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创新

2022-07-16 02:27李海山
学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化学素养教学模式

李海山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甘肃武威 73300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时期,初中化学教师在完成教学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及时转换教育理念,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视为重点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并在明确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展开多元化的创新教学,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以及更多实践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深化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在乐学状态下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初中化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将学生的化学思维素养、综合创新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学科素养与终身发展素养这五点视为综合目标,借助现代化教育理念完成新式课堂的构建,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及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让学生不仅能对课内所学化学知识的表层含义有所了解,还能引导他们对知识内涵进行深层探究,从根本上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活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法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巧妙设置课程导入环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只有在对各类化学现象产生探究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自主学习,也能在课上与教师、学生积极互动,从而构建优质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教师必须重视对课程导入环节的设置,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入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但是由于长时间使用应试教育思想构建课堂,教师习惯性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为学生分析知识,缺少准备过渡,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基于此,在课程改革期间教师应该及时自我反思,明确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并且科学利用手中已有的教学资源优化导入环节。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核心,对重难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总结;其次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兴趣爱好与个性特征,以此为基础对导入设计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并且要巧妙利用生活元素、社会新闻,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梳理生活与所学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正式进入学习状态,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进行良性的学习讨论,最终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探索,实现化学能力提升。同时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的探究精神会更加浓厚,他们在未来学习中也能展现出自己的全部潜能,最终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燃烧及其利用》一单元时,首先结合生活因素为学生设置课程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燃烧过程,以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索问题“物质的燃烧对实际生活有哪些好与不好的影响?”“谁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哪些基础条件?”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营造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入“火三角”的概念,以此展开知识讲解,为正式教学提供质量保障。

(二)创设生动自然的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概念认知

初中生化学素养的提升建立在他们对所学知识概念有明确认知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明确化学现象的形成过程,同样也能提高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教师为此应优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深化他们对概念的认知,并由此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成高效教学目标。根据对当下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可知,教师依旧使用灌输式方法为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始终难以理解化学概念与现象,认知探究能力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新课改时期教师必须及时完成教学创新,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课内通过设置问题、讲述故事、实验演示、组织小组活动等形式创设出生动、自然的教学情境,从中渗透化学概念,保证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提高整体化学水平,情境的创设还离不开师生、生生互动,教师在情境中自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同时还要及时拓宽教学范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在此期间教师需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合作探索问题答案,以此锻炼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分析能力,深化他们的化学观念,达成理想化教学目标。

(三)借助微课视频优化教学,树立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必备素养,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无论面对什么知识点都能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避免出现学习形式化严重的问题,得到化学能力的提升。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翻转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利用微课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本身,教学节奏过于紧凑,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改变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展开知识教学,将课内重难点知识整合制作出精炼且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保证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知识内涵,在此期间即便是后进生也能熟练掌握化学基础,并逐渐坚定学习自信心,对于未能完全消化的知识及时提出质疑,向教师与学生寻求帮助,不将疑问留到课外,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内化所学知识。

(四)组织多元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初中生个性化发展的必需因素,他们只有在具备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内涵,并在动力支撑下得到思维品质、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自我展示空间,在课内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多元化的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交际互动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一般为教师提供题干,要求学生合作探索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对化学概念产生更深层次的记忆,但是无法理解知识的深刻含义,阻碍了他们化学素养的提升。为优化合作教学形式、提高小组教学价值,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师生之间在课堂内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发挥出无限潜能,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课程设计。第一步巧设教学留白,在讲解概念、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结论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以他们所提问题为核心随机开展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思维,让他们在组内交流中畅所欲言,在此期间所有人都能对课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并分析解题方法,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对知识的解读,通过比较的方式完成有效交流,自然地产生思想的碰撞,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由此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教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课时,教师在讲解人体元素组成的基础知识后,可为学生设置小组合作探索问题:“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实际生活中人们想要补碘、补氟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明确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且自然分享自己的日常饮食习惯,针对其中的不同观点进行进一步讨论,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小组合作活动的展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辅助的方式帮助他们探索知识内涵,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借助实验展开化学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信息的处理策略,能够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根本上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实验演示的重要性,在实验中渗透理论,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未能引导学生进行更专业的学习,他们只是在进行知识讲解严重忽视了过程分析。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改变。首先对于需要用实验进行解读、探究或是将实验作为核心的课程,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化学知识,引导他们验证科学家的各类猜想,并通过实验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期间教师应根据需求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此来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同时保证学生的安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演示,并强调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此保证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中,教师自己则认真观察他们的实验过程,将失误操作、步骤混乱都一一记录,从而在未来的教学总结环节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也要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引导帮助,提高他们实践效率与质量,让所有人都能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处理好每一处化学信息,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六)融合丰富学科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将所学知识构建成完整体系的前提下能够自然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需将多学科知识巧妙融合,一方面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学生的化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让他们得到可持续发展。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深化学生知识认知,也难以帮助他们明确化学学习的意义,因此教师需及时进行课程改革,主动融合多学科知识,从根本上强化他们的科学精神,在启蒙教育阶段为学生夯实基础,期间教师需自然渗透人文思想,以化学知识为引深化学生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知,并且提高教学开放度,允许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对当下社会发展形式的了解,讨论化学概念、化学现象的意义,促进他们跨学科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多学科融合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还能让他们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在化学课堂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七)采取网络模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的一项必备技能,他们必须灵活利用所学,处理一切学习与生活中的动态化信息,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将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完美结合,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保证教学动态化,无论是抽象理论还是高难度实验,教师都可以将它们以AR 模拟、动画演示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具象化,提高教育效率。传统教学模式重视静态教学,引导学生在对所学产生熟练记忆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始终停留于表层,实践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借助网络技术优化教学流程,以自然模拟的方式去分析知识,在此期间教师能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微观内容放大,还能适当地缩小宏观内容,同时还能对瞬间内产生的化学现象进行慢放处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还能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产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意识,他们愿意真正走进化学世界,用心感知每一个神奇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对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事物也能近距离接触,从根本上深化知识认知,也能准确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从而在学做结合的前提下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对于一些存在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教师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保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借助模式教学的方式准确地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深化记忆,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时期,为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核心教育目标,在新课程改革期间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与创新,真正做到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以组织多元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度,深化创新意识,最终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化学认知,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化学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