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类课程“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建设与应用

2022-07-16 11:51李晓雪 李自若 高伟
广东园林 2022年3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慕课

李晓雪 李自若 高伟

摘要: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类课程“传统园林技艺”面向设计实践类专业人才,从知识、能力与素养方面开展园林匠作技艺文化遗产的熏陶与培养,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高校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通过慕课(MOOC)建设解决线下教学组织协调难的问题,让学生以更为具体可感的方式直观体验园林匠作技艺遗产,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留下记录并扩大教学影响力与辐射面。课程从教学主体、内容与形式进行改革,以岭南园林匠作技艺体系为主要内容与载体,以高校教师理论讲解与技艺传承人实操演示相结合,并在应用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类课程;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2)03-0031-04

投稿日期:2022-01-17

修回日期:2022-03-15

Abstract:The course of "Traditional Garden Craftsmanship", 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course for design practice professionals,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garden craftsmanship culture and heritage from the aspects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A joint teaching team composed of inherit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offlin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 make students experience directly the heritage of garden craftsmanship in a more specific and perceptible way, make records for intangible heritage and expand the teaching influence and radiation. The course reforms in teaching subject, content and form. Lingnan traditional garden skills and craftsmanship become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s and knowledge carrier. The course combines teacher’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with inheritors' presentations and practical demonstrations, and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mode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 application.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course; Traditional garden craftsmanship; MOOC;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又称“慕课”)作为面向大众开放的在线网络课程,在信息化时代为高校传统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关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其集合教学、测试、互动交流与评价于一体,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慕课的获取便捷性能突破时空的局限,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更有效推动学生的“碎片化”学习(Fragmentation Learning)。近几年来,教育部大力推动基于“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即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标准的一流课程建设,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用、学,并以慕课作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招[1]。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万门,选课人数突破8亿,获得慕课学分的大学生已经超过了3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极大震荡影响的情况下,慕课及在线教学模式更成为了应用最广泛、最为便捷与最有成效的教学工具与方式,在风景园林学科课程教学中也做了诸多探索与尝试[3~7]。

1 “传统园林技艺”课程建设背景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一直以培养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应对岭南地域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求。在原有教学体系与内容支持力度仍显不足的情况下,自2016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以岭南传统园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为载体,建设风景园林岭南传统技艺实践教学平台(以下简称“岭南民艺平台”),通过搭建广东省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高校教研团队的合作平台,以“双师制”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传承研究、文创设计、第二课堂、“云课堂”六大教学举措,融合实验实训、综合设计、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为一体,让岭南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高校,深度參与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之中;让产业资源与高校教学研究资源深度整合,让岭南传统技艺传承体系与华南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协同融合。课程以岭南传统匠作技艺为内容载体,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理解和树立现代工程伦理意识;以传统技艺传承来启发当代设计创新;通过对传统技艺的直观体验和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综合化、全周期的实践能力(图1)。

2 “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建设过程

2.1 课程简介

“传统园林技艺”课程作为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拓展教育版块的专业选修课程,是风景园林历史与遗产理论知识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2学分,共计32学时。以往该课程主要由从事园林历史遗产与理论或规划设计教学方向的专业老师授课,教学形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学内容主要为传统技艺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等概论知识。但由于高校专业教师往往缺乏传统技艺一线的实践经验,该课程在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仍有所欠缺。

基于岭南民艺平台教学改革背景,“传统园林技艺”课程也着手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面开始改革。课程改革联动更广泛的行业与社会资源,邀请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人、行业专家学者直接走进高校课堂,与高校教师组成联合教学团队。课程以传统园林技艺为教学内容与知识载体,对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传统园林特色技艺进行分类讲解,包括但不限于英石盆景与叠山技艺、岭南盆景与岭南插花、广府木作与雕刻技艺、潮州木作与木雕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以及石湾陶公仔脊饰、灰塑、嵌瓷等等专题。理论讲解注重对相关技艺的历史发展脉络、技艺特色与技术流程、匠作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实操部分则邀请相关传统工艺传承人直接到课堂进行实操演示与分享。课程以理论讲解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悟与理解东方传统造园文化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直觉体验与现场感受传统技艺的实操过程,了解传统园林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现状,理解中国传统匠作文化身手合一的特点,从而感受工匠精神,树立职业伦理观念。专题内容在每学期还会灵活调整,以吸纳更多的地方技艺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从知识、能力到素質3个方面对标设计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图2)。

从知识层面,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园林匠作技艺的认知与理解,基于园林生活视角,让民间传统匠作传承体系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技艺实践经验成为设计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从能力层面,课程以传统园林匠作体系口传身授的动手操作体验入手,开展实践动手能力的全过程培养,让学生亲身体验匠作技艺实操全过程。从素质层面,课程让学生在与工匠传承人面对面接触中感受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思政化”的工程伦理教育,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从而对标实现“学而思,思而行,行而新”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

2.2 慕课建设

“传统园林技艺”课程在课堂运行了2个学期之后,教学组发现传承人常受制于实际项目工作安排,很难按照学校正常的教学时间来校授课。同时,一些传承人及专家学者住在外地,每次上课往返学校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都很大,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多靠教学组老师个人补贴。更主要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体验传统技艺,每次在专题课程前期需要购买大量的工艺材料,需和传承人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沟通与协调。然而,每学年课堂教学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和口传身授的实操体验仅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也使得传统技艺课程传承教育的影响范围与效果都极为有限。因此,在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之后,教学组在学校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培育项目支持下,于2018年正式启动了“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建设项目,希望通过慕课建设,一方面解决目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课程组织与协调的种种问题,拓展传统园林技艺传承教育的影响力与辐射面;另一方面,在线课程记录也能为传承人在高校开展的课堂教学与交流留下影像档案,这也为传统园林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育留下珍贵的档案资料。

“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建设对标教育部“金课”建设要求,拟解决3个关键问题:1)针对慕课的碎片化学习特点,如何将原来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拆解,使得每一小节皆有知识重点和难点;2)如何利用镜头语言,清晰地展示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操作过程,以及如何将传承人现场技艺的展示环节按照工法流程进行拆解,从而便于学生通过短视频学习了解传统技艺的核心特征;3)如何打破原有线下课堂教学的惯性,设计在线慕课与线下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从而打破学生被动式学习惯性,激发其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内在驱动力[8]。

2.3 慕课内容

教学组整理了2年多在课堂现场录制的5 000多个小时教学素材,按照慕课建设的技术制作要求,在智慧树课程平台后期支持下对课程视频分知识点进行拆解,形成44个子项知识点,对相关技艺流程步骤进行分项整理与标注说明。最终形成的“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共有8个专题章节,共计44个授课视频,总时长511 min,总学时32学时,由3位高校教师与6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及行业专家合作完成。其中,总体概论及专论2个专题,由高校教师进行传统技艺的概念及课程总体介绍;专题技艺内容主要涉及传统民居技艺、广府砖雕、石湾陶、广式家具、山石盆景与叠山、植物盆景与插花6个专题,以知识讲解结合传承人技艺实操演示为主要内容。课程于2019年通过智慧树网正式上线①,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同时在高校开展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应用上直接对接专业选修学分,实现高校课程资源共享。

课程选课分为社会开放选课及高校专业学分课程2种形式。社会开放选课面向社会大众与选课高校开放,拓展了原有课堂教学受众人数的局限;采取线上学习与考试的考核方式,完成在线测试且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通过,可获得课程合格证书。高校专业学分课程作为学校专业选修课,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方式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慕课在线学习测试成绩计为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课堂教学作业计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通过。

3 慕课应用实践

“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建设完成之后,教学组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利用慕课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学组提前建立课程微信群,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传统技艺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课程的期待。随后利用智慧树网站平台建立每学期的“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空间,通过其能够实时在线进行学生成员管理,直接发布在线课程学习资源,下达布置学习任务与作业,进行在线测试以及追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线下课堂教学则集中在理论知识讲解与现场互动答疑,更加注重工艺实操体验以及与传承人老师的互动交流,其体验内容与形式也能够根据传承人老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最新需求及时调整与丰富。除此之外,因慕课解决了大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线下课堂的教学时间得到了解放,能让学生有更多与传承人交流的机会,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拓展视野。同时,课堂设置了“寻匠探艺——发现我们身边的传统工艺”为主题的小组研究环节,加强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训练。

特别是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传统园林技艺”慕课线上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弥补无法进行线下技艺研习与交流的问题,教学组组织了“锵锵工艺行”圆桌专题沙龙与工艺传承人线上直播,让学生在线跟随着工匠的视角去“云”体验工坊现场,“云”观赏工艺制作的过程。针对不同的技艺专题,教学组预先在线上发布作业,让学生可以在家里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小手工,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与体验传统技艺背后的生活逻辑。在课程结束后,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后期整理与制作小组,将“锵锵工艺行”的嘉宾对谈内容、传承人的“云”直播内容进行文字整理与短视频制作,并利用岭南民艺平台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与推广;还将课程的优秀作业发布,以线上线下多元互动的新形式构成教学进程闭环(图3)。2020年,“传统园林技艺”课程在线教学荣获广东省本科高校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第一批),荣获广东省精品在线课程。

“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建设与应用不仅为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直接与岭南传统技艺匠作体系与传承人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推动了岭南传统技艺遗产面向社会大众更广泛地教育传播。根据智慧树平台统计,课程自运行以来,截至2022年2月,累计选课6 000多人次,累计17所国内高校选课,累计互动达到1.19万次。有89%以上的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在8分以上,认为本课程具有通识性与启发性,课程学习收获大;对于教学设计的在线视频质量和内容方面,有89%以上的学生综合评价在8分以上,认为课程内容设计合理,讲授精彩,在线视频讲解清楚,视频及内容质量较高,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4 结语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类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如何将中国悠久的园林文化传统以更为具体可感、生动的方式,向当下学生开展教学与更广泛地传播,如何激发学生对于遗產保护的好奇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感受东方园林文化精髓。“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建设过程与应用实践是对传统园林匠作培养体系如何与高校设计专业教育进行优势互补的探索,让学生有更多元的方式与机会直观体验传统技艺身手合一的匠作传统,通过传承人现身课堂,让学生在与工匠的面对面接触中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以及职业伦理观念;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素质,以及日常观察、发现身边传统工艺文化的敏感度与观察力的培养,加深其对本土技艺文化的认知,并融入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价值观教育。

“传统园林技艺”慕课应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操作问题。比如,传统技艺传授注重口传身授的直观体验,慕课在线教学尽管能将工艺流程通过视频镜头聚焦展示,但仍无法与在现场和工艺老师面对面直接交流及体验的效果相媲美。这需要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分工和比重。课程应用仍需要调动多种信息工具辅助教学的互动、交流与反馈,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工具与教学的结合形式,突显翻转课堂的特色和互动性,真正实现以“数据驱动”结合“经验驱动”,进一步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成效。同时,要不断拓展课程的影响覆盖面,让传统园林技艺遗产能被更为广泛地传播、共享和交流。

注: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我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N]. 光明日报,2022-03-30.

[3]周骅,杨嘉浩. 突破中国慕课深度发展瓶颈的三个策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21,37(6):101-107.

[4]唐红晶,董金权. 国内慕课(MOOC)研究现状分析——基于2011年~2016年CNKI核心期刊论文和国内外会议的文献计量分析[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6):60-63.

[5]纪九梅,王宇,欧阳嘉煜,等. 2018慕课发展概要与未来趋势——以Coursera、edX、学堂在线、Udacity和FutureLearn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2019(9):16-25.

[6]雷朝滋. 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1):98-103.

[7]王丁冉,董芦笛. 数字模拟与虚拟认知辅助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线上教学实践[J]. 风景园林,2020,27(S2):63-69.

[8]董莉莉,常青. 基于SPOC的人居环境概论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以《栖居漫谈》为例[J]. 中国园林,2019,35(9):36-41.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慕课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大会暨风景园林学科创立七十年纪念会华南区域会场成功举办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论风景园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