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必定
乙型肝炎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后诱发的肝脏病症,临床多表现为乏力、肝区疼痛、发热、黄疸与恶心等。如果肝脏HBV未得到清除,出现反复感染超过半年,可进展为慢性乙肝[1-2]。若不早期诊治,慢性HBV感染可向肝硬化、纤维化与肝癌发展,进而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所以,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慢性HBV感染防治的重要内容[3-4]。恩替卡韦作为常见的核苷类药物,对于HBV复制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近年来广泛用于慢性HBV感染的治疗中,但该药物对于防治慢性HBV感染病情进展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18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与80例健康人群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选取185例福鼎市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1)纳入标准:①研究组受检者符合文献[5]《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HBV感染的判定标准;②受检者年龄均为20~70岁;③能够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检查;④认知功能正常,依从性良好;⑤临床资料齐全。(2)排除标准:①精神病史;②合并心肝肺等严重器质性功能不全;③中途退出或随访脱落;④哺乳期与妊娠妇女。研究组男女例数为95、90例,年龄24~68岁,平均(48.63±4.20)岁;体重指数(BMI)为 18~30 kg/m2,平均(24.25±2.32)kg/m2。对照组男女例数为43、37例,年龄25~69岁,平均(48.69±4.25)岁;BMI为 18~31 kg/m2,平均(24.31±2.30)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受检者对研究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院后,嘱慢性HBV感染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0018,0.5 mg)口服,0.5 mg/粒,1粒/次,1次/d。连续给药6个月。治疗期间维持合理膳食,并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
(1)两组基线肝功能分析:采集所选研究对象基线空腹静脉血5 ml,并进行离心处理(速率:3 500 r/min,时间:15 min),取上清液,放置在冰箱中待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检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值,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值,试剂盒购自上海仁捷生物公司。(2)两组基线肝纤维化分析:采集所选研究对象基线空腹静脉血5 ml,并进行离心处理(速率:3 500 r/min,时间:15 min),取上清液,放置在冰箱中待检,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检者血清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明质酸(hyaluronidase,HA)、Ⅲ型前胶原肽(precollagen peprideⅢ,PCⅢ)与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试剂盒购自深圳品美公司。(3)研究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分析: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的AST、ALT指标进行检测。(4)研究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分析: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的ⅣC、HA、PCⅢ与LN指标进行检测。
将数据录至SPSS 23.0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予以(±s)、率(%)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肝功能AST、ALT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U/L,(±s)]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U/L,(±s)]
组别 A S T A L T研究组(n=1 8 5) 7 4.4 6±7.2 9 1 0 1.0 6±9.4 7对照组(n=8 0) 3 4.8 8±3.5 5 3 0.5 7±3.9 8 t值 4 6.2 1 4 6 4.1 1 8 P值 0.0 0 0 0.0 0 0
研究组肝纤维化指标ⅣC、HA、PCⅢ与L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
组别 ⅣC(μg/L) HA(μg/ml) PCⅢ(μg/ml) LN(μg/ml)研究组(n=185) 116.78±10.42 151.65±14.22 140.32±13.73 138.57±12.49对照组(n=80) 54.56±5.09 66.25±6.23 81.49±8.26 70.25±7.62 t值 50.811 51.575 35.616 45.38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给予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后,慢性HBV感染患者AST与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185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U/L,(±s)]
表3 185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U/L,(±s)]
时间 AST ALT恩替卡韦治疗前 74.46±7.29 101.06±9.47恩替卡韦治疗后 35.25±3.62 37.56±3.49 t值 97.766 133.286 P值 0.000 0.000
给予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后,慢性HBV感染患者ⅣC、HA、PCⅢ与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185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185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时间 ⅣC(μg/L) HA(μg/ml) PCⅢ(μg/ml) LN(μg/ml)恩替卡韦治疗前 116.78±10.42 151.65±14.22 140.32±13.73 138.57±12.49恩替卡韦治疗后 60.56±6.09 72.25±7.23 91.49±9.26 74.25±7.62 t值 92.632 100.695 57.778 87.00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近年来,我国慢性HBV感染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现阶段临床使用的HBV抗病毒药物依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导致肝脏损伤持续反复,进而引发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严重的情况可进展为肝细胞癌[6-7]。有研究认为,肝纤维化过程有可逆性,及时控制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有利于延缓患者病情,加速转归[8-9]。
肝功能指标是反映肝病患者肝脏代谢、炎症损伤程度与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AST和肝实质损伤密切相关,ALT为肝细胞损伤敏感因子,均可反映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10]。而ⅣC、HA、PCⅢ与LN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与活动度的重要指标,其中ⅣC是三股螺旋体构成的α-钛链网结构,HA作为具有独特理化特性与分子结构的酸性黏多糖,有多种生理功能;PCⅢ为肝内胶原之一;LN作为细胞外间质内的结构蛋白,是基底膜组装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是慢性HBV感染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对该阶段进行早期诊治,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11-12]。
封莉等[12]认为,慢性乙肝组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与Ⅳ型胶原指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纤四项检验结果可以良好地反应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有积极意义。陶运娟等[13]认为,合并肝纤维化组Ⅳ-C与HA、LN指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与单纯肝炎组,且单纯肝炎组HA、LN指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乙型肝炎患者的Ⅳ-C与HA、LN水平较高,对Ⅳ-C与HA、LN等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反应乙型肝炎患者病变程度,应用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AST、ALT、ⅣC、HA、PCⅢ与LN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和健康群体相比,慢性HBV感染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为,HBV感染可造成患者肝脏炎性损伤,致使肝脏功能降低,而持续HBV感染,可诱导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使得肝细胞间基质降解,进而诱导肝纤维化进展。
恩替卡韦作为新一代抗HBV药物,对HBV多聚酶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同时对于乙肝病毒DNA正链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且其耐药率低,长期服用,有利于逆转肝硬化与肝纤维化[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6个月后,慢性HBV感染患者AST、ALT、ⅣC、HA、PCⅢ与LN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恩替卡韦可明显缓解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改善肝脏功能,用药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恩替卡韦作为核苷类抗HBV药物,对于肝脏局部炎性细胞有抑制作用,有利于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进而促进肝功能改善,防治肝纤维化[15-16]。
综上所述,慢性HBV感染患者往往存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纤维化指标上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后,可显著缓解患者肝纤维化,进而促进肝功能改善,用药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