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昌
寿山石雕是经过雕刻技艺和美学处理而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巧妙地融合自然美和人工美,以彰显艺术价值。寿山石雕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结合寿山石的自然特色,利用艺术技巧,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思想之美体现出来,传递出不拘一格的雕刻技艺,使观赏者不仅看到石头本色、独特加工技艺,还能透过现象感悟创作者传递的深层意蕴,“寄情于石”,达到情感与意境的完美融合。
寿山石雕起源于南朝,兴起于唐宋,已有千年发展历史,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思想价值的艺术形式。“借石取景”,需要雕刻者进行自然艺术加工,因此石材作为其艺术载体,变得至关重要。寿山石晶莹剔透、石质脂润,色彩鲜明斑斓,寿山石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差异而闻名。从质地来说,寿山石质感细腻、柔软润滑,纹理自然丰富,光泽度透亮,是观赏与把玩的佳选,古代帝王将相都对寿山石宠爱有加,寿山石是把玩馈赠的好物,有着“国石之母”的美赞。“剖之斑璘具五色,他山之石皆卑凡。”从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词足以看出他对寿山石的钟爱之情。从色泽来说,寿山石颜色多样,五彩斑斓,不同的寿山石的颜色差异极大,有的红如鸡血,有的粉如桃花,有的蓝如天空,有的冰瓯雪椀等,利用颜色修饰原石的自然之美,甚至还将创作与颜色结合,巧妙布局。从肌理来说,寿山石的肌理纹样各不相同,极具特色。天然形成的纹理有独特的细腻与审美。对于石材的大小、色彩、质感、意境与情感技法,都需要提前深入思考,才能达到最佳匹配,产生别具一格的造型形式。
寿山石雕技法有浮雕、嵌雕、钮雕、微雕、圆雕、镂雕、链雕、薄意、阴刻、篆刻十种之多。浮雕是根据石头表面的凹凸进行雕刻的方法,根据表面的高低起伏程度可以进行深浅的雕刻。嵌雕又叫平雕,在一些石雕配件以及漆器中的应用比较多,它属于小浮雕的范围。钮雕是将花鸟虫鱼等雕刻在寿山石上,寿山石章就是其中之一。微雕是一种薄雕法,是在一些比较脆弱的地方使用的手法,如名字、数字等,微雕能将其完整地保存下来。圆雕也是立体雕刻,可以让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体现石雕最大的审美功能。现在也在圆雕中体现镂空、链条等。薄意是一种非常浅薄的雕刻方法,能够体现作品精致的特点。阴刻是在石头的表面直接落刀进行创作。篆刻是在秦朝开始应用的一种创作技法,有阴刻和阳刻之分。
雕刻手法存在多样性,创作者是施行雕刻的“操刀者”,是作品最直接的表现者,是实施创作的第一人。创作者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寿山石的本质之美体现出来。近年来,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得的资源也逐渐丰富,在质地、色彩表现、造型艺术上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创作者尤其要考虑的是将寿山石的本质之美同雕刻技艺有机结合。大自然创造了神奇的万物,自然界赋予寿山石的美应该被充分展现,不应该随意舍弃。一件作品虽然在细节上有一点点瑕疵,但不能否认其具有的价值,我们应该从更高的艺术高度欣赏寿山石的雕刻艺术。需要注意的是色彩是创作者尤其要把握的方面,色彩会直接影响作品的精气神儿。寿山石本身的色彩需要创作者利用好、把握好。
寿山石独具审美特征与艺术特征,约瑟夫·鲁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内涵的表达需要创作者进行技艺加工,才能形成独具艺术表现力的艺术作品。只有结合原石本身的造型、纹理、形态,再结合创作者的生活感悟、文化认知、情感寄托,才能传递出更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寿山石是独具光泽色彩且五彩斑斓的艺术品,应结合寿山石原本的色彩,将石头原本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初步的整修,寿山石的不同色彩将被充分“巧用”,不同的寿山石将会被创作成各式的艺术作品。
寿山石不同纹理的表现形式会被创作者利用并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一种粗犷的印象美。艺术家结合寿山石独有的纹理走向,通过线条装饰体现转折,体现一种直观的视觉刺激,利用原始古朴的感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不同的明暗变化给人粗中带细的柔和之美,对刀法的控制也是衡量创作者能力的关键,粗犷直接的刀法可以体现石料的完整性,使整体相协调,而精细的刀法则可以体现艺术细节,例如作品《童趣》(如图1)中的人物雕刻在纹理上细腻自然,充满雕工的真情实感。
图1 田黄石《童趣》 林永昌/作
寿山石有不同的形状、构造、质地,不同的形状应采用不同的设计表现方式。寿山石非常讲究与原始性状的结合,人物、景色都会得到不同的体现。
天然形成的寿山石在空间镜像、位置疏密、色彩留白方面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这就要求创作者用心去发现艺术造型与审美价值,赋予雕琢作品情感与色彩。如利用寿山石造型表现空间,巧借创新思维,打造立体表现形式,达到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例如作品《乐开怀》(如图2)的造型方式或夸张或写实,或生动或诙谐,融入情感和意境。
图2 田黄石《乐开怀》 林永昌/作
寿山石雕刻过程中,尤其注重色彩的匹配,以达到艺术和谐性。巧借寿山石原色,达到庞而不杂、繁而不乱的艺术审美。正如黄任在《又得一石红绿各半赋诗一首》里写道:“一寸珊瑚劈乍开,红于火齐绿于苔。”由此可见其对原色的喜爱,创作者可以借用寿山石本身的颜色进行创作。如专攻俏色的作品 《刘海戏金蟾》(如图3),随色赋形,巧用原色,利用石脉中的巧动灵色,加以造型创作。同时借用留白反衬主体,突出重心与颜色。
图3 水洞石《刘海戏金蟾》 林永昌/作
寿山石雕刻作为一门传统艺术,通过表现手法,即线条、色彩、结构布局,融入匠人精神,呈现丰富的艺术形式。将自然表现与人工雕琢完美结合,具有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这也是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