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凤,叶婧怡,王焕冲
(1 云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昆明 650091;2 云南大学 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091)
蝇子草属(SileneL.)隶属于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蝇子草族(Sileneae),与剪秋罗属(LychnisL.)共同构成该族的核心类群[1]。据最新分类修订,蝇子草属共700~850余种,是石竹科的最大属[2-3],同时也是现存种子植物中种类最多的50个属之一[4]。蝇子草属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山地,其中以地中海地区和亚洲中部干旱地区种类最为丰富[2,5-6]。蝇子草属在中国有110多种,67种为中国特有种[7],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不过大多数物种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单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就有70多种[7-11]。最近,Lin等[12]和Yang等[13]在西南地区又分别描述了2个蝇子草属新种。
在对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蝇子草属进行分类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国内外植物标本馆(CDBI、KUN、PE、YUKU、US等)馆藏的蝇子草属植物标本,发现一种采自西藏边境地区吉隆和聂拉木的蝇子草属植物与已知国产种类均不同,进一步认真研究该属相关文献资料[7-10,14-17]和仔细研究标本照片(包括模式标本和一般标本)后,确认该植物为SileneholosteifoliaBocquet et Chater,原先仅分布于尼泊尔与不丹,为中国尚未有过报道的新记录种。在原始文献(protologue)[14]中,该种仅描述了一个简要的鉴定特征集,此后未见相关文献提供该种详细的形态描述,所以本研究在此首次提供该种完整的形态描述和线描图。
SileneholosteifoliaBocquet et Chater in H. Hara et Williams, Enum. Fl. Pl. Nepal 2: 55 (1979).
多年生草本,高6~30 cm。茎丛生,纤细,上升,少分枝,下部光滑无毛。叶片披针形,长4~10 cm,宽3~9 mm,基部楔形,顶端渐尖,两面近无毛,边缘具稀疏缘毛,中脉明显。花常单生,稀2~3花成聚伞花序;花梗细,长1~3 cm,密被短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密被柔毛,边缘具缘毛。花直径2~3 cm;花萼钟形或圆球形,膨大,长15~25 mm,直径9~17 mm,基部圆形,沿纵脉密被柔毛和稀疏腺毛,纵脉黑色,在萼齿处,脉端不连合,萼齿三角状卵形,长约4 mm,边缘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被紫色柔毛,长2~3 mm;花瓣黄绿色,长约20 mm,爪楔形,长10~12 mm,基部被紫色柔毛,耳圆形,浅裂,瓣片露出花萼,瓣片重复分裂,裂片8个及以上,呈流苏状,近线形,喉部的冠状鳞片2,近扇形,长约1 mm,不规则浅裂或具缺刻;雄蕊微外露,长10~13 mm,花丝在基部有毛;花柱3,内藏或微外露。蒴果狭椭圆形,长约12 mm,比宿存萼长。种子未见。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模式标本(TYPE):尼泊尔,Malemchi,1970年11月9日,Stainton J. D. A. 6671(主模式Holotype:BM000521522);尼泊尔,1972年8月27,H. Kanaietal. 726393(副模式Paratype:TI10004739)
研究标本:中国:西藏,吉隆县,吉隆沟,热玛沟口瀑布,N28°28.88′,E85°13.52′,海拔3 141 m,2011年11月10日,陈又生等262(PE);聂拉木县,樟木至聂拉木途中,N28°1′49.8″,E85°59′10.5″,海拔2 690 m,2008年9月16,高连明等GLM-081674(KUN);聂拉木县,樟木至聂拉木的318国道线上,距离樟木镇8 km;N28°2′21″,E85°59′9″,海拔2 700 m,2006年9月14,Tibet-MacArthur 708(US)。
国外标本:尼泊尔:Sindhupalchok, Tingoang-Khosori Khabre,海拔3 000 m,1970年9月12日,H. Kanai等672850(TI);Kathmandu,Phulchoki,1970年9月19,H. Kanai等475166(TI),1966年9月25日,A. D. Schilling 1078(TI);Rasuwa,N28°01′,E85°30′,海拔3 500 m,H. Hara等721994(TI);Lalitpur,Phulchoki,1977年9月16日,H. Ohashi等771445(KUN,E,TI);Mustang,N28°41′15″,E83°37′35″,海拔2 940 m,1995年9月20日,Mikage & Yonekura 9552344(KUN,E,TI);Manang,Bimtang,N28°38′04″,E84°28′20″,海拔2 850 m,1994年8月12日,M. Suzuki等9485398(E,TI);Dolakha,2007年9月16日,S. Noshiro等20720031(E,TI)。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和不丹[18]。
硬骨草叶蝇子草(Sileneholosteifolia)由Chater和Bocquet根据采自尼泊尔中部的标本发表于1979年,原记录产于尼泊尔中部,后在不丹也有发现,中国为分布新记录。根据硬骨草叶蝇子草的习性,萼筒形状以及花瓣的分裂方式,其应该被归入囊萼组(SileneSect.Physolychnis)。在囊萼组内,花脉蝇子草(S.multifurcataC. L. Tang)(图版Ⅱ,C-D)与其在形态上最为接近,但硬骨草叶蝇子草的花常单生,稀呈2~3花的聚伞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萼钟形或圆球形,纵脉黑色,但脉端不连合,花瓣黄绿色,瓣片多次分裂,致使裂片达8个及以上,呈流苏状,裂片近线形,花柱3,蒴果狭椭圆形,比宿存萼长;硬骨草叶蝇子草与花脉蝇子草的具体区别可见表1。
表1 硬骨草叶蝇子草与其近缘种的比较
致谢:作者感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的工作人员为查阅标本提供便利和提供的蝇子草属植物的标本照片;感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王静华老师为查阅标本提供便利;感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张荣桢女士在原始文献查询中提供热情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