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教育策略研究

2022-07-16 03:50王廷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小学生

王廷丽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奠定相关的知识基础,为其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同时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可持久性,为其日后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引言:小学是学生正式踏入学习旅程的时期,该时期需要学生逐步适应学习环境,掌握基础的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秀的品德。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早上赖床,吃饭时看电视,随意扔垃圾等,均是当下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如若不正确引导,就会逐步成为学生的一部分。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一)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 很大的。从某种角度来讲,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比学校 教育更大。但是,从现代家庭背景可以看出,各家庭的整 体趋势主要偏向于“不重视”“不规范”的态度,这种态 度直接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家 庭环境中影响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层 面,一是家长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 影响。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综合素养和行为习惯有所欠 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展现 在学生的面前,如随便否定他人或他人意见、出言不逊甚 至“出口成脏”等,学生如果长期保持这一不好的行为习 惯,后期想重新纠正也很困难。二是家庭对于孩子的溺 爱。正所谓“隔代亲”,老一辈人对孩子更是加倍溺爱,从 而导致孩子个人行为习惯越来越不好,例如不讲卫生、没 礼貌、脾气暴躁等问题。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明知道孩 子有错误行为,但是仍然不纠正孩子的错误,甚至鼓励孩 子的错误行为。再加上网络信息发达等因素对孩子产生 影响,孩子回家就玩手机、玩电脑,将学习完全抛之脑后。

(二)社会方面

家庭和学校之所以将孩子的教育作为分数的核心是影响力和社会需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一线”观,即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受这一观念的影响,很难找到足够的生存空间来教育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小学生在社会层面的行为等形成性教育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源量身定制,满足生活各方面考試成绩提升的需求;最多。教授汉语、数学和英语等科目。班级是小学课外教育的主体,而其他兴趣班,如钢琴、书法和绘画,则主要侧重于学生特长的发展,以及对学生行为和习惯的素质教育。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不利于学生全纳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然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一)培养行为习惯要有计划性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并事先有准备。教师在接手班级后,要深入学生中间去观察学生,在充分熟悉了解学生的情况下,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养成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对于学生好的方面要加以表扬激励,使好的方面得到巩固并有信心能够持续发展。而对于有欠缺的方面,要按照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指引,更要有耐心的培养学生慢慢将短板和不足补起来。教师要把学生需要养成的行为习惯列成目录,多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工作和良苦用心,并和全班学生统一思想,和各任课教师加强联系,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制定班规班纪,实现奖罚分明

良好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有相对明确的班纪班规作为约束。教师只有制定一套非常清晰具体的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各种不当行为提出明确的约束,学生才会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这就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每一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纪班规的制定中要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要就学生的行为方式提出要求,也要就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做出鼓励。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行为模式,这也是促进学生各种好的习惯养成的方法。此外,教师要对学生采取奖惩分明的措施,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只要是违反班纪班规的学生,都要给予相应的惩戒,不能因为任何原因逃避惩罚。同样,对于学生好的行为表现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尤其是那些从前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当有了行为方式的转变后教师更是应当及时加以肯定。严格的班纪班规会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约束效果,不仅如此,这也是对学生行为方式的一种引导,会极大的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培养学生相关的行为能力有很多方式,其中较为重要的方式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建设的教学圈,对学生进行立体的行为建设。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与家长建立共同的教学圈,可以使用社交软件,建立微信群、QQ群等平台,日常可以汇报学生的基本情况,课下可以第一时间与家长交流,保证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最为重要的是,家长可以和教师交流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便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基础情况,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让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

(四)在活动中育人,润物细无声

社会活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社会活动的方式,例如带学生去养老院参观,让学生观看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的场面,为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让其知道社会活动的意义。同时在教学中,针对相关的行为能力,教师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如课堂辩论和竞猜活动等,使学生不但养成了竞争意识,同时也对相关的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社会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共同提高,在众多的活动中,课堂分享是学生最需要参加的活动之一,分享的主题就是不文明行为或者说是不好行为习惯的改变,要求学生积极讨论,主动参与行为习惯的矫正。

结语:总的来说,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但保持他们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小学是教师培养学生的最佳时期。人民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他的精神是无私奉献,这个职业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教书”包括培养学生的士气和行为.因此,小学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应盲目关注学生成绩,轻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追求,而应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结合当前、未来的教育形势,在不断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面入手,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实施,学生的未来成长将为祖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昕.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25.

[2]沈军梅.小学生讨论习惯的培养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1):30.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小学生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异化、压迫与意识缺失:中年女性居民日常行为特征研究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是小学生
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随机教育实施的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