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涵
【摘要】治愈系作品是日本影视文化的一个关键领域,对日本民众的思想带来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作用。本文通过对这种作品的叙事结构原则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叙事元素的特殊性,并指出其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日本;治愈系文化;影视作品
1.引言
日本“治愈系”影视作品是在泡沫经济走向衰败,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中,通过治愈系文化为思想内核的产物。通过实际发展的层面而言,这类影视创作在全方位汲取治愈系文化内涵和融合平成一代思想特点的条件下,发挥处理社会冲突、抚平个体精神创伤的关键效能。生活模式中,这类影视创作处理了传统和现代的剧烈冲突对平成一代造成的失衡感;价值思想层面,这类影视创作通过对综合价值的融合推动了代际沟通和认知的实现。情感需求层面这类影视创作抚平了个体在发展中持续和现实妥协而出现的焦虑思想。本文通过影视创作中来探讨这类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2.文献综述
王玉篮,朱烨丹(2021)指出,日本电影领域是其软文化拓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在长期的推进中也构建大量特色,让日本电影和日本文化融合了各种标签。在多样化风格和文化标签中,治愈系就是一个关键主题,其有关影视创作十分多样化。其中,《镰仓物语》就是十分传统的一部作品,其影响力较高,治愈系的风格也十分明显。
张容(2020)认为,新世纪以后,在治愈文化的环境中,日本治愈系影视创作越发引起民众的关注。在这类影片中,有明显的风景、美食意象,利用风景、美食来反映人生和社会百态。其中,归乡叙事这种手段十分突出,通过主角和都市生活的无法融合为影片前段,通过其回到家乡或者寻找代偿家乡为场景拓展模式,最后通过找回自我的生活模式结束。本文通过景观建构、审美特质、文化想象三个层面对治愈系影片的归乡叙事手段开展探讨,把归乡这个行为明确自我主体性的精神动机结合起来,论证治愈系在进行审美时的构建模式。
章虹(2020)指出,日本治愈系影片在叙事层面,经常通过悲剧性的叙事着手,接着在平淡的叙事中,关注温馨的日常生活,让角色慢慢走出难题,同时最后通过温暖向上的结局来落实治愈的成效。在民众不能规避实际生活导致的困境时,日本治愈系影片就是仰赖这样的叙事框架和叙事内容,和受众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情绪沟通。
通过前人的分析能够发现,以往大家的分析重点集中在日本治愈文化的分析或者对日本影视作品的分析中,对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分析还不是很充分,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日本影视作品中对治愈文化涉及的分析,来了解影视作品中对治愈文化的探索,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治愈系影视作品中叙事结构原则
3.1情节与故事的选材特点
故事和情节的不同就是故事是通过屏幕中的场景和受众推演形成的,也唯有受众融入其中才能够把导演展示的场景连接为故事。受众在对影片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是通过连接故事出现的因果关系,出现时间和事件出现的情景等要素开展推理的。叙事中的全部事件,无论是演绎出来的,还是通过受众内心进行推演的,逐渐形成这个故事的脉络。受众对影片所进行的评估这种精神活动也许是没有意识到,然而受众对这些从天而降的评估不会出现任何之一。故事的区别让受众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展示,这个阶段就能对剧情的种类开展归类。在电影理论中,种类是指影片由于其发行放映而开展的十分必要的归类工作。同个种类的影片是指那些在影片的构成要素以及对受众带来的情感体会中具备部分类似或者同样情感经验的创作。普遍的区分影片种类的要求涵盖三种:场景、情绪、形式。如《闪灵》的开篇就是茫茫雪山深处的一所也许受到大雪封山的宾馆。作为看门者的Jack驾车在半是悬崖半是万丈深渊的公路中行进,接着,跟着剧情的进行,他慢慢看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恐怖的音乐也持续产生,本来是没有一个人却并不是这样的饭店,整个剧情受到紧张的情绪感染,充满了悬疑和不明确性的环式框架,都反映出这是一部恐怖影片。一样的,《情书》即使对男女藤井树的身份并没有言明,然而主要线条还是线性框架,故事通过女藤井树收到陌生信件着手,和《闪灵》不一样,场景大部分是在明亮而生活气息浓郁的场景,钢琴曲通过日本著名New Age音乐组合Remedios完成。以上兩种完全不一样的叙事模式赋予受众不一样的情感感受,也出现了两个种类的叙事模式。
3.2剧情发展模式的特点
普遍条件下,场景开始前所出现的事件,会提前介绍,让受众能够在影片开始有了大概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场景带来一定的设定和联想。在发展模式的中间领域,会通过悬疑的模式,为结果带来延后预估。在治愈系影片中,剧情的拓展模式在展示的过程中,不管其中的主角多少,往往通过短篇幅的小故事为重点模式,那些促进剧情拓展过程中较为舒缓的冲突,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抒情化等展示模式,如音乐、独白、闪回等对片中的情感带来影响,故事片段的日常化,家庭化琐事的展示,力图引发受众生发出情感共鸣。在《孤独的美食家》(第五季第十集)中则反映出更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作为自由工作者的井之头五郎由于腰伤必须住院,病号餐的难以下咽让他急切想要出院,故事把一个人住院的孤单感降低而关注主题一个人也想好好进餐的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大部分在外地漂泊的受众的思想共鸣。
3.3碎片化叙事
碎片化叙事重点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去中心化。碎片化叙事中没有一个重点角色,往往是多个角色轮流来展示多种情况。二是无深度化。碎片化叙事没有中心的叙事手段和故事结构,导致所有情况都没有深度和内涵,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影片展示观点的难度,同时还提高了事件可塑性发展的时机。
三是无原则化。导演想要展示的内容都是小众化的,和社会主体相分离的,影片的故事场景十分独特,和社会主流生活完全相反。所有电视剧的叙事手段都需要利用科学的叙事框架形成独特的社会环境,构建某种独特的生活环境,叙事和介绍其中的人事物。在《深夜食堂》中,社会环境不是利用第一集的画面介绍和人物活动进行的,而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创作者首先对电影在片头结束的时候店主明确的介绍,从刚开始就让受众了解这部作品想要展示的重点内容。
4.治愈系影视作品中叙事元素的独特性
4.1叙事范围的“限制意义”
叙事范围的“限制性意义”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时间必须是连贯的、倒装的、交叠的,其次,必须通过角度进行切入,同时主观性较强,再次,必须有一定的框架,通过场景、个性发展为重点。。针对治愈系创作而言,往往使用较为温和的冲突进行,力图获得故事和实际生活的对接点,形成情感共鸣。治愈系大结局往往能够受到受众的预见,就像《深夜食堂》中文先生最后和母亲重新构建良好的关系走向未来。受众关注对不仅仅是结局,因为这些结局往往都是大团圆结局,他们更关注其中人物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和难题的处理模式和涵盖的情感。这些难题变成转折,最容易引发一般人的情感认同。就像希区柯克在《逸事趣谈》中提到的“观众的认知维度能够打造悬疑场景,正由于我们可以预估人物角色不能预估的成效。”治愈系影视创作的故事维度重点跟进一个或者几个角色进行,其目标不是展示深刻的社会历史问题,而是立足于一般人的生活故事,利用日常化叙事和仪式感的场景创设带来空间时代感。
电影的叙述直接决定对其中角色和受众对认知维度和认知层面产生影响,也就是故事中角色的精神状况水平。叙事故事的维度有限制和非限制类一样的,限制的深度也对应产生主客观的联系。场景对受众的束缚就是受众需要利用其言行对整个剧情进行评估,这个时候对于受众而言,其中角色的介绍十分客观。在《孤独美食家》中,刚开始就介绍主角井之头五郎是一个不受到时间和社会限制,快乐填饱肚子的过程中,在短暂的时间中,能够跟随自己的想法自由生活的人,其指出享受美食的这个阶段是自己不受到其他人所限制,不用介意的随意吃饭,这种孤高的活动,可以说是当代人最平常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融合在接下来的场景中其慢慢反映出的在遭遇意外问题的内心独白,针对未来问题的好奇,针对小细节的重视,针对工作的努力发奋的情节,一起形成了一个立体的都市自由工作者形象。
5.治愈系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5.1神道教与仪式表达
日本作为亚洲较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在经济、政治层面都主动和西方靠拢,甚至在文化层面也通过历史有名的明治维新运动通过日本教育家鼓吹“脱亚入欧”。如日本的神道教而言,其和我国道教的联系到现在为止在日本研究界还是产生极大的争端,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教派进行祭祀和供奉的建筑已经变成日本建筑的经典代表之一,在治愈系影片中由于其具备祈福的内涵而时常可以看到。如:《孤独美食家》中每次五郎从某个神社路过,肯定会到里面去祈福,所说的也不过是很多日常的琐碎消失,也会在接下来获得满足。神社自身附属建筑鸟居也变成影视创作的代表标识之一,也大部分变成治愈系影视创作对这个教派信仰展示的标识内容。如:《夏目友人帐》中夏目为逃避妖怪对自己的伤害而躲到神社中,《萤火之森》萤和银相见的场所就是在鸟居前,这个场所被赋予了只要进入就不会出现危险的神圣场所的称号。其仪式感惨胜在影片的形式和风格体系两个领域。仪式也能认为是两种情况在进行转化时代过渡手段。在形式层面,叙事从主角被地区或者社会或者集体的孤立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场景推进后重新建立新的思想系统获得大团圆结局;在风格层面,治愈系常做大规模产生在日本经典的神社、和式庭院等反映日本的传统模式。把人物的生活场景和经典元素紧紧进行对接,在杂种化的社会环境中反映特殊的日本社会环境,构建日本獨特的治愈系影片。
5.2温情和疗愈
日本经典文学需要创作者在分析日常小事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维持一颗敏感的心,对小事的体会也必须富于涵养和高雅的趣味,这就是日本人的一种思想模式。这种微妙的情感和对美的出色体会融合到治愈系作品的主题中。如:《夏目友人帐》中,各种如狐狸,猫,萤火虫等动物,茶盏,石像等物件都是具备自身的灵性的,其不止是一般没有生命的个体,而是能够赋予人情感对接的媒介。电影创作作为关注时代的关键艺术手段之一,由于其服装、情节、摄影等风格系统需要和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就算出现反时代作品仍然是对现在的介绍和重建。正是因为这种变形模式的发展,在治愈系创作中构建出独特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作品出现在经济泡沫走向衰败的阶段,由于经济水平持续降低的社会悲观思想让民众更期待通过影视的虚拟社会获得排解和希望,治愈系创作就是融合这种需要而出现的创作,也正由于如此,作品中涵盖的丝丝温情和疗愈效能才可以受到受众的推崇。
5.3时代主题与成长共性
经济对民众的社会行为会带来极大的限制效能,日本经济在经过了1940年左右的重新发展后在1990年全方位来到衰退阶段。在民众对社会地位、薪酬等实际情况不断失望甚至想要脱离高效率、高压力的城市生活的时候,肯定想要通过电影等思想世界获得解脱,这也就促进了日本治愈系文化的发展。日本的这类文化往往通过普通生活开始,利用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来实现和观众的情感对接。如:《海街日记》中针对葬礼的规划是作为整个剧情转折的起点,首次葬礼让小幸和父亲第三任妻子阳子矛盾的提高而把同父异母的妹妹带到自己的家里;第二次葬礼祭奠仪式时在北海道生活了很多年没有回来的母亲回来了,变成小幸和母亲和解的时机;三次葬礼反映以往生活的二宫太太过世,姐妹三个也最后通过这位太太的过世反映出对父亲抛家弃子的理解,整个故事结束。然而在日本产生经济衰败以及家庭模式的巨变以后,电影也从小津市的中产家庭所解体,变为缺少父母或长辈的单亲家庭,由此给家庭成员带来的情感缺失在治愈系影视作品中也多有展现。
6.结语
治愈系是日本影视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内容展开分析,了解这种最怕在情节与故事、剧情发展模式、碎片化叙事方面的特点,了解其叙事元素的独特性,并指出这类作品想要反映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治愈系影视片的独特之处。即使还有一些和日本治愈系作品同质化的取向,但是随着此类作品人气的不断提高,相信会在不久的未来能够表现出自己作品叙事的特点,在网络自制剧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一定能做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治愈系作品。
参考文献:
[1]朱扬清.试论日本"治愈系"影视作品的社会功能与疗愈作用[J].西部学刊,2021(2):4.
[2]程竞竞.日本治愈系文化背景下的京都动画作品艺术风格研究[D].江南大学,2021(06):78.
[3]姜平.禅意与饮食:浅析日本美食类影视剧的治愈功能[J].视听,2021(0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