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容
摘要:德育教育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地理教师所面对的首要课题。本文从高中地理课程入手,对高中地理课程德育教育的必然性进行了简单概括,并对高中地理课程德育教育的渗透规律进行了论述。同时,本文还从高中地理教育的实际出发,从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德育要素,立足社会生活开展德育教育,多渠道激发学生“三观”的培养等方面,深入剖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途径,旨在高中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贯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
引言:地理是高中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方式与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比如科学态度、立德树人等,而立德树人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化快速普及的今天,高中地理教育的德育教育渗透意义重大。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渗透必要性
(一)适应青少年个体发展需要
高中地理课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和吸收。从而推动高中生逐步从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建立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等与自身发展有关的价值观。高中生的人格、品质、个性趋向平稳健康地发展。
(二)提高教學质量的地理学教学
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育所面对的挑战,实质上是对民族素质的挑战,也是对教育方法的挑战。单纯的液体传统型考试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整体素质。而将地理学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则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将辨证的思想应用到实践的探索之中,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应试教育走向全面的教育转型奠定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渗透原则
(一)正方引导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该采用辨证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中外对比中挖掘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困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生动形象
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种长期的工作,要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黑板报、国情小论文演讲等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展生动形象的活动,给予高中生情感、思想、德育品质、意志力等正面影响。
(三)紧紧抓住课本
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地理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地理知识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对中国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进行了阐述,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情况,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人与环境保护、环境破坏之间的辩证联系,并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周期。
三、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从教科书中发掘德育教育要素
地理课作为高中教学的一个主要阵地,要使高中地理课程的德育内容能够顺畅地渗透到高中的各个环节,在教材中挖掘和挖掘德育因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高中地理教科书包含了大量的德育教育要素,而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育中,老师们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简单介绍,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挖掘和运用。在新一轮的新课改下,教师要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入地发掘和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促进德育教育与智力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发展。当代社会地理图片、影像、音像等数字地图软件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家国情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充分认识地理教科书在国情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并向学生提供与文本相对应的图片和图像,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国家的基本状况和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次,基于我国的国家国情,要想使我国的国民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在德育的指导下,对现行的高中地理教科书进行综合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德育资源,提高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例如,在《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水循环》的课程中,老师可以在讲授学生的环节引入“君子之道,水之于水而不与争”这一思想,从而进入“自然水循环”这一话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实践应用、基础知识深层内涵,实现小组讨论、实验演示、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师生互动等,确保德育渗透效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掘能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强意识的因素,例如:发射神舟飞船,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我国徐霞客写徐霞客的旅行,培养学生“立志为国、为国争荣”的思想观念。在这些项目当中,中国第一艘神州号航天飞机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六点三十分七秒,这不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伟大飞跃,更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在“神州”号升空之前,中国的科研人员克服了“神州”的大量改装和“神州”的缺陷和“神州”的飞行状态调节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强大的力量,为中国梦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神州”号升空为背景,以唤起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哥伦布克服了经济、技术和人力等诸多难题,终于在新的土地上找到了一块新的土地。从而激发高中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以人为本的德育修养
陶行知说,没有生命为核心的书籍都是死物,没有生命为核心的教育就是死亡。高中地理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项社会实践,它是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社会和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商中生的地理知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性行为,它是一个社会团体。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德育教育时,必须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为主要目的,通过教授必要的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关注资源、人口、区域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促进他们正确地理解人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树立爱护地球、善待环境的理念。或者是利用当前的热点事件,把课本和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点到面的贯穿。同时,要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理知识、爱国主义精神和德育价值,正确把握地理知识、爱国主义和德育的相互渗透,把正确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整个教学中。
结语:
总之,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的高中地理教育改革陷入了一个深深的两难境地,给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人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把德育教育渗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以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运用高中地理课本的形式,加强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丁竹芳.高中地理课堂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启迪,2019(5):46.
[2]赵晓佳.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相关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79.
[3]左-龙,刘少军.分析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