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成昀
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写作任务为“学写文学短评”。从文体价值看,写文学短评,不仅有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深入阅读、独立思考、个性表达的习惯,从而改变传统古典诗词教学中浅阅读、伪鉴赏泛滥的弊病。但很多老师说,按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写文学短评似乎要求太高了,学生既不懂怎么鉴赏古诗,也不擅长写议论文,教他们写有学术要求的文学短评很有难度。
写文学短评是各种文学阅读任务群一再要求的学习任务,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说:“尝试写作文学短评”;单元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是:“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 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学写”“尝试写”“800字左右”都意在提醒教师,教学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学生写出专业的、有学术价值的文学评论,而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重视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点,并学会通过适当的途径去解答疑惑,最后把自己的思考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
笔者在教《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前,让学生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熟读疏通文本,然后特意收集了学生认真预习之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发现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1)李白的梦为什么没有一点混乱的感觉,反而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都特别清晰?
(2)“熊咆龙吟殷岩泉”都没有惊醒李白,仙人纷纷出现,李白会“魂悸魄动”,仙人们为什么会让李白那么惊惧呢?
(3)为什么诗歌结尾要忽然写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前文一直都没有提所谓的“权贵”,那这两句诗跟前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上课时,我先投影这三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并寻找解答所有问题的突破口。
学生思考讨论后说,第三个问题是突破口。理由是这首诗是名家名篇,能被选入教材,说明不会有逻辑上的问题,所以文中一定有跟权贵相关的内容。而且两个版本的教辅资料上都说这两句是主旨句,可以体现诗人的创作意图,理解了诗人的创作意图,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他们重读文本,找到最有可能与权贵有关的内容。学生讨论后说仙府的仙人们对应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权贵,因为作者所写的仙人人多势众、神通广大、生活奢靡,跟现实中的权贵很相似。更重要的是,只有当仙人们就是现实生活中处处排挤李白的权贵时,李白看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有“忽魂悸以魄动”的表现才合理。一个连熊咆龙吟都不害怕的人,为什么会怕仙人呢?很有可能的解释就是,此仙人喻指现实生活中的权贵。正因为是被梦中的权贵吓醒,醒来后才会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壮语。
这时,我才呈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了解了李白特殊的人生经历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梦游”只是一个托词,作者李白只是借梦游天姥山写自己踌躇满志、入朝为官而最后被“赐金放还”,政治梦碎的人生历程和特殊感受与思考,表达自己追求自由、不愿卑躬屈膝侍奉权贵的价值选择。学生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接下来就到了写作表达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对文学短评有一个初步认识,防止学生把文学短评等同于读后感,我把课前印好的文學短评范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探究》发给他们,让他们分析这篇文章与读后感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文学短评就是议论文,作者首先针对文本提出一个观点,然后运用文本中的内容或者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论证要有理有据,不需要写那么多主观感受。
为了激发学生写文学短评的热情,我接着引导他们总结这篇文学短评的论据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阅读之后发现,这篇短评的论据主要是作者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他诗歌,还有作者的生平经历,论据虽然很充分,但论据主要来自《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外的文本,来自文本内部的论据很少。
学生的作文虽也有问题,但都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尽力从文本中寻找论据来论证观点,结构层次也比较清晰。可以说,这次以解答疑难为导向,以适当模仿为方法的作文指导课,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