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言故事 赏神童风采
——《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

2022-07-18 08:20文|陈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5期

文|陈 益

本文说课的主题是“品文言故事,赏神童风采”。笔者将围绕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戎不取道旁李》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讲述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经典故事,展现其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故事,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二是学会简要复述课文。其中简要复述是二、三年级详细复述的承接与发展,又为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做好能力与方法上的铺垫。

从课文的体裁分析,本文属于写人叙事小古文,这一类型在整个统编本教材文言文中占有最大比例,高达40%,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始末。相同类型篇目还有《司马光》《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杨氏之子》《伯牙鼓琴》。学生对于故事的白话文版本比较熟悉,而透过文字,对于故事深层次的品读,感悟人物品质,体悟文章写法,存在一定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解读、分析,本篇课文将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课标、教材和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1.能认识“戎”“诸”“竞”等4 个生字,学写“戎”等5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能借助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王戎聪明的人物特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并能启发学生学习挑选典型事件,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

1.整体板块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四个板块:

(1)揭题,与故事初相识。

(2)诵读,与故事再相知。

(3)创读,复述故事大意。

(4)品读,迁移故事写法。

2.板块具体阐述。

(1)揭题,与故事初相识。

出示已学过的三篇小古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让学生比较小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接着,顺势而导引出课题。小古文的题目往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题目教学上分三步走:第一遍读,关注“李”字第三声的读音;第二遍读,关注主人公王戎;第三遍读,引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尊重学生已有的古文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学会读小古文的题目。】

(2)诵读,与故事再相知。

朱熹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这一环节,将以不同要求的“读”为轴,层层递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①一读,读准字音。

在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读。通过指名读、齐读,解决字音的问题,为古文意思的理解做铺垫。

②二读,读出韵味。

古文的朗读,难点更在于如何处理断句。因此,教学中将通过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停顿。扶,主要是这样来做的:第一步,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带着理解读,读出停顿。第二步,将学生不同的停顿处理呈现在课件上,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体会怎么读意思更明白。第三步,适时地小结学法:借助注释读懂意思,带着理解读出停顿。

在此基础上,实行放的教学:第一步,让学生迁移学法,给剩下的语句划分停顿。第二步,请学生逐句交流,先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再带着理解读,读出停顿。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停顿不当或者过多的情况,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交流,进一步巩固方法:在意思合适的地方停顿,并且停顿不要过多。第三步,让学生齐读,读出停顿。

③三读,读懂意思。

读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文的大意。在意思理解上,最大的难点在于三个“之”的理解,课上可这样指导:首先,集中出示含有三个“之”字的语句,引导学生质疑“这三个‘之’字意思都是一样的吗?”,然后让学生通过选一选的方式,最后将意思带入到文中读,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因此,这一环节,注重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帮助学生疏通文义理解上的障碍,巧妙地将停顿与理解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读小古文停顿的方法,做到读通、读懂、读出韵味。】

(3)创读,复述故事大意。

①借助图示,梳理故事脉络。

在前面充分读的基础上,学生已了解故事大意。接着,借助图示,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梳理整篇故事的脉络(见图1)。

图1

②小组汇报,完善情节图。

③简要复述。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整个故事的行文脉络,发现课文主要围绕着王戎与众小儿的对比表现展开,为简短复述故事搭建学习支架,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4)品读,迁移故事写法。

①比较阅读,发现共同点。

对比出示《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发现两篇写人叙事小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其一,故事主人公都很聪明;其二,都选取了典型事例;其三,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②聚焦文本,迁移写法。

首先,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聚焦文本中关于王戎和众小儿对比描写的语句。学生很快会发现文中对比描写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是动作描写上的对比,“诸子竞走取之”和“唯戎不动”;第二处是语言描写上的对比,“人问之”和“此必苦李”。这时,引导学生尝试着也用上对比的手法,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加上王戎和小伙伴神态、心理上的对比,用白话文的形式进行改写(见表1)。

表1 《王戎不取道旁李》改写评价要求

学生写完之后,提供评价标准,课上开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

③小结学法,拓展延伸。

结合板书,总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再向学生拓展,介绍《世说新语》。下节课,将补充拓展《王蓝田性急》,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其他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古文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而且设计了小练笔的环节,迁移文章的写法,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主人公的聪明,这是学习文言文后读写结合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四、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串起了课堂教学上的重点,引领着学生深入到文本之中,发现文章写法上的特点——作者是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聪明。板书的设计简洁明了,令人印象深刻。

这堂课,基于“品文言故事,赏神童风采”的主题,笔者设计了以上的教学过程。相比较之前的人教版教材,统编本教材更重视文言文这一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表现在:起步时间更早,而且篇目数量上有大幅度增加。因此,如何挖掘文言文的教学点,让不同的文言文都上出独特的韵味,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值得关注的。

本文的教学,从文本的特点出发,紧扣“故事”二字,由浅入深。首先从题目到对故事内容的初步了解,再到多种形式的朗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品质;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疏通情节脉络,简单复述故事;最后聚焦故事的写法,关注古文表现人物特点上的巧妙之处。通过文白对译的方式,感受两种不同文体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小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