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皎琳
摘要:摩擦力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弹力、重力之后,研究另一种性质的力。本节课是物理教学中典型的实验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都是一个考验。本文是以顺德区中小学“同上课改课·走进勒流”课改研讨课为出发点,通过实际授課,来反思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及对于探究影响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探究型实验的设计过程、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与优化的处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应用中有进一步提升,使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素养中“科学探究”有进一步的感知与认识。
关键词:教学设计分析 实验设计与优化 反思总结
一、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地位与价值分析
摩擦力是在继力、弹力、重力之后,再研究的一种常见性质的力。一方面,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摩擦力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两部分组成。教材首先通过简单的体验,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描述摩擦力的定义。然后,重点研究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随后,教材选取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型实验作为巩固和深化。一方面,该选题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难得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的好选题。最后,教材通过对有利有弊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分析,感受摩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材中问题分析
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可以进行补充。教材将本节放在二力平衡内容之后,也是为了保证学生对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原理有更正确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中实验记录表格课本上没有现成的,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科学合理进行实验表格设计,正确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改变了以往旧教材那种要求学生按现成实验步骤、记录表格机械模仿操作的模式,这种探究式的实验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中目标设定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知识储备上,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力和二力平衡有初步的认识;在技能储备上,学生对力的测量型实验有一定的了解,熟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猜想和探究能力。
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分析,设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熟知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操作。
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并准确表述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速度大小、接触面积大小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②学会表格的设计,结论归纳的正确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实验数据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中问题设计
问题1: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操作)
问题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问题3:根据具体实验操作,教材实验有哪些不足?如何优化?(拓展)
二、教学过程中对探究型实验的操作与优化的具体过程
(一)授课中教法概述
整节课以教材与学案的统一,教情与学情的统一为原则,选取了问题驱动法,合作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依托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结合物理学科以及本节内容的实际情况,遵从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二)对实验的探究过程,不足分析与优化改进
参考文献:
[1]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2]沃尔什.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胡庆芳 杨翠蓉.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南希·弗雷.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