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浸润性肺腺癌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2-07-18 06:19卢园园刘清发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浸润性征象毛刺

卢园园,王 焱,刘清发(通信作者)

(聊城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肺癌发病率仍居当今世界所有疾病之首,且死亡率逐年升高[1],因此肺癌的筛查、预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几年,随着肺癌筛查中胸部CT 的普及,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检出率居高不下[2],孤立性肺结节,顾名思义,孤立即为单发,而肺结节要求最大径≤30 mm,且不伴有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及肺门肿大等情况[3]。研究表明在切除的肺结节中病理证实约60%~80%为恶性结节[4],鉴于其较高的恶性率,使得SPN 的准确定性、诊断及是否需行手术干预等问题亟待解决。浸润性与非浸润性肺腺癌在影像学上均可以孤立性肺结节表现,但两者影像学征象及预后大不相同。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表现为SPN的不同浸润程度腺癌的CT征象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5 月—2020 年8 月就诊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的63 例手术切除且已明确病理的SPN 患者(结节直径大于5 mm 且小于30 mm,患者均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分析胸部CT 影像学征象。63 例患者中男性26 例,女性37 例,年龄为35 ~76 岁,平均(56.48±9.51)岁。根据2011 IASLC/ATS/ERS[5]公布的肺腺癌的分类标准以及各类不同的预后差异,63 例患者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微浸润病变、原位腺癌)18 例,浸润性腺癌组45 例。非浸润性腺癌患者中男性8 例,女性10 例,发病年龄为(53.5±10.76)岁。浸润性腺癌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27 例,发病年龄(57.67±8.92)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血沉、D-二聚体及吸烟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患者治疗配合度良好,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及依从性差患者。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应用GE 公司64 排螺旋CT(LightSpeed Volume CT)进行胸部CT 检查。检查时患者仰卧检查台上,深吸气并屏气扫描,从肺尖至肺底。扫描矩阵为512×512,横断面全肺层厚为5 mm,并进行薄层重建图像。

1.3 观察指标

由2 位副高职称以上医师对影像学征象进行识别、分析,包括病灶大小(长宽)、结节位置、性质以及有无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在63 例SPN 患者中,非浸润性腺癌18 例(28.57%),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 例(4.76%),原位腺癌12 例(19.05%),微浸润性病变3 例(4.76%);浸润性腺癌45 例(71.43%)。见表2。

表2 SPN 病理结果

2.2 影像学资料单因素分析

浸润性肺腺癌组与非浸润性肺腺癌组患者在结节直径、密度、分叶征及毛刺征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浸润性腺癌组在结节的位置、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与非浸润肺腺癌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T 征象比较

2.3 不同腺癌类型肺结节影像学表现

不同腺癌类型肺结节影像学表现,图1A 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右肺上叶前段磨玻璃样结节影,边缘光整;图1B 为原位腺癌:右肺上叶前段结节状磨玻璃影,边缘光整,可见血管集束征;图1C 为微浸润腺癌:左肺上叶尖后段混合型磨玻璃影,伴分叶及周围毛刺征;图1D 为浸润性腺癌:右肺中叶外侧段近斜裂处实性结节影,伴分叶、周围毛刺及血管集束征。见图1。

图1 不同腺癌类型肺结节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肺癌系高发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首位,且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5 年生存率低于20%[6-7],肺癌防治面临重大挑战。而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中肺腺癌最为常见,其进一步分为: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性增生、微浸润性病变、浸润性腺癌等[5]。研究表明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性增生、微浸润性病变等病变生长缓慢且预后良好,5 年生存率近100%,故将其归为非浸润性腺癌组,而浸润性腺癌的5 年生存率显著降低[8-10],单独归为浸润性腺癌组。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种类繁多,但是有研究表明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且恶性结节以腺癌为主[11],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价表现为SPN 的浸润性与非浸润性肺腺癌的CT 征象差异。

本研究中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因此单从一般临床资料难以鉴别。影像学资料比较发现,浸润性腺癌组在结节直径、pGGO 发生比例、分叶征及毛刺征与非浸润性腺癌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浸润性腺癌组结节的直径为(16.22±5.52)mm 明显高于非浸润性腺癌组(9.40±7.30)mm,研究显示SPN 的良恶性与结节直径有明显相关[12],结节直径>10 mm 者恶性率显著升高,所以结节直径越大应高度怀疑浸润性腺癌的可能。另外,肺腺癌早期细胞生长速度缓慢,呈伏壁式生长,病灶形态规则。随着病程进展,由于肿瘤细胞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一致,形态逐渐不规则,并出现分叶征、毛刺征等征象[13],分叶征往往与恶性程度成正相关。相比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中毛刺征出现的比率亦高[14],本研究也发现,在浸润性腺癌组毛刺征和分叶征明显,相比于非浸润性腺癌组具有显著差异,提示边缘越不规则恶性可能越高,浸润性腺癌的可能性越大。胸膜凹陷征通常在较早期肺癌出现,是早期肺癌的常见征象之一。血管集束征是在肿瘤浸润生长的过程中,牵拉邻近血管导致其向瘤体集中形成的征象[15]。其病理基础可能为:随着肿瘤进展,肿瘤细胞通过破坏肺泡壁周围网状纤维并分泌胶原纤维,形成肿瘤组织中的纤维瘢痕,进而导致血管集束征形成。石新林等[16]通过研究发现血管集束征可归属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高危因素,当伴有血管影明显增粗时更加提示恶性可能。而在本研究中,两组在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的征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少有关。本研究中,非浸润性腺癌组pGGO 12 例(66.7%),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浸润性腺癌组的7 例(15.5%)(P<0.05),提示如果出现纯磨玻璃结节征象,往往可能是非浸润性腺癌。另外,两组孤立性结节在肺部的发生位置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影像学征象的综合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识别SPN 的良恶性,提高肺癌早诊率,为不同类别腺癌的鉴别提供依据,对临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有一定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浸润性征象毛刺
微细铣削毛刺形成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空调阀板冲压毛刺优化解决方案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一种零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探讨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分层结构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