。在古诗词中这类的意象表达还有很多类,教师在古诗詞的欣赏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意象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赏析诗词,对古诗词的含义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
3.古诗词的感悟
在文学的角度上来看,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感悟古诗词,加强解读,让学生能够不断思考,增强个人的主观感受。首先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入手,让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情感,形成个人对古诗词的感悟。诗词的创作情怀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将诗人自身的境遇与诗词联系起来。这也是现代人感受古诗词意境的一把钥匙,让学生能够突破时间的限制去体会诗词的韵味。
例如《声声慢》的创作背景源于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所面临的国破夫亡的凄凉境况,诗词中饱含了哀愁的情绪。如果教师没有对创作背景进行阐述,则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古诗词所传达的哀伤情绪上,而不能感受到古诗词背后的生离死别,对于诗词的理解较为浅薄。通过介绍诗词背景能够让学生对诗词的感悟更加深刻,在学习上也会更加投入。例如杜甫的生活年代正处于唐朝由鼎盛之期逐渐衰落的状态,他也在颠沛流离中看到了百姓的流离失所,历经了众多的波折,晚年生活贫苦。因此在杜甫的创作中,人们可以看到朝代变迁下百姓的悲惨生活,饱含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当学生了解了杜甫自身的情况,在阅读诗词时也会与诗人共情,有更深的感悟。在学习《登高》时,更能理解杜甫所写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正是由于诗人经历了百般苦楚,那种郁郁不得志才传达得如此清晰。创作背景的阐述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在理解上更加透彻。此外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也有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诗词进行对比也能够使学生形成新的感悟。例如李清照早年与后期的诗词就存在着极大的区别,在早期《一剪梅》中李清照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是一种相思的情感,而后期创作的《声声慢》则传达了一种生活境遇上的悲苦,表达了她失去国家与爱人后的悲凉之情。同时教师也可以选取相同主题的古诗词进行对比,诗人的角度不同,在同一主题的表达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对比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感悟诗词的情感,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古诗词的传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师应从多方面开展古诗词教学,加强对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引领。结合古诗词的特点,从品诵、欣赏、感悟三方面进行教学,由浅入深,逐渐加强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不但要传达诗词的含义,也要鼓励学生从古诗词中体会人生,将自身情感与古诗词相结合,扩展语文学习思维,在古诗词的鉴赏学习上进行探索。
[作者通联:山东-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