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论的三重逻辑分析

2022-07-16 11:51雷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

雷洁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已然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符合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是闪耀着党中央集体智慧的应时之举,也是全体人民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7.062

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理论逻辑

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重要的功能;执政且领导,开辟了政党政治的特殊类型。无产阶级政党自登上历史舞台之日起,就自觉地体现出领导意识,努力地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在执政后全面履行领导职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明确指出:“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同盟,应该设法建立一个独立工人政党,并使自己的每一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一论述中,党的核心地位首次出现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文献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重要性,要把领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结合俄国革命实际,列宁将理论付诸实践,建立起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在领导俄国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列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地位,强调各个组织都应该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列宁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工作都由共产党领导”。纵观,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也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思想,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首先,毛泽东提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思想,其形成经历了党对基层社会组织的领导、对军队的领导,并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形势的发展被正式提出。要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由党集中统一领导同级其他一切组织,由党中央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内事务,这从横向和纵向上系统规定了党的一元化领导的范围、制度及内容,后来的提法和做法也基本由此发展而来。新中国成立之后,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度得到了更全面地推行,“一元化领导”成为改革开放以前的重要政治语词。在继续使用“一元化领导”时,“党领导一切”的观点也逐步被提出。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明确地提出了“党是领导一切的”观点,并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革命、建设的道路上统一认识、统一计划、统一方法、统一指挥。毛泽东关于政党理论的提出,是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雏形,为改革开放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其次,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好党的领导作用,就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和工作组织状况,要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其核心。1988年,邓小平阐发了“中央要有权威”的思想,并指出: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要集中,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包括维护党的领导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在党的历史上,邓小平继党的核心之后第一次提出了领导人意义上的核心问题,丰富了党的领导理论。再次,进入21世纪,江泽民、胡锦涛都再次重申了党是领导一切的,重新强调加强党的领导,通过一系列举措巩固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实践证明,中国之所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最后,新时代下,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极大地提升了党的领导的政治内涵,极大地丰富了党的领导的范围和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科学论述,深刻地说明了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党的领导推向了党的全面领导的新高度。理论上讲,习近平所提出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理论是最前沿的党的领导理论,是一次伟大的理论性突破。从党的领导这一理论发展历程来看,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在反复强调党的领导,并且根据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对这一理论不断赋予其新的阐释,由此可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

2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一百年的伟大征程中始终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歷史赋予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政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革命领导问题上出现失误,没有在实际行动中认识到党是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没有很好地坚持党的领导,使党面临着被分裂的危险,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也同时造成大革命的失败。在此之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提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在各级各类即所谓工农商学兵政、东南西北中只有一个领导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其他力量高于它或与之对等,即这个领导力量是最高的而且是唯一的。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党的方针路线才得以全面落实,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才能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到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也同样适用,为了使社会快速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这需要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保证,因此更要坚持一元化领导,以宪法的形式将党的执政地位加以确立,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使党的领导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指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党在领导机制及方式方法上的偏差,改变了党在领导领域所存在的现象,各级党组织能够集中精力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各个面貌快速发生改变,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动力。江泽民则及时总结经验,并在1989年党建理论研究班上专门谈到了坚持党的执政作用和领导地位,明确任何政权组织都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江泽民的这篇讲话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在党的领导问题上我们党又一次拨乱反正,使我们这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更好的领导核心作用。胡锦涛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意见,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的领导;增加党组任务,增写在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把党的领导有效覆盖到社会各个领域,健全了党的领导机制。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态度坚决,旗帜鲜明的。

反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综合列宁的论述以及列宁时期的实践,可以看出列宁对于执政后党的领导贡献:界定了党的地位、领导的性质和方式,揭示了领导主体自身建设的根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奠定了制度基础,所蕴含的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活动的基本命题也在后來的实践中不断展现出来。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巨大的挑战,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将列宁的这些有益思想加以严格执行,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苏联逐步走向权力高度集中状态,党在理论、路线和政策等方面出现重大失误,苏共放弃了领导地位,否定了苏共一元化领导的体制,形成了多党执政的局面,导致苏联解体和苏共丧失执政资格和领导权。最终,人民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领土被分裂,经济停滞,社会秩序杂乱无章,这其中的深刻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

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壮大与苏联共产党的逐渐衰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证明,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撼动的,坚决反对一切质疑、否定、削弱、动摇党的领导的言行。历史也已充分证明,唯有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诸多重大难题,才能在各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汇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开辟最宽广的康庄大道,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稳步迈进。从党的领导这一理论的历史脉络来看,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由此可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

3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现实逻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面对云谲波诡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下的党的全面领导被赋予了新的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抓住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根本,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总结已有做法和经验,党的十九大把过去的相关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写入报告,成为当前和今后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遵循。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然面临诸多制约,必须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全面领导向纵深推进。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经过党和人民的长期的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外部世界的复杂性、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基于这种认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必须把党的领导”列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还提出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在治党治国、国防外交、改革发展等各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民族复兴的完整性必然要求执政党全面担负起历史责任,对各方面发挥全面的领导作用,向着既定的百年目标不断推进。只有党坚强有力、领导有方,国家才繁荣稳定,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因素。第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开辟出来的“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从内在规定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须臾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由是观之,党的全面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从制度绩效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可以从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等多个维度展示出来,但没有党的全面领导,这些制度无法得到坚持,也无法得到持续的优化完善。旗帜鲜明地讲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进一步放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也是其必然要求。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保证。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奋斗目标已经确立,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但依旧充满了各种陷阱,要跨过各种沟坎,防范风险挑战,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主题之一。新时代下,我国面临的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暴露,这既包括国内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还包括国际上政治、军事风险,若不能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可能会面临巨大威胁,我们必须要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自然要担负起重任,只有发挥党的全面领导作用,才能及时发现各种风险苗头,才能集思广益找到化解风险的良策,才能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投入应对风险的斗争之中。有效防范并化解风险挑战的路上,必须充分发挥党举旗定向、引领掌舵的核心作用,而风险的多样性也意味着对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蕴含着深刻的现实逻辑。

4 结语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的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的实践及其取得的巨大成效充分说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是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凝聚各方面共识、确保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的关键性因素,是理论、历史、现实的必然。深刻认识并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三重逻辑,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当前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发展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杨德山.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基本原则[N].中国教育报,2017127.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浅谈供给侧改革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