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松材线虫病为我国检疫性病害,会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各地区在防治松材线虫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及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对策建议
松材线虫病致病力较强,松树在感染后40天左右即可死亡,因此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于1982年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现过疫情。2020年国家林草局下达了清理因松材线虫病致死的树木的防治任务,18个疫情发生省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疫情除治面积与媒介昆虫防治作业面积连续两年正增长,分别由2018年的797.73万亩和1366.2万亩上升为2160.93万亩和2366.48万亩,分别增长了170.88%和73.22%,下达任务的地区均完成了除治任务。
1.1 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松材线虫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随着虫害的变化而明显提升,部分地区在任务填报过程中存在填写不够细致、报送不够及时、指标落实不具体等问题,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在疫情防治中存在组织领导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疫情除治不力等问题,基层森防站充当防治作业实施主体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
1.2 任务的制定与考核缺乏规范
目前,松材线虫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年度防治任务的指标制定与考核尚未出台规范文件,指标的制定主要采取各地自拟的方式,不同地区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统计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任务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而任务考核上采取自查的方式,缺乏第三方考核与奖惩,容易造成数据失真,不利于监督管理。
1.3 任务完成过程重量不重质
防治任务的下达是为了进一步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起到控制并消减疫情发生和扩散的目的,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防治。松材线虫病除治面积和防治力度很大,而疫情扩散并未减缓,松材线虫防治面积有所下降但成灾面积仍在增多,仅提高防治面积而不提高防治质量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收效甚微,除治质量监管环节仍需加强。
2.1 全面监测
相关部门应全面做好每年松材线虫病的春普和秋普工作,查清各地区枯死松树的范围、面积及枯死数量,为年度防治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参考。
2.2 药剂防治
目前针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以药剂防治效果最佳。药剂防治主要有防治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和打孔注药两种方式。松墨天牛的防治主要采用悬挂诱捕器和喷洒药剂两种,如喷施噻虫啉、阿维菌素粉剂药物进行飞防或者地面喷雾。给感病松树打孔注药可以有效降低松树的感染率,是当前预防松材线虫病最有效的方式。通常每两年打一次药(甲维盐),能起到高效无毒无残留的效果。
2.3 疫木除治
集中清理疫木是控制疫情蔓延、降低媒介昆虫基数的一种重要方式。枯死松树进行采伐后要集中清运,散落树干、枝条、枝桠清理干净,防止枯死树遗落或人为流失。对于无法运下山的树木要集中焚烧或者罩网。伐桩处理要进行规范操作,一般伐桩高度不能超过5厘米。处理后的伐桩要进行网罩处理或者用塑料薄膜压实覆盖后再用磷化铝进行熏蒸。
2.4 健全机构
松材线虫的防治主体在基层,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地区防治机构的专业人员短缺严重,要同时进行疫木检疫和除治工作,人员配置更是不足。同时基层机构的人员结构不太合理,部分操作员的操作技能不高,不能完全掌握松材线虫检测技术。
2.5 加强宣传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在很多地方宣传还不到位,导致老百姓对其认识不足,常常出现偷砍、偷存、偷卖疫木的现象。很多老百姓在自家房前屋后出现枯死树时,会有因为经济补偿问题而阻止除治疫木的情况发生。
3.1 推动重视,切实落实责任
重点结合《森林法》宣传贯彻与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建立健全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把防治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确保责任逐级落实,压力层层传导,保质保量完成各项防治任务。
3.2 建章立制,出台规范文件
加强年度防治任务工作制度建设,出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年度防治任务的下达与考核办法,明确任务的下达、落实、实施、信息报送与考核等流程,構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推动年度防治任务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3.3 严格考核,严肃责任追究
每年由国家林草局组织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进行通报,对防治任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及时掌握具体情况。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推进不力、推诿扯皮、进度迟缓的地区予以约谈或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情况严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作者简介:王微(1981-),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