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蓉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主,发挥数学在培养人思维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吸收、掌握数学。由此,“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成为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主要方法。尤其在深度学习目标下,小学数学教师更应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构建方法,提升课堂逻辑,引领学生思考,落实深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何难以提升,学生深度学习为何迟迟无法实现?教学思路缺乏创新是主要原因。即便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段时间,但应试教育、理论灌输式教学、教师一言堂等现象在当前小学课堂中依然屡见不鲜,教师并未在教学中打开新的思路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是将知识探究局限在了既定形式中,导致课堂系统化、科学化、特色化、针对性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也因此阻碍了他们深度学习数学知识。而问题导向型课堂的构建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能够改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止步不前的现象,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让师生大脑动起来,让课堂活动科学起来。学生能够基于科学性、逻辑性十足的问题思考数学知识,从理论本位型学习转化为实践本位型学习,思维水平持续提升,思考能力不断增强,自然对其深度学习大有裨益,增强课堂深度教学效用。
做好一件事,喜欢是前提。要想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学习并思考问题,必须先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应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充分把握学生喜好,基于能够增进其数学喜爱之情的教学材料设问。只要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能准确定位其喜好差异,进而提升问题设计与学生兴趣间的适应性,使其在兴趣驱使下主动探究问题。但就当前教学而言,鲜有教师在问题导向型课堂上全面分析学生兴趣并设问,多数教师存在学生喜好与教师喜好别无二致的思维定式,习惯直接根据自身喜好进行设问,导致问题提出后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打破这一思维定式,教师可以将优质动画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内挖掘数学教学要素,根据所挖掘要素设计问题,如根据动画《汪汪队立大功》中灰灰、毛毛的出场画面设计加减法问题。如此课堂充满童趣,伴随着对动画的喜欢和思考,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课堂数学问题,基于对动画形象、故事的了解思考问题,思维更加清晰化,思考效率提高,深度学习在课堂上得以立足。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学创新手段,而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便意味着教师应始终以教材为基础,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基础问题。然而由于对教材基础内容性质划分不当,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的基础问题缺乏讨论意义,致使学生将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了思考不必要的问题中,制约其深度学习。对此,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基础问题前,教师应有目的地根据知识性质划分教材内容,如概念性内容、规律性内容等。进而,基于知识点性质设计差异化问题,如概念解释型问题、规律分析型问题等。随着问题的逐一提出,学生对不同知识点展开差异化思考,以更贴合知识内化思维的方式回答问题,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知识,掌握分析不同知识内容的不同方法,深度学习由此实现。
数学是生活化的知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在于使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与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其通过日常生活学习数学的意识。此目标的高效实现有赖于教师充分联系现实生活来设计问题。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小学数学知识落脚点,基于生活现象、生活行为等设计问题,保证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一致。而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对刻板化语言的运用,借助生活化语言提问。此时学生生活经验被激活,增强对问题含义的理解,主动调取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回答问题,理解教师所问、说明问题答案的速度同时提高,能够在课堂上利用生活语言解释自身关于问题的思考,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地能够提升,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此外,基于真实生活的数学问题便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便于培养其正确看待数学学习的意识,能够有效转化学生应试学习思维,使其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其课堂深度学习同样大有裨益。
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基于问题导学型课堂,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设计并提出抽象问题。然而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多数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这无形中增加了他们解决抽象问题的难度,消极厌学情绪由此形成,阻碍其深度学习。面对此情况,教师只有在提问时提供充分启发材料并调动学生关于问题内容与答案的好奇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反之,若启发不足、好奇心调动不足,学生厌学、畏难情绪无法消解,必然持续影响其学习态度,制约其学习效果的提升。
情境具有直观性、形象化等公认特点,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引发抽象思考的功能。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以深度学习为主、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课堂情境的基础上设计问题。将信息技术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希沃白板等信息手段打造数学情境,而后捕捉情境新奇点提问,以直观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使其在情境的动态变化中将思维结构从形象转化为抽象。运用抽象数学语言解释、回答问题,使得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至新的台阶,对其课堂深度学习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意义。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让学生正视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是提升其课堂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是部分教师忽视学生错误在重要教学资源中的地位,导致学生只要面对数学学习与实践活动便会出现消极情绪,影响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此外,部分教师只注重指出学生错误,不注重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在错误的积压中,学生同样无法实现深度学习。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你认为本题错在了哪里?你觉得为什么会出错?在初次解答题目时你是怎样想的,有哪些疑问?
问题一一提出,学生围绕错因、纠错方法展开讨论,错误得到纠正、困惑得到解答,在纠错经验的积累下学会规避并解决问题,课堂深度学习由此达成。并且经过这一过程,多数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形成梳理错题的良好习惯,依托课堂整体错题本展开目的更明确的纠错学习,进而助力深度学习的落实与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数学具有极高逻辑性和突出的整体性特征。要想让学生在课堂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必须杜绝碎片化教学,减少他们关于知识的零散化思考,让课堂活动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基于此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授课方案,教师需充分关注知识整体,同时形成在整体中提问的意识。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并未准确把握整体提问时机,指向知识整体的问题价值经常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拖住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脚步。对此,教师应关注预习、总结课堂活动整体性,可适当与之结合设计并提出整体性问题。
从预习角度来说,教师可在导课环节提出“本节课知识都有什么,你都了解本节课哪些内容”等问题,以此检验学生预习成果,基于整体回答重新定位学生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保证深度学习。从总结角度来说,在课堂尾声由教师提出总结性问题,如“你都学到了什么以及你都掌握了什么”等问题,以此引领学生自主巩固与即时复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口述所学知识,也可利用思维导图、框架图等学习工具梳理知识并回答教师问题,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的知识框架被建构起来,学生轻松实现深度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作用、主动思考数学知识与问题。因此,为有效落实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教师可尝试将学生视为提问者,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质疑。或基于知识探究困惑点提问,或基于师生互动困惑点提问,或基于教师有意出示的错误例题提问,学生数学思维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深度学习做好了铺垫。而后,在师生交互间解决问题、回应质疑,学生学习与实践困惑被解决,课堂知识探究思路更加开阔,深度学习效果显著增强。而立足整体教学视角,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提问与大胆质疑中,学生数学探究信心得到强化,能够更大胆地猜测知识本质、推理数学结论,这对其学科素养发展具有高度促进意义,最优化地保证了深度学习成效。
设计、提出问题均非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型课堂的主要任务,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吸收并学会应用知识才是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的根本目的。所以在研讨教学方案时,教师有必要独立探究学生解问环节组织形式,优化常态化解问模式势在必行。
1.让小组合作助力答疑。通常情况下,在多数活动中合作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面对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型课堂,教师应在问题解答环节适当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析答案并回答问题。基于组内交互实现思维碰撞,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更准确地把握细节性解问信息,更及时地纠正思维偏差,不仅有助于其捕捉正确答案、吸收核心知识,还有助于其良好合作品质的形成,有益于小学生个人优秀品质的发展。如此课堂深度可见,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但若小组设计缺乏合理性,合作活动秩序性不足,极易对学生合作答疑效果造成消极影响。因此为规避此类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答疑之前可根据学情设计数学课堂学习小组,介入学生分组活动,将沟通顺畅、交往和谐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中,以此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根据解问活动内容说明课堂合作学习纪律,对学生合作学习行为展开监督和调控,及时纠正其不当行为。合作之积极作用在学生课堂解问环节被充分发挥出来,一边促进其深度学习,一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2.让翻转课堂助力解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翻转课堂理念备受瞩目,若教师能够翻转问题导向型课堂解问环节,引导学生扮演“小老师”角色讲解问题答案,必定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其思维能力。如此变化对学生深度学习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充分优化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互动形式,教师可以尝试在师生角色翻转下解惑,在其解答完毕数学问题后鼓励他们走上讲台讲解自身解答问题的思路、过程与方法。逻辑思维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知识的正确应用手段在此过程中输出。在答疑解惑经验的分享中,学生深度学习必定能够以更理想的状态实现。然而不容乐观的是,部分教师在此环节并未对学生“讲课”时间做出约束,导致部分学生围绕与课堂无关的知识侃侃而谈,占据了其他“小老师”讲解问题的时间,影响了深度学习课堂的有效构建。面对此情况,教师应适当建立课堂约束机制,在翻转师生解问角色的同时对学生讲课时间做出约定,限制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讲解完毕问题。进而在有条理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能够借助更加简洁的语言解释问题、分享解惑思路,课堂无效互动减少,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质量增强。
通过系统化设计形成的指向小学数学教学整体的问题在活化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方面具有关键意义。小学数学教师面对新形势下的全新教学目标与工作任务,应积极打破思维定式,以深度设问、深度提问、深度解问构建深度课堂,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同样,学生在此过程中应积极配合教师提问展开思考,形成质疑思维并踊跃提出数学问题,以此深化思维,增进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