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增乐
(河北省大清河河务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南运河河北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部分,起自山东省四女寺枢纽,蜿蜒向北经河北省11个县(区),于天津市十一堡与子牙河汇流,在天津三岔河口汇入海河干流(图1)。古代南运河是南北水运的大动脉,清代为以漕运为主的河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仍可从天津乘船直达新乡。进入20世纪70年代,河道径流减少,航运逐渐萎缩。目前南运河主要承泄上游卫运河部分来水,同时作为引黄济津调水的输水干渠。根据南水北调相关规划,南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根据大运河相关规划,南运河是大运河文化带传承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在适宜河段恢复通航功能。综上所述,南运河承载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重任,并具有行洪、输水、通航等多项功能。
图1 南运河河北段河道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径流减少,航运功能逐渐萎缩,80年代后流域进入枯水期,河道时常断流,航运全面停止;在河流沿岸城乡建设中存在挤占河道、改变河道、堵塞填埋河道等问题,一些地区忽视河流保护,污染河道、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现象非常突出。近年来,通过推行湖长制,此现象得以改善。
通过现场调研、座谈、控制条件分析,在满足生态、防洪和供水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将岸线资源与大运河文化传承、健康保护有机结合,实现岸线资源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
南运河河北段河道蜿蜒曲折,两岸筑有堤防。主河槽上游段宽60~140m,深6~8m,下游段宽20~60m,深2.5~6m,河底纵坡德州至捷地闸为1/21000,捷地减河至九宣闸为1/27000。河上现有四女寺、安陵、代庄、北陈屯、穿运、靳官屯、十一堡、王希鲁等枢纽工程,在沧县兴济镇北穿北排河和子牙新河,与两河主槽立交,与子牙新河滩地平交,沿途有安陵、北陈屯及捷地3处水文站。
南运河是河北省设立省级河长的河道之一,分级分段设立了省、市、县、乡、村共五级河长。
根据《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南运河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结合各河段的岸线自然特点,服从维护河流健康的前提,统筹协调河流生态功能保护等规划,保护岸线生态环境。
南运河捷地以上河段现具有防洪功能,汛期最大行洪150m3/s。以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为前提,统筹协调近远期防洪工程建设,合理安排岸线边界。
南运河现状是引黄工程主要输水通道,也是规划的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向京津冀的重要输水干线,已列入水源地保护区。岸线的保护与利用须充分考虑供水安全的要求。
南运河穿越河北省沧州市区、泊头市、青县等主城区,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穿城河道空间十分紧张。
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属于大运河27段河道遗产之一。南运河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3处,包括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连镇谢家坝、华家口险工“两点一段”。此外,沿线还有捷地分洪设施、东光码头沉船遗址、油坊口码头遗址及险工等文化遗址。根据规划,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主干河道实现全线有水,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文化旅游形成统一品牌。南运河两岸各2000m内的核心区范围划定为核心监控区。
根据规划,南运河将恢复一定的通航能力。
岸线功能区分为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和岸线开发利用区。
南运河大部分河段滩槽关系明显,河势较为稳定,岸线临水控制线采用主槽岸坡与滩地交接线;南运河穿青县县城、沧州市区、泊头市区段等基本只有主槽,局部有观景平台,岸线临水控制线采用水域陆地交界线。
根据生态保护、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等要求划定南运河河道管理边界。结合安陵枢纽、捷地枢纽、王希鲁节制闸、北陈屯枢纽、穿运枢纽、肖家楼枢纽等管理范围划定成果,以河道管理范围边界及枢纽建筑物保护范围的外包线作为外缘边界线。
安陵枢纽、捷地枢纽、王希鲁节制闸、北陈屯枢纽、穿运枢纽、肖家楼枢纽等6处枢纽建筑物,属于“引起深泓变迁的节点段或改变分汊河段分流态势的分汇流段等重要河势敏感区岸线”,按照其保护范围划分为岸线保护区。
南运河吴桥第六屯至青县流河段岸线,分别属于“世界遗产”、“列入国家规划尚未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和“预留的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建设”范围,除上述已划为保护区的岸线外,全部划定为岸线保留区。
建议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防洪、供水、大运河文化传承和调水之间的关系,确保调水工作顺利进行。依托河长制体系,协调好流域、省、市、县、乡、村等各级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南运河管控会商机制,开展联合执法。结合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建立南运河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基本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整合水利、环保、住建、国土、农业、林业、交通等相关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