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1.南昌医学院临床医学院;2.江西卫生职业学院临床系,南昌 330052)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HAG)是因幽门螺旋杆菌(HP)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嗳气、反酸及烧心等。既往研究显示[1],HAG罹患胃癌的风险显著升高,故有效控制HAG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及铋剂根治HP,但随着HP耐药性的增加,导致部分患者HP根除不彻底,病情易反复[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应用,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痰湿中阻型HAG属于外邪侵袭,邪正相争,致使本虚标实,其本为脾胃虚弱,其标为湿热中阻,故治疗应标本兼治,以健脾燥湿为主[3]。二陈平胃汤散具有燥湿健脾、化痰利气和中之效[4]。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二陈平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痰湿中阻型HAG的疗效及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痰湿中阻型HAG患者。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HAG诊断标准[5];Hp感染为经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法及C14快速尿素酶试验检验后均为阳性。(2)中医诊断标准[6]:证型为痰湿中阻型,主证为脘腹满闷或胃脘胀痛,恶心欲吐或恶心呕吐;次症为口淡不渴,头晕目眩,身体困重;舌像为舌质淡,苔白厚腻;脉象为脉沉滑。排除标准:病理学检查提示癌前病变或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者;近1年内进行过HP治疗失败患者;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者;合并自身免疫缺陷或其他严重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合并全身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精神疾病者;对本研究中任何药物及成分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7~56岁,平均(46.54±3.34)岁,病程2~6年,平均(4.58±0.57)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7~56岁,平均(45.26±3.07)岁,病程2~6年,平均(4.16±0.38)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自愿加入本项研究,均已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生产厂家: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239,规格:20 mg×14片×2板)20 m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厂家为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C20150055,规格:0.25 g×24粒)0.5 g/次,2次/d;克拉霉素片(生产厂家为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227,规格:0.25 g×6片)250 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得乐,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规格:0.3 g/粒<相当于铋0.11 g>,国药准字:H10900084),0.6g/次,每天2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二陈平胃汤加减口服:法半夏10 g,茯苓15 g,陈皮10 g,苍术10 g,川厚朴9 g,炙甘草6 g。随症加减:如存在痰湿盛且胀满者,加枳实6 g、苏梗9 g、桔梗9 g以化痰理气;因痰湿郁久化热而出现口苦者,加黄连3g、竹茹10 g以清湿热;存在胃虚弱者加党参15 g、白术、砂仁各10 g以健脾和胃。每剂中药以水约400 mL,连续煎煮2次,每次取汤汁约200 mL,混合后分两次(上午、下午)温服,每次约200 mL,每天一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结果
1.3.1 HP根除率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进行复查,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或组织切片染色进行检查,其中任何一项显示阴性为根治成功,阳性为根治失败。
1.3.2 临床疗效[7]治疗14 d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上腹不适、嗳气、反酸及烧心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患者上腹不适、嗳气、反酸及烧心等症状有好转,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上腹不适、嗳气、反酸及烧心等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3 中医证候积分[6]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4 d后,评估两组患者脘腹满闷、胃脘胀痛及嗳气反酸等证候评分。根据严重程度记为0、2、4、6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3.4胃蛋白酶原与血清水平 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4 d后,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静置30 min后进行离心(3000 r/min,10 min),将上层血清放置于-40℃环境中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 2(PGE2)水平。EGF试剂及试剂盒购自滁州仕诺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GE2试剂及试剂盒购自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GⅠ、PGⅡ试剂及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心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5不良反应 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满足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组间差异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间差异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85.00%(34/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0%(26/40)(χ2=4.267,P=0.039)。
2.2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3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脘腹满闷、胃脘胀痛及嗳气反酸等症状积分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血清和胃蛋白酶原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GⅠ、EGF及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及头晕各1例,胃肠道反应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对照组恶心呕吐及胃肠道反应各2例,头晕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HAG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中医认为HAG属于“胃痛”、“痞满”“呃逆”等范畴,主要与脾胃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药物及外邪等多种因素有关,此类因素损伤脾胃,使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痰湿积聚,而形成痰湿中阻证,导致中焦气机不畅,而发为痞满或胃痛,或呃逆,甚则呕吐[8]。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则之脾胃虚弱,标实则之痰湿内停。其中痰湿中阻是HAG最多见证型,故治疗应以健脾燥湿为主。
二陈平胃汤散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及炙甘草等组成,具有燥湿健脾、化痰利气和中的功效,其中苍术为君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厚朴为臣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味苦燥湿与苍术相须而用;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与茯苓联用时可发挥健脾燥湿、消痰的作用,均为佐药。炙甘草健脾消痰、和中补脾,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健脾、化痰利气和胃之功。本研究中,观察组HP根除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脘腹满闷、胃脘胀痛及嗳气反酸等症状积分显著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二陈平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痰湿中阻型HAG疗效较好,可提高HP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健康恢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二陈平胃汤对于治疗胸膈痞塞,吞酸嗳气及恶心呕逆等病症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HAG相关症状,再结合四联疗法使用,可延缓HP对抗菌药的耐药性,增强对HP的根除作用,进而达到提高HAG患者临床疗效的目的。
EGF有利于促进胃黏膜细胞的活性,增加胃黏膜所需的糖蛋白及胶原物质等营养成分,增强细胞对营养的吸收,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进而增强胃黏膜修复能力,促进受损表面组织重建[9]。PGE2作为胃黏膜主要前列腺素之一,不仅可抑制胃酸分泌,还能抑制炎症介质和溶酶体,从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目的[10]。本研究中,观察组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GⅠ、EGF及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二陈平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痰湿中阻型HAG可提高PGⅠ、EGF及PGE2水平,降低PGⅡ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二陈平胃汤可补益脾胃,化痰消痞,其中甘草的重要成分三萜皂苷有助于抑制胃酸的分泌,缓解胃肠平滑经的痉挛[11]。联合四联疗法后,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功效,促进患者胃黏膜快速修复和胃蛋白酶分泌,进而增加EGF、PGE2水平,使胃黏液和碱性物质分泌增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提高胃黏膜屏障,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二陈平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痰湿中阻型HAG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提示该疗法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二陈平胃汤结合四联疗法可提高痰湿中阻型HAG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EGF、PGE2水平,促进胃黏膜的快速修复。
表2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脘腹满闷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后胃脘胀痛治疗前嗳气反酸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 P 40 40 4.30±0.38 4.34±0.26 0.549 0.584 0.27±0.07*0.68±0.14*16.267<0.001 4.16±0.41 4.27±0.30 1.369 0.175 0.86±0.14*1.11±0.21*6.265<0.001 4.23±0.35 4.29±0.21 0.930 0.355 0.63±0.09*0.92±0.16*9.991<0.001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和胃蛋白酶原水平比较(±s,n=40)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和胃蛋白酶原水平比较(±s,n=4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PGⅠ(μg/L)治疗前治疗后PGⅡ(μg/L)治疗前 治疗后EGF(μg/L)治疗前 治疗后PGE2(nmol/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 P 57.51±5.62 57.73±5.52 0.177 0.860 120.26±12.51*108.48±12.22*4.260<0.001 18.62±2.27 18.81±2.32 0.370 0.712 6.43±1.16*10.54±1.28*15.048<0.001 2.54±0.62 2.61±0.58 0.521 0.604 5.29±1.24*3.53±0.62*8.029<0.001 3.63±1.02 3.76±1.13 0.540 0.591 5.34±1.82*4.16±1.32*3.319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