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视角下旧城改造策略研究*

2022-07-18 11:19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5期
关键词:旧城文脉空间

赖 强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0 引言

每个城市对于其中的居民来说都具有美好的回忆,旧城区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变迁。旧城区一直是城市更新建设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产业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些中小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传统城市空间和具有传统历史风貌的城区,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不断消亡。此外,以往的旧城改造,并没有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而仅仅是某个地块、某个建筑的改造设计,没有从城市设计角度全面考虑“社会、公众、文脉”等因素,忽略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导致新的城市空间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削弱了城市的文脉特色,即所谓的“建设性破坏”。这种行为将导致一系列问题:原本的城市空间传统风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新建部分由于对传统的考虑也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便是旧城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旧城区改造中建筑并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在对旧城区进行相关价值分析后进行改造建设,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更加多样。旧城区改造根据其特点和规律,一定要与城市现状相结合,同时应从原本的城市文脉和肌理入手。

1 国内外旧城区改造相关研究

1.1 国外

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战后国际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下,全球城市建设的趋势都转向功能主义,房屋简易、毫无特色的建筑群体充斥着每个城市。相比之下,旧城区的文脉特色使得居住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温暖,于是西方人开始对城市发展道路进行反思。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一书中提出观点:“在过去30年间,一大部分城市用清除贫民窟、建立标准型住房的措施,这只是在城市表面换了一种所谓的形式而已,实际上仍然在破坏着城市的机能,到头来还是需要治疗。”值得一提的是,芒福德并不是单纯的悲观主义者,他在预感到城市发展危险的同时,坚信人们的创造力能够改变城市的形式功能并走上城市更新的正确道路。

同时,著名城市规划专家简·雅各布斯在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出,通过比较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的空间,传统城市空间中珍贵的场所感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已逐渐丧失,即所谓的场所精神。其所提倡的是传统社区空间的复兴,以此恢复传统的街道肌理以及相应的传统尺度感。

1.2 国内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的转型,旧城改造的思想理论也得以更新,尤其是摆脱了原来“积极稳妥”的城市建设思想,城市更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于旧城改造中,像首都北京当时进行得热火朝天的大拆大建,使得北京失去了一批珍贵的历史建筑,如城楼、牌坊、王府等。即使到现在,仍旧存在以“危房改造”为借口拆除实力街区、胡同以及四合院等旧城区建筑的现象。

当然,现代中国的旧城改造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例如上海市新天地商场的设计改造。将旧有的居住功能成功置换成商业功能,并借助传统文化提升整个城市空间的商业品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燕青针对城市结构对城市更新的影响提出:城市的扩展不能仅仅放弃旧城区而另建新城,应该在保护旧城的基础上,策略性地提高新旧两城中心区位的供给。其实,旧城区除了其传统文化价值外,还有一定的使用以及经济价值。

2 旧城区的定义及空间问题

2.1 定义

旧城区给人的印象是富有历史气息和传统文脉的,这种场所空间很容易使人产生亲近感,是高楼中生活工作的人们十分向往的。

旧城区主要指建设时间比新城区久远的区域,其包含一定的历史文化载体,由历史文化的建筑群、街道以及相关公共空间构成,具有历史文脉,也相应地体现一定的城市特色。所以,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不能割裂传统街区的完整性,否则将会对城市人文景观的完整性造成破坏。旧城街区在整个城市文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我国城市发展趋同的形势下,体现城市文脉特色的旧城区改造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旧城区也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见图 1)。

图1 泉州市老城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2 空间问题

我国的旧城区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体布局比较混乱、建筑破旧、空间拥挤、交通不便、环境污染以及相应的公共设施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城市的整体结构比较稳定,导致积累的矛盾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道路、建筑、基础设施以及历史文脉和历史风貌的缺失等方面。

1)道路 道路问题具体表现为狭窄不通畅、交通混乱。由于旧城区的棚户区和旧居民楼比较多,再加上近些年新建一些建筑,导致旧城区的建筑布局变得杂乱无章,这些因素间接导致了路网凌乱不堪。旧城区的小街巷宽度多为2~4m,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旧城区人口仍处于正增长的趋势,交通负荷不断加大。由于机动车大量增加,没有及时更新的路网质量、外部环境以及停车位都不能达到相关要求。

2)建筑 旧城区的建筑问题是使用人群最关心的问题。旧城区建筑质量差,甚至存在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危房。在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城区,由于政策限制,居民不能私自拆除不能满足居住功能需求的自建房屋。当然,由于历史原因,旧城区违章建筑也不少,这些违章建筑风格突兀,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

3)公共空间 旧城区在形成过程中没有特别设计过城区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分布不均匀,数量也达不到要求。旧城区房屋建筑密度大,很难有一块完整的绿地或者广场,居民因没有休闲活动空间。

3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旧城区与文物古迹最大的不同在于旧城区不仅是历史文脉的载体,还需要承载使用人群的生活功能。基于历史原因,旧城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已经低于人居基本水平,但是旧城区居民由于居住时间长,对旧城区有很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他们希望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能够保留在他们心中荡起涟漪的东西。所以,对于旧城区的改造应以发展为前提。旧城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3.1 街区的整治保护

在旧城区,街区中存在一些传统空间,这些空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一方面,社会上一些关心文化保护的人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保护历史地段,尽可能少地进行改变,以维护历史街区的文化性;另一方面,旧城区的文化性特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部分人希望通过旧城区改造获取经济利益,对旧城区中历史沉淀的空间造成了很大破坏。

3.2 街区的风俗传承

风俗是经过岁月洗礼形成的,这些无形资产是一个地区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同样,风俗是需要载体的,其体现在旧城区多年来形成的空间氛围。旧城区改造势必对相关的空间氛围产生一些影响,如何处理其中的关系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4 现代旧城区空间改造理论

4.1 保护性改造

在城市设计时,某个空间或者场所经过岁月的洗礼被保存下来,它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值得怀念、值得回忆的空间。这些空间记录了几代人的生活轨迹,是应该留给后人的。因此,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应提取和保留这些元素,这就叫作保护,这是针对旧城区中的文脉传承元素而言的。

1)整体性保护 在建筑学上,建筑的广泛性应通过地域特色、地域文脉来获得。建筑的更新应该是在保护的基础上,从精神层面去营造场所,在新旧建筑之间要有空间的张力。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应全面考虑整个城市的空间风貌,巧妙地运用点、线、面多维度的保护方式,维持原有地段的肌理和空间风貌,保持旧有的生活内容和文脉特点,新引入的元素与原有的传承元素应相互尊重。

2)动态保护 动态保护指的是改造再利用,只有改造再利用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保留旧城区的原有基本功能,并赋予其更多的功能,从而创造活力。改造再利用可以维持旧城区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使旧城区的文化价值得到传承和延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3)可持续发展保护 合理降低旧城区密度,拆除原有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部分,使更多的基础设施进入旧城区,改善旧城区基础环境,建造宜人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样,可持续发展保护应使用更有效的材料和资源,不能排斥采用新型材料进行相关建筑的建设。

4.2 激活性改造

1)显性激活 显性激活是指在相关的旧城区空间进行实体的加减法,以此改变实体。这些实体可以是道路、建筑、小品或者标志物。这里以道路为例,道路在整个城市空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道路的划分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整个城市的布局,所以道路的加减法在旧城区改造中扮演着一个激活点的角色。方便的交通对于旧城改造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当然,道路的划分形式应当尊重原本的道路肌理,因为那是长期形成的,具有传承性的文脉蕴含其中,是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的。

2)隐性激活 隐性激活指的是在社会人文学科基础上,分析旧城区特定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风俗。相对显性激活的实体来说,隐形激活偏向意识的提取。实体是意识的载体,反过来意识也作用于实体。在隐形激活中,最重要的是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氛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人们熟悉的生活方式才能勾起他们对场所的归属感。激活场所空间的故事、旧时发生的活动,对旧城改造来说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措施。

4.3 更新性改造

保护性旧城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所以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拆迁新建已然成为主流,这种方法就是更新性改造。更新性改造很容易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脉破坏。如何将破坏和更新处理得更加平衡值得进一步研究。首先要意识到一些老城区建筑、街道是美的,这种美不仅是外在表现,其中更蕴含着对生活记录的美,之所以没有被更多大众所认知,是因为其形式没有随着时代变化而更新,这种旧有的形式已经无法承载新的社会生活。更新性改造在具体措施上表现在对城区内街巷空间的把握、对建筑尺度及细节的关注上。

5 结语

社会在进步,旧城区改造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既要延续传统精神,又要加入新时代的方法模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作为一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学科,在旧城改造上可发挥重要作用。城市设计在旧城改造前期的意向提取中强调意在先、文在后,意向应符合特质性、代表性和传承性等特点,在设计阶段应积极帮助设计者得出旧城区特定的城市意象。从旧城区的特征组成出发,提取旧城区传承性的文脉、意向,供设计者参考,以找回在现代城市更新中丢失的城市个性,恢复旧城区的活力,实现可持续的平衡发展。

猜你喜欢
旧城文脉空间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空间是什么?
推进乡村建设 留住文脉乡愁
文脉清江浦 非遗“磁场圈”
秋日忆绍兴
创享空间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北京旧城交通规划建设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