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琳荣,崔媛媛
(太原动物园,山西 太原 030009)
长耳鸮(学名:Asio otus),鸮形目,鸱鸮科,耳鸮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图一)。中型鸟类,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深褐色。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眼橙红色。上体棕黄色,颏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腹以下羽干纹两侧具树枝状的横枝。跗蹠和趾密被棕黄色羽。以鼠类等啮齿动物为食,也吃小型鸟类、哺乳类和昆虫。长耳鸮喜欢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也出现于林缘树林、农田防护林和城市公园的林地中。夜行性,白天多隐伏于树林中,常垂直的栖息在树干近旁侧枝上或林中空地上草丛中,黄昏和晚上才开始活动。觅食小型兽类、小鸟及甲虫、蝗虫等有害的昆虫。叫声似“hu-hu”或“hui-hui”,音低而延长。
图1 长耳鸮
我园长期饲养长耳鸮,供游客观赏。近期我园有2只长耳鸮发生脚部肿胀,破溃。经过治疗A病情严重身体消瘦死亡,B逐渐好转预后良好。
长耳鸮A发病初期,左侧脚掌发生轻微肿胀、跛行、只用单脚站立,有时卧于卧板之上。给予口服阿莫西林治疗后肿胀并未改善,而且逐渐加重形成约核桃大隆起、触诊增温、坚硬,肿胀处无渗出。
改用口服罗红霉素并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炎症未见好转也无加深迹象。
继续更换口服药恩诺沙星并给予营养补充,脚掌部肿胀症状逐渐减轻。
之后1年中,长耳鸮A脚掌部肿胀逐渐增大,皮下肉芽组织增生,常有炎症发生,立即给予恩诺沙星和维生素治疗,肿胀消散,但无法根除,皮下肉芽增生逐渐长到鹌鹑蛋大小。
第二年夏末天气潮湿炎热,长耳鸮A左侧脚垫肿胀加重,逐渐发展到整个脚掌全部肿胀,出现裂口并伴有透明渗出液,食欲下降,甚至非绝。口服消炎药效果不甚明显,换为肌肉注射青霉素并用0.9%生理盐水冲洗开裂部位,涂抹红霉素软膏并进行简单的包扎,效果并不理想。后又换药肌注头孢曲松钠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脚掌部渗出淡黄色液体,触诊增温、坚硬、疼痛,开始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最后食欲废绝。更换治疗方法,由于已经2d不自主采食,所以先进行人工强饲;肌注林可霉素,对患肢进行全面清创,用0.9%生理盐水冲洗,尽可能去掉脓液和痂皮,涂抹红霉素软膏、橡皮生肌膏消炎软化伤口并包扎,隔天换药,继续清创,脚掌肿胀减轻,液体渗出得到缓解,精神状态改善,但恢复速度很慢,持续治疗3个月后病情突然加重,尝试换药克林霉素也未见明显转变,增生处并不断有带血的炎性渗出,之后逐渐呈干酪样渗出。治疗半月后死亡。
剖检时,长耳鸮A外观毛色灰暗,身体极度消瘦,左侧脚掌肿胀开裂,底部由于炎性渗出结痂,内部剖开有脓液流出内有一鹌鹑蛋大小整块干酪样物。
同年,长耳鸮B右侧脚垫发生肿胀,影响站立,精神状态良好。立即给予肌注林可霉素治疗一周后肿胀消散,更改用药,口服恩诺沙星继续治疗一周,预后良好。停药一个月后,由于受到惊吓右侧脚掌外侧擦伤破裂出血,发现时血已止住,外观伤口约1cm,决定先不采取捕捉方式,只进行口服给药恩诺沙星,每天2次从远处用注射器喷射碘伏冲洗。一周后脚垫突然肿胀,运动困难、跛行,随后很快发展成整个脚掌肿胀。立即进行保定消炎清创,肌注林可霉素,伤口清理时发现伤口处已增厚结痂,用0.9%生理盐水冲洗软化痂皮,冲洗掉痂皮后发现伤口处有散碎得的小沙粒,将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包扎。继续肌注林可霉素一周,隔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并涂抹红霉素软消炎包扎直到伤口愈合。
经过对两只发病长耳鸮的治疗,联系实际情况,在发病原因、疾病治疗上总结出了一些心得:
运动场四面铁丝网上偶尔会有铁丝头突出铁丝网外,运动场为水泥地面,粗糙坚硬,有时笼舍清理不彻底地面还会有一些小沙粒。长耳鸮从高处飞下容易引起脚底的挫伤、擦伤或造成其他创伤,容易损坏脚掌和脚趾,脚部外伤后在粗糙的地面上反复摩擦而导致感染。
2只长耳鸮脚掌炎症发生均在天气炎热潮湿的季节,长耳鸮A病情加重也发生在夏季。
长耳鸮是较敏感的动物,在饲养员正常清扫笼舍,投喂食物时都可能使长耳鸮精神紧张,乱飞乱撞,很容易伤到脚掌。
长耳鸮脚掌肿胀发炎情况大部分都出现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当此时发病,炎症往往很迅速地发展,不容易控制。
在馆舍多设置一些栖架,地面要清洁干燥,不让地面存在尖锐物体,周围铁丝网的突出部分要用锉刀磨顿,以防长耳鸮脚底皮肤的机械性创伤。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进行人工填喂。
(1)用药时发现:口服阿莫西林、和肌注头孢曲松钠疗效对脚掌病没有效果,发病初期可口服恩诺沙星消炎辅助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治疗。若病情加重肌注林可霉素效果明显。
(2)清创与包扎:长耳鸮脚垫有破溃、渗出、结痂情况时,需对患肢进行全面清创、包扎处理,用0.9%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红霉素软膏与橡皮生肌膏混合涂抹包扎效果良好。每隔一天拆除纱布重新包扎,每次拆除纱布后均需仔细清理伤口,将已经被软化的痂皮和渗出物仔细清理干净,涂抹药膏重新包扎。如果肿胀有明显波动感,可切开排脓,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用生理盐水冲洗,涂敷抗菌素软膏,包扎绷带,以防继发感染。
(3)止疼药的应用:在长耳鸮A的治疗中使用了少量布洛芬作为止痛剂,可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止痛剂的使用仍需继续研究。
长耳鸮的保定和营养支持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标准的长耳鸮保定方法能减少治疗中浪费的时间,也能减少应激反应;适当的营养和思维方法可使患病长耳鸮保持精力,加快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当需要对患病长耳鸮进行保定时保定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手套后方可进行保定操作。保定人员须一手按住其背部固定,一手护于胸前,如果长耳鸮力气较大,无法把持则可将长耳鸮患肢向上侧放于地面双手按住使患肢露出便于兽医操作。同时要注意,保定时出力要适中,不可过重而造成对长耳鸮的二次伤害;也不可过轻防止长耳鸮挣脱。
对于精神状态较好、可正常采食的发病长耳鸮可以给予常规的食物;身体虚弱的猛禽无法消化正常的固体食物,需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或将食物加工成块状或打成糊状。饲喂的同时也要观察长耳鸮的精神状态,判断虚弱程度,在食物内添加长耳鸮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必要时也可加入一些能量、电解质、等渗生理盐水。
发病长耳鸮在饲喂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喂食要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日总量分3~4次饲喂。
自主进食:当患病长耳鸮病情较轻,不影响脚爪抓握,则无需更改饲料;伤口严重时,可通过加工改变食物大小,也可选择小块易消化的食物。
人工强饲:长耳鸮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身体虚弱,停止进食,这时,可将长耳鸮进行保定,先将一较大食块放入长耳鸮口中刺激口腔,促进吞咽,如果没有吞咽动作,则需要把食物送入口腔深处,进入食道。
如果发病长耳鸮无法进食正常采食,可将食物粉碎,充分混合所需补充的液体,将胃管顺着口腔一侧插入,随即将食物注射入胃中。
长耳鸮发生脚部炎症时,常常不愿在栖架上站立,设置卧板可为长耳鸮提供舒适的休息条件,卧板上也可铺一些人工草坪、树皮、地毯等,也可以在卧板上加盖遮挡物方便长耳鸮躲避。如需保定治疗,则可将长耳鸮移入较小的笼舍,内部需提供较低高度的栖架、舒适的卧板和方便进出的笼箱。
为了减少今后长耳鸮脚掌炎症的发生,我们从长耳鸮的食性、习性等方面出发,认真总结,提出了一些长耳鸮的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饲料配比应保持多样化,单一的饲料会使动物营养不均衡。野生长耳鸮的食物以各种鼠类为主,还包括小型鸟类,我园的猛禽一直主要饲喂牛肉,很少添加其他肉类,营养单一,极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今后可逐渐增加一些鹌鹑、雏鸡、小鼠、大鼠和鱼来丰富饲料品种;在饲喂的同时,要考虑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相应添加;饲料配比的改变应考虑季节和繁殖期等因素,保证不同时间长耳鸮对营养摄入的需求。
饲料的保存也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要保持肉类新鲜,最好放在-20℃或以下的冰柜中。饲喂前,食物必须解冻至室温方可饲喂。如果食物出现腐烂、异味等现象应及时丢弃,并将盛放出现腐烂、异味食物的容器进行彻底消毒,清洗。
长耳鸮属夜行性动物,饲喂时间不应违反其习性,要将时间控制在下午晚些时刻或傍晚时分。
长耳鸮原本笼舍地面构造为水泥地面,面积约5*6m,笼舍内有一小型尖顶砖房。小房子为砖混结构,四面均有开放窗口,但是窗口较小,不利于长耳鸮飞入,极易对长耳鸮的双脚造成磨损,从而破溃感染。笼舍四壁和笼顶为5m高的坚固铁丝网,铁丝网接口处比较锋利,极容易划伤长耳鸮的脚掌。根据现有饲养环境情况,提出改造建议。
将水泥地面改造成土地,但要保持清洁,尽量将尖锐的石头和木屑清除,可以放置一些表面光滑的鹅卵石;保证笼舍四壁铁丝网光滑,有突出部分要用锉刀磨顿或者将其包裹,以防长耳鸮脚底皮肤的机械性创伤。
笼舍增加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栖架,尽量在笼舍顶部、中部、底部设置不同高度栖架,有条件的话可直接寻找合适的枯木作为天然栖架,栖架上也可捆绑人工草坪、树皮、地毯等。栖架摆放位置也要深思熟虑,要方便长耳鸮飞上飞下,且不能放在长耳鸮飞行路线上,以防不必要的撞伤。
在笼舍角落处可放置一块木板作为卧板,以便脚掌有伤,不喜长时间站立的长耳鸮休息。
原本笼舍内有一砖混结构的小房子可作为巢箱,房子四面均有开放窗口,但是窗口较小,不利于长耳鸮飞入,应将其中一至两侧的窗口扩大,便于长耳鸮飞入,其余窗口可进行全部或部分遮挡,以便长耳鸮躲藏。
保证笼舍内设置遮挡区域,建造屋檐、加致密的遮阴网等,为长耳鸮提供避雨、乘凉、挡风的区域。
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在长耳鸮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笼舍需每天打扫,清除吃剩的食物、食丸和固体形废物;清理笼舍内的粪便,可用清水冲洗,一些不易处理的粪便等污渍可以使用刷子刷掉;必须给猛禽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饮水需每日更换。每周对笼舍进行一次消毒,用消毒剂喷洒笼舍地面、墙壁栖架、卧板、水盆,清水冲洗干净,物品表面需用刷子刷干净。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将笼舍内的锋利的小石头等杂质去除,防止划伤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