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京房纳甲说”的时位易象形上学思考

2022-07-16 14:56刘文龙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卦象天道阴阳

刘文龙

(贵阳学院 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5)

两汉是中国传统哲学宇宙论完整建构的时代,其贯通天地人神的博大而严整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两汉哲人对于把握天道微细而又恢宏、意图切近而又致远的思想格局。汉代易学的思想特质受这种包含万象的宇宙论影响颇深,更加强调卦爻之象对天时物事的类纳,主张易道即是天道运行的轨则,天地万物无不以阴阳消息、五行生克之理来运转变化。京房是汉易的代表,其著作《京氏易传》中的纳甲学说独具特色,而且影响了后世象数易学的发展。从京房的象数易学看来,万物约之为数,类之以象,卦爻为象而纳甲为数,象数构拟的是天人符应的生生不息的动态宇宙。而其对于时间(时)与空间(位)的理解无疑在宇宙论上具有优先地位,因为天地万物都是时空之中的存有者。如此一来,卦爻纳甲后的错综也可以理解成时与位的变易,万物在其间盛衰可谓后天的时空格局,此乃易之“变易”义。时与位错综变化的实质即是阴阳的相互作用,阴阳也即是天道,变易之中必有不变、不易之道,此乃易之“不易”义。大道至简,而专以卦爻象数来表现,以简约的符号来刻画天道运行的时位,可谓易之“简易”义。

一、“京房纳甲说”的嬗变

筮法占卜作为易的一部分,本身存在于《周易》文本之中。据记载,孔子在晚年的时候研读《易》,亦精于筮法,还自言有七成的准确率①帛书《易传·要》载:“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引自廖明春《帛书〈周易〉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143 页。。自汉儒始,世人为尊奉孔子而疏离《易》与占筮之关系,实际是对孔子易学思想的一种不全面的理解,正如李光地批评朱子所言:“见夫子说许多义理,便以为《易》只是说道理,殊不知其言吉凶悔吝,皆有理,而其教人之意无不在也。”[1](《御纂周易折中·纲领》)纳甲筮法是汉代京房对之前的筮法的创造性发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来源于易思想,但又独立于西汉之前的传统易学。在其理论背后处处能够体现深远而又宏大的中国古代天人观。纳甲说又是纳甲筮法的核心部分,“纳甲”即是将十天干纳入八卦之中,当然广义的“纳甲”还包含纳地支。关于干支的来历在《史记正义》中有记载,黄帝“命大桡造甲子”。这就说明干与支的结合应用在黄帝时期已经趋于成熟。刘大钧先生指出:《蛊》卦卦辞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2],可见干支与八卦早有结合。

京房创立的纳甲体系不仅是对《周易》体系的创新,还对后世的纳甲筮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直到唐代《火珠林》出现,纳甲筮法的理论框架算是正式确立,使得断卦的理论依据逐渐由卦爻辞转移到由爻位所属的五行生克制化上来。卢央先生在《京房评传》中认为,虽然《火珠林》体系继承于京房纳甲,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②具体阐述可参见卢央《京房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451-455 页。。萧明汉先生在《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中认为两者的起卦方式虽然并不相同,但火珠林法对于京房纳甲的继承并不在于起卦方法,而在于背后由京房所开创的纳甲思想③具体阐述可参见萧汉明《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周易研究》,2000 年第2 期。。

明清两代在《增删卜易》《卜筮正宗》等书问世后,纳甲筮法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其理论体系对于用神、元神、仇神、忌神,以及月建、日建、旬空、月破等理论进行添加与完善。使得纳甲筮法在应用上更加审慎与规范,纳甲筮法的应用判断此时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京房纳甲说”的内容与依据

“京房纳甲说”在八宫卦的基础上,八卦把天干、地支纳入八卦,再排出世应、飞伏、六亲等。

“八宫说”打破原有的卦序,把六十四卦按照八个宫位重新排序。其独特的排列顺序,正彰显出该理论对于易的创新。同样,若是以此卦序排列来解经,则难免会受到词义训诂之类的阻碍。其理论来源于《周易》文本乾坤生六子之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3]187(《周易·说卦》)即乾坤两卦为父母,震坎艮为三子,巽离兑位为三女。以此八个卦作为八个宫的卦序,每一个宫的排列方法从初爻依次变化。在第六变时,返回第四爻,第七变时,下三爻全变。依次为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归魂卦、游魂卦。

京房“八宫说”的创立是从另一个视域来对六十四卦进行综合思考,即通过爻位的错综变化来模拟宇宙万物的生生之理,再以八纯卦为卦首通过爻位的逐渐变化来反映阴阳的消长流变之理。其为纳甲理论的开展奠定了框架,在中国古代天人观的影响下,京房将宇宙中的阴阳变化用卦爻的方式进行推演,以期符合董仲舒笔下的人副天数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将天干地支容纳进来,为其理论体系找到古代天文学的依据。最终将天下万事万物容纳进来,如其六亲体系、建候积算、考功课吏法等。以此希望将天人合一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载体上,让天人合一变得有法可循、有理可据。

《京氏易传》记载:“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4]519即以乾卦内卦纳甲,外卦纳壬,坤卦的内卦纳乙,外卦纳癸。长子震卦内外卦皆纳庚,同理仿震卦将其余天干纳入剩余卦中。而此时若是细看卦象与所纳天干的关系,则会发现纳甲背后的阴阳流行。阳卦纳入阳干,阴卦纳入阴干,以此表示阴阳二气在万事万物中不断流转与变迁。其中乾震坎艮分别纳入甲壬、丙、戊、庚,坤巽离兑分别纳入乙癸、丁、己、辛。

广义纳甲包含的纳支也是如此,是据“阴从午,阴从子,子午分行。子左行,午右行”[4]520,“天道左旋,地道右旋”。乾震坎艮为阳卦,坤巽离兑为阴卦。卢央认为以此纳支的原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与卦气有关。从当时的历法来看,子月为一年阳气的开始,用地雷复卦表示,取一阳来复之意。也即是冬至所在之月,天寒地冻,但同时是阳气升发的开始。同时黄钟作为十二律的开始,且从冬至算起,因此以此来代表乾卦的初九爻,纳地支为子。起点确定过后,京房又根据对于音律的制订标准“三分损益”法,找出音律对应的其余节气,以此来与爻位对应起来。之后按照“隔八生律法”,黄钟为十二律之首,往后数八位到林钟当作坤卦的初爻,同时黄钟对应的子月,林钟相应的为六月未。于是坤卦初六爻纳支未,剩余以此类推。乾卦的六个爻位从下到上分别纳入地支子、寅、辰、午、申、戌。坤卦的六个爻位从下到上分别纳入地支未、巳、卯、丑、亥、酉。其余六卦也是按照此律历进行纳支,京房以此将八卦的爻位与天文历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爻位所代表的“时”与“位”奠定了古代天文学基础。

按“京房纳甲说”,一卦确立后应当有一个卦主称为世爻,与世爻间隔两爻的位置有一爻称为应爻。卦主即世爻的位置是由八宫卦中卦变的爻所确立的,世爻的确立对于占卜时的吉凶判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一直被后来的纳甲筮法所沿用。而卦象的六个爻位对应的元士、大夫、公卿、诸侯、天子、宗庙(从初爻往上依次对应),通过爻位的不同来类表当时社会上的不同群体。但“京房纳甲说”的关键还是在于按照上面的规则排好之后,引入六亲体系。六亲体系虽然是简单的五行生克制化,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六亲类象内涵,结合具体的爻位才是纳甲筮法判断的关键步骤。同时,正是通过爻与爻的作用关系,来解析“时”与“位”,这样才能把中国古代的天人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卦中、爻中。

三、“京房纳甲说”的“时”与“位”

“京房纳甲说”中的时与位主要是通过爻来体现的,在将爻位通过纳甲之后,卦中的每一爻就代表对应的干支、六亲、六神等,通过易本身独有的类象思维,对具体的爻位进行综合分析。“时”与“位”恰恰是判断过程中重要的思考内容,必要时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卦例来对“京房纳甲说”的时位易象形上学进行思考。

(一)“时”与“位”作为数术易学形上学主题的历史线索

《周易》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其所蕴含的思想包括天文、地理、兵法、算术等。在“京房纳甲说”创立以前《周易》思想的“时”与“位”也会通过卦与爻来表示。只不过这种表示更多的是通过卦辞、爻辞来进行解读。京房大胆创新,通过“纳甲”的方式让后人可以脱离卦爻辞对“时”与“位”进行理解。而这一想法正是在中国古代天人观的思想下才得以落实,如张载的“太虚即气”、二程的“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朱熹的“物物皆有一太极”等等。他们都有共同的思想源头,那就是“易”,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只不过是从不同的层面来论述心中的“理”,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所见的“道”。

自《火珠林》时期起,古人摇卦大多使用三枚铜钱,由于卦有六个爻位,每摇一次可以得到一爻。所以通过铜钱起卦的方式需要摇六次,代替了蓍草的十有八遍而成卦。由此可见,纳甲筮法从理论模型上与蓍草卜卦是一脉相承的,都是通过效法天地,把天地之间的“变”通过卦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纳甲筮法还将卦象信息与时间信息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把摇出来的卦象与变出来的卦象,以及摇卦时所用的时间都结合起来。其中卦象的变化包括主卦可能为64 种状态,变卦也为64 种状态,任何一种主卦都有可能变出其他64 种变卦来,通过数学组合的模型,共有4096种组合方式,代表任何一个人摇卦,单从卦象的角度来考虑,就已经有4096 种可能性。如果再把摇卦的时间考虑进去,按照天干地支的计时方法,年、月、日、时一共有26 万种干支组合,这样结合时间再来考虑每一卦就有12.9 亿种可能性。现在的占卜体系往往更加注重月与日对卦的影响,即使把年与时暂时忽略,时间上依然有3600 种组合,按照简化后的算法:4096×3600 =1474.56万。这里面的每一种组合,卦象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即便是其他方面都不考虑,只单纯从起卦的角度来看,每一次摇卦都会有“变”在其中。正如《周易》中所描述的大衍筮法:“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3]155-156或许正是如此庞大的数据,才能支撑爻位错综变化所代表的万事万物的“时”与“位”。

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中,同样所要占卜的事物也在这个时空中。起卦之时爻位所出现的可能性变化,按照荣格的说法,两者有一种共时性的对应关系。而纳甲筮法正是通过爻位的变化,也即是三易之“变易”,将所测之事反映于其中。与数学中的坐标轴类似,时间与空间起到定位的作用。在各个术数体系中所使用的术语都是有天文学背景依据的,只是后来的数术家在使用过程中忘记了其背后的依据,但依然不影响对它们的使用。如之前介绍的卦爻位的纳甲,干支五行同样都有古代天文学依据,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详细引入这些依据。在时间上天干与地支组合一起使用的六十花甲子作为古代计时的工具,在纳甲筮法中也以此来表示时。但相对于六十花甲子,传统的纳甲筮法用地支表示的更多一些。以正月建寅为一年的开始,自董仲舒改正朔、易服色以来,就一直使用夏以寅月(农历正月)为正月历法。这样十二地支就能与十二个月份对应起来。时辰的确立同样如此,夜半为子时,依次往后推。在空间上的应用则是将十二地支与五行八卦结合起来。

(二)京房纳甲说“位”的意涵解析

一卦之中爻位的变化是判断的关键,此取自《易经》“吉凶生乎动”。在纳甲筮法中这种变化体现在动化回头生、动化回头克等。拿动化回头克来说,在不同的卦中代表的时位易象皆不同。在一卦之中占所问之事取象的那一爻为用神,生用神者为元神,克制用神者为忌神,克制元神而生扶忌神者为仇神。若用神动化回头克,则是用神受损;元神动化回头客,则生扶用神之源减弱;忌神动化回头克,则克制用神的力量减弱。纳甲筮法正是以这种爻位之间的作用关系,来表示事物发展的运动趋势。而这种运动趋势正是在宇宙中进行,如此就能以时间和空间将事物锁定,来达到判断的效果。而在爻位生克关系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阴阳关系的消长流变,而阴阳的消长流变其实就是天道。纳甲筮法的整体框架与体系理论如建候、八宫、六亲等,无不彰显“一阴一阳之谓道”。贯穿于其中的阴阳流转,八卦相荡则是体现生生之意。

而时间与空间在纳甲筮法中的应用一直贯穿于始终,从最开始的八宫卦序与六爻纳甲中,在“京房纳甲说”中每一宫的八纯卦,都决定这一宫其余各卦爻位的六亲所属。具体而言即以该卦宫的八纯卦五行属性,与该宫其余卦爻所纳地支形成生克关系。

如以坤卦五行属土:

“星宿从位降癸酉金”“张宿从位降庚子”

以八纯卦五行属性为中心,根据克我者官鬼、我克者妻财、比我者兄弟、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为总原则,排出六亲体系。

若是坤卦初六爻变则为地雷复卦,其原本卦内所蕴含的时间与空间信息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其爻位所包含的干支信息也是随着对应的二十八宿的变化而变。表面上看是爻位所含信息随着二十八宿的变化,实则“京房纳甲说”背后有中国古代天人观的支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天人观为“京房纳甲说”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中国古代天文学则为其提供了现实依据。

在天人合一观点的影响下,天体的运动即太阳在二十八宿中的运动进程揭示世间万事万物的流转。反过来看,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都应在星象上有所体现。当把星象的变化用卦爻来表现时,这中间就需要一个媒介当作两者沟通的桥梁。此时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以干支组合的变化既能表现出古代天文学下的星体运转,也能将阴阳之理通过卦爻纳甲的方式展现。由此可见就“京房纳甲说”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人世间的天文历法、四季流转、二十四节气等都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为标准进行修订。当把天上星宿的运动融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时,卦象与爻位自然也就代表了天人合一思想在世间的实际应用。

《增删卜易》一书中记载:“如寅月乙巳日占财福,得大壮。”[5]330-331

兄弟戌土— —

子孙申金— —

父母午火——世

兄弟辰土——

官鬼寅木——

妻财子水——应

纳甲筮法通过引入用神的概念,让所问之事有了具体指示性的概念,即所问之事在六个爻位之中可以找出。换句话说有了具体的爻位指代,就是所问之万物在空间中有了具体的位置,此时“位”的概念就被引入。爻位所代表本身的易象可以看作先天,而再根据纳甲说中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符号,后天空间的位置就能被定位。如上文《增删卜易》中记载的例子,若要问财,以妻财爻为用神,妻财爻本身的爻象信息符号代指一切妻财之类的信息,此时是代指未起卦之前,爻象尚未生成。这种概率古人是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为基础,通过二十八宿在黄道十二宫的位置在地球上造成包括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等影响,再经过纳甲体系的融合,所引入的一种符号指示性概念。在这个概念的扩展范围内,都归为妻财爻。当具体的卦象出来之后,妻财爻则在六个爻位之中有所体现,即使妻财爻不上卦,通过伏神的方式,也能在这一卦中锁定妻财爻具体的爻位信息。使得妻财所类表的事象在具体的空间中得以体现,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干支类象、八卦类象等等。该卦例初九妻财爻子水,当妻财爻位落到初九爻时是具体“位”的表现,而当子水与妻财爻结合时,又是一个“位”的信息,再加上妻财爻与世爻之间的距离与生克关系等,使得万物“位”的格局在后天完整地呈现出来。同样六亲体系能把周围万事万物都囊括进来,六亲体系的基础是五行生克,五行生克的背后又是阴阳二气的流转与变迁。也可以说阴阳五行为天道,那么六亲体系的背后是天道的周流不息,是易的生生之理。

(三)京房纳甲说“时”的意涵解析

“时”的概念能进一步通过五行的生克来反映阴阳的消长盛衰。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在时间的流淌下发生变化,《周易》之“变易”正是把握这种变化的最好说明。同“位”的概念一样,“时”也是在具体的爻位信息中来展开分析,当上面的妻财爻落在具体的爻位时,必然会与周围的爻位或者日月有生克关系。这种生克关系就是把握“时”最为重要的依据,其生克背后的阴阳之道与时间的先天易象高度统一。可以说时间就是在一阴一阳中变化,这里的“时”不仅指的是一种时间上的概念,还代指事物盛衰的一种气数。在纳甲筮法中这种盛衰的表现是通过五行的生克,五行生克与其背后的阴阳之理可以看作天道,即万事万物的盛衰状态无不在天道的运行下得以显现。如上卦妻财爻子水,在寅月巳日占问,子水妻财不得月建生扶,且绝于巳日。并且无元神生扶,卦逢六冲,可以说这一卦若单独问财,妻财爻毫无生机。这主要从五行生克来断事物的盛衰,能更直接地感受到事物的阴阳之理。再引入四时的旺相休囚死,让事物“时”的信息更加清楚明了。在时间上,也是由于通过对事物阴阳盛衰之理的把握,后世在六爻占卜中对于事物应期才会如此准确。上一卦例《增删卜易》中记载:“卦中官父两旺,寅年必有际遇,午未年定登金榜。”[5]在寅年有际遇是因为乙巳日卜卦寅卯空亡,且寅木作为世爻父母午火的元神,到了寅年实空之年,世爻父母午火的气数得到太岁增加,自然会有际遇,应在午年而发者,为持世之年。据记载:后果验之,若不是对于万事万物下天道之理的把握,所断卦的应期必然不会如此精准。在民间的占卜师或许对于纳甲筮法背后的阴阳天道之理并未进行很深入的思考,但是对由阴阳天道之理所外显的五行生克制化必然会了然于胸。在京房之后的纳甲体系中对于四神的引入,让人们对于五行生克的重视得到加强。同时,附着于占卜上的神秘色彩被削弱,术数家们更加重视占卜后面的天道之理。到了明清时期,纳甲筮法的体系已经基本完成,让占卜这种行为不再为巫所特有,人人都可习得。并且经过历代术数家共同的努力,纳甲筮法本身更具有学理性的依据。

“京房纳甲说”作为象数易学的代表,通过独特的卦序排列、纳甲体系,将干支符号引入八卦中,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为理论支撑,将“时”与“位”通过爻位的错综变化来体现。天地万物存在于宇宙中,必然是以时间和空间作为存在的根本依据,爻位的错综变化恰好将这种“时”“位”状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说万事万物所存在的时间与空间,能够恰好被爻位的变化所表达。事实上,爻位错综变化的背后有“不易”“变易”“简易”三重意涵,易的生生之理、大化流行在这里尽显无疑。

四、结语

“京房纳甲说”继承了大衍筮法的成卦体系,在《京氏易传下》记载京房起卦依然采用五十根蓍草,通过蓍草的演布,来模拟天体宇宙的运行规律。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大衍筮法更加注重的是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和对卦象的解读,且仍以《周易》的卦爻辞为解卦依据。在时空问题的处理上更多的是依附于卦象所带来的符号易象,而“京房纳甲说”则将这种时空问题精细到爻位之上。这里并不是说爻位符号所带来的易象性要比卦象带来的易象性高明,易之生生之理无处不在,天道的流行也是如此。而是“京房纳甲说”对于爻位关系的处理,使我们对于“时”与“位”的思考更加细致,让万事万物以卦爻的符号来表示。“京房纳甲说”将阴阳对待流行之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纳入卦爻之中,以此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模型,用时间和空间为坐标轴来比拟世间的万事万物。而后代的纳甲筮法虽然有些许的改变,如起卦方式改为金钱课,引入四神的生克应用,增加用神的爻位所属,但“京房纳甲说”依然是后世纳甲体系的理论根基,且后世纳甲筮法仍然是在京房所创体系的框架内进行创新。尤其是纳甲筮法,其理论体系与断卦思路无不可以追朔到“京房纳甲说”。在时间与空间的问题上,京房对于爻位关系的处理,所创造的大量专业术语,也都被一一继承下来。这种继承也可以说是对于天道的继承,对于纳甲筮法背后阴阳之理的继承。否则,一种学术思想又怎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传承两千余年?

“京房纳甲说”的成就正在于其以独特的视角对象数易学进行切入,将古代天文学知识与爻位进行结合。京房通过对孟喜、焦延寿等前人思想的总结提炼,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京房纳甲说”,而将卦爻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关系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将“时”与“位”的信息在卦爻中用独特的方式展现,将天道的大化流行通过独特的方式落实于万事万物之中,再由卦爻的变化将其表现出来。“京房纳甲说”不仅对大衍筮法作了补充,丰富了筮法体系本身,也为后代的象数易学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卦象天道阴阳
“封禅”与“登极”:中国传统政治宣誓制度的“天道”视域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易经》象数模型在股市行情预测中的应用探析
八卦可能源于竹卦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朱熹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诠释及其现代价值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长孙皇后的易经哲学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