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边
蛤蚧是人,不是爬行动物。蛤蚧是一个人的绰号。我们西洋江人,喜欢给人起名。见一个人头圆得像皮球,叫人家“菠萝”;看人家脖子经常显红,叫“红芋头”;长得高大,身子壮实的男人,就说这根“大竹笋”。
蛤蚧得“蛤蚧”花名,是缘于他的面相与众不同。
蛤蚧五十来岁,人瘦如柴,个子矮小,脑袋尖削,嘴阔几欲咧到耳根。他那嘴巴,把一张好好的脸割裂成了可怜的上下两截,还不对称,上长下短。蛤蚧不说话时,嘴唇爱嘬起来,如蚬如蚌。这面相看起来酷似蛤蚧,见多了人们就送他这个花名。他也不怪,乐于受用。他说,叫什么还不是一个名?
凡嘴阔之人皆有两好,一是好吃。“男人嘴大吃四方”,这是老话。蛤蚧嘴大也好吃,苦于没东西吃。蛤蚧说:山穷水尽,吃什么吃?吃四方?想都别想,生产队的农活儿把人死死缚住,白天黑夜在田头地尾折腾。田头地尾是有不少青草,可惜他干的是牛马活儿,但身体变不成真的牛,没有消化青草的四个胃,吃草没法子消化。这“嘴大好吃”的虚名,于蛤蚧是名不符实。
嘴大的二好是能吹。这一条蛤蚧相符。他两片嘴唇薄如蚌壳,逢人便扯住开聊。两片上下唇快速开翕,声音尖如刮蚌,能瞬时令闻者鸡皮疙瘩麻遍全身。村中没几人受得了他,远远看见蛤蚧走来,喊一声:蛤蚧又来了。喊完马上开溜,不受这份活罪。
西洋江不是一条江,是个村名。南流江才是江。清凌凌的南流江像条肚兜,绕西洋江半圈,围成半圆,把村子像孩子一般兜住。在这肚兜里面的,就是西洋江村。
西洋江主产水稻,粮食以大米为主,水稻亩产高的七八百斤,低的也有五六百斤。只是交完公、购粮,分到社员碗里的粮食不多。平常日子,只能喝粥,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顿干米饭。旱地种杂粮,比如番薯、芋头、木薯,有几年还种过小米、高粱。杂粮不用交公、购粮,也能饱肚。但西洋江人对杂粮颇多微词,流传有这样的话:“吃番薯捱命,吃芋头加病,吃粟米(小米)粥死有份。”
意思很明白,菲薄杂粮,说番薯芋头虽能吃,但吃了番薯只能捱命,吃芋头会加重病情,吃粟米粥还可能要人命。还好西洋江除了水田,旱地不多。
蛤蚧的女人死得早,只育有一女,叫谭小姣。父女俩相依为命。蛤蚧家贫,想续弦没钱。有人肯嫁,蛤蚧也不娶了。他疼爱女儿,视若掌上珠、心头肉,不忍让她受后母的气。
女儿长到了十八岁,出落得十分漂亮,蛤蚧自己形容:我这个女儿,是“一号米”!
一号米即细尖米,那是西洋江人的最爱。谭小姣名字渐渐没人叫了,提起她,都说,哦,“一号米”啊。
村里的后生,都想吃“一号米”。胆大脸厚的,直接对蛤蚧说:蛤蚧叔,我想吃“一号米”,你同意吗?
蛤蚧朝说话的后生翻白眼,说: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想吃?瘦狗也想吃天鹅肉呢,想吃就能吃?
后生说,米种出来不就是让人吃的?女儿养大了不嫁人,留着礅屋角啊?
西洋江每年必刮几场飓风,为了护住屋瓦不让风吹走,屋顶都压着好多石头。这石头的作用就是礅屋角。蛤蚧骂道:一号米是你吃的?生产队每年种的细尖,去哪儿了?那是“同志”才配吃的。
西洋江人把有工作吃工资的人统称“同志”。
村里的十八叔,三儿子在部队当了连长。十八叔看上了蛤蚧的“一号米”,想娶回来当儿媳妇。十八叔对蛤蚧说:你看我家老三,吃不吃得“一号米”?蛤蚧一听,满脸带笑,咧开两瓣嘴唇连说:“吃得吃得。老三吃不得,谁还吃得!”
老三在部队收到父亲的信,开始不太乐意。他是军官了,不想找个农村户口的姑娘。回家见了“一号米”,他没意见了。他笑吟吟地对父亲说,“一号米”就“一号米”吧,好歹也是家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