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新政能改变“层层加码”吗?

2022-07-16 11:53霍思伊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层层加码高风险感染者

霍思伊

5月27日,人们在北京什刹海风景区金锭桥上排队等待核酸检测。图/人民视觉

6月29日起,全国人民正式进入“无星”时代,工信部当日发通告称,为了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北京、上海等地人民立刻欢呼“摘星”。

就在前一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下简称“第九版《防控方案》”)正式发布,与“摘星”相配套,一个重大变化是调整了高中风险区的划分标准,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作为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的依据。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黄森忠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新的标准相当于一种“模糊化”处理,由于国家不再以绝对确诊病例数为依据,具体的风险区划定相当于“全权下放给地方”。

与此同时,疫情再度袭来。6月26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对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中发现3例感染者。截至7月4日24时,这个人口只有70余万的小县城在9天内已累计报告1021例感染者,并且疫情已经蔓延至宿州灵璧县、安徽蚌埠固镇、江苏徐州、无锡等地。包括泗县疫情关联地,长三角地区12市均通报了本土病例,山东青岛、陕西西安也再度发生疫情。

新的疫情再次向人们发问: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做好疫情的科学精准防控?而防疫新政又能改变各地“层层加码”乱象吗?

“看到工信部摘星的通告后,有基层疾控的朋友马上和我开玩笑说,摘星之后怎么排查?每个人手里估计都要拿一本厚厚的字典。”黄森忠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解释,在疫情防控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摘星”之后,各地仍要寻找一种新的查验方式,以尽可能有效地识别不同风险人群,如果真要做到精准防控,基层疾控可能就要去查不同城市的高风险区在“哪几栋楼”,密密麻麻地列出来,并对来自特定风险区的人群进行“标注”和出行限制,这其中还会有信息上的滞后,“基层疾控的工作量可能会增加很多,规则会变得更加复杂。”

事实上,就在行程卡取消星号当天,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新的标记方式。西安立刻更新了陕西一码通,扫码后在页面上会明确用不同颜色单独标注出“14天内旅居史”,具体区分来自省外、省内,只要14天内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一律标黄,如果14天内没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省内人士标绿,省外标蓝。

黄森忠认为,西安已经率先做出了自己的一些尝试,这也是一个信号,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一些地区会参照这一地的做法,很多地区都会探索出自己的一些标志,“国家是希望在出行规则上做简化,将困于星号中的人们解放出来,促进人口流动,但实际下到基层,反而可能更复杂了”。

另外,一些地区的交通卡口在核验行程时虽然不再看“星”,但开始参照手中详细的中高风险地区名单,部分景区要求游客签订“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的承诺书。记者梳理各地更新后的防疫政策发现,很多地区对出行的限制都变得更加具体。比如,截至7月4日,深圳市的防疫政策中不仅详细列出了21个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还注明了“有本土疫情”的21个城市,并额外增加了一个风险地并增加了更具体的时间限定:6月26日以来,到访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杭州则规定,省外出现社会面阳性感染案例,但尚未划定中高风險区,经专家研判后,将临时对该阳性感染者的居住地、活动地、工作地等参照高风险区管理;对阳性感染者所在的乡镇(街道)参照中风险区进行管理。

6月30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布微博长文称,通信行程卡的“星号”,为最大限度地把可能有感染风险的人员纳入防控视野,特别是在疫情严峻复杂的特殊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星号”标记仅仅提示某人来自有高风险区或中风险区的城市,并没有与具体的高风险区或中风险区直接挂钩,即不能反映“星号”标记者的实际风险高低。取消“星号”标记,也不再为那些可能出现的过度防疫,甚至让“防疫压倒一切”的做法,提供任何借口。

此前在基层实践中,河北保定市对来自北京、上海等行程卡“带星”的人员一律进行“一刀切”管理,即使来自低风险地区,也要求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监测。6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也对保定市、邯郸市、石家庄市等地的过度防疫现象点名批评。雷正龙还称,青海省对低风险地区返青人员不仅要求落地进行核酸的三天两检,这个过程中,返青人员还被工作人员“上门贴封条”。

另外,在出行限制上,此前一些地区在中高风险区之外,还采取了一些特有表述,或单独列出一些地区,比如,广州有“经评估需参照中风险地区管理”地区、深圳2022年1月的防疫政策中列出了“有明显社区传播且对深圳输入风险高的地市(或县、区、旗)”,主要包括广东珠海和河南郑州全市,要求实施14天居家健康监测。这相当于各地在国家高中风险区的限定之外,还采取了部分扩大化防疫举措。“各地还是保留了一定自己的解释权。”黄森忠说。

他进一步解释,比如上海6月初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调整后,一些地区立即放宽了针对上海的防疫举措,恢复与其往来,另一些地区则相对保守,继续严管上海人进入。此外,一些地区“会把工作做得很细”,根据确诊者轨迹、流调、社区传播面等情况划定“严管区”。未来,这类现象也会继续存在,“各地还会摸索几个月,当下是一个过渡时期,预计部分地区的出行管控措施会趋严,也不排除一些地区有继续加码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各地同时面临‘九不准’的举报压力,因此基层疾控会左右为难。”他说。

6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九不准”要求,其中包括: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等。随后各省纷纷公布“九不准”有关问题的投诉举报电话。据统计,目前已有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1省(市、区)公布了对本地疫情防控“层层加码”问题的投诉举报方式。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卫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22年初,国家卫健委官网上也开设了防止各地通过“层层加码”组织群众返乡的举报留言板,“后来发现实际效果有限,因为最终这些举报线索还要返回本地处理。”

黄森忠指出,“摘星”后人员是否能真正地流动起来,还要看马上要放假的学生是否能真正实现自由地跨省流动。“这是一个信号,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出来。”

在6月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指出,有疫情的地区,高校校园内如果没有疫情,学生完成7天以上的封闭管理后,按照学校规定和安排,学生可持本校开具的相关证明,以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校返乡,满足以上条件的高校学生到达返乡目的地后,不再集中隔离,到家后实施7天健康监测。返乡的高校学生确需集中隔离的,各地免除学生集中隔离费用。

与“摘星”相配套的一个主要政策,正是在这之前一天发布的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对高中风险区划分标准的调整。

2020年4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其中规定,某地连续14天内出现超过10例确诊病例或发生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时,则划为高风险地区;连续14天内出现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即为中风险地区;连续14天内没有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其中,聚集性疫情指的是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

但新方案不再采用连续14天内的确诊病例数作为划分依据,而是“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

具体而言,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举措。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

6月下旬,北京一家餐廳门口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查询二维码。图/中新

此外,第九版《防控方案》中还称,风险区划定的参考因素主要有四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地周边的自然屏障(公路、河流、山川等);相关区域内人群防护情况、人群聚集情况、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与其他人员接触的频繁程度;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活动的时间、范围以及相关场所的密闭性、通风情况;疫情发现后开始调查时间的间隔长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魏晟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中高风险区的划分,主要是为了通过管控的方式防止疫情外溢,造成病毒扩散,因此真正应该评估的是某地感染者可能造成的社区传播风险,新版标准既纳入了“无症状感染者”,也开始参考流调情况综合评估疫情的传播风险大小,是一个进步。

2021年9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要求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尽早将社区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实际上到后期,很多地区在对内管理上已经不再使用中高风险区这套标准,而是使用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而这次出台的最新标准,相当于把此前实践中的两套系统进行了合并。”魏晟说。

不过,黄森忠也指出,新的标准相当于一种“模糊化”处理,具体的风险区划定权就相当于“全权下放给地方”,比如,可能某村只有几例,就会被划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的划分也不一定必须有确诊病例,密接居住地或确诊患者的轨迹所在地,都可能被划入中风险地区。“未来根据疫情的具体发生情况,各地的中高风险区可能会变多。”他说。

在新版方案刚发布一天后,安徽泗县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就宣布,对全县所有住宅小区、村(社区)实施封控管理。最近几日,泗县几乎每天都有新增高风险区,截至7月5日,全县已划定了超过100个高风险区,12个中风险区,全县静态管理。但按照新版方案,只有高风险区才需要“足不出户”。 国家卫健委工作组已赴泗县指导处置疫情,据安徽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介绍,本轮疫情总体可控,但疫情处置仍在关键期。黄森忠指出,由于疫情已经扩散到无锡、南京等地,因此当地疾控非常谨慎。

风险区划定的大小一直以来各地执行尺度也不一。2020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文件称,对风险区划定的标准是:以县市区为单位。2020年4月颁布的《通知》提出,风险区为“病例长期停留地区”(如其居住的居民小区、自然村等)。第八版《防控方案》提到,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划分风险等级并动态调整。此前,北京、上海等地将风险区限定在小区、社区等村这一级,有时甚至精确到楼栋,还有城市设在街道、镇一级。第九版《防控方案》规定“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调研判结果调整风险区域范围。

魏晟表示,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原则上的表述,但具体到执行过程中,统一设定到村一级很难实现,因为各地的核酸检测人员、隔离场所、医疗水平、疫情管理水平有很大差异。“有些县发现疫情后立刻把整个县城都封了,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他的排查能力做不到精准防控,只能一刀切。”因此他指出,标准归标准,关键还是看执行。

根据泗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县将于 7 月 4 日、5 日、6 日开展三轮核酸大排查,确保三日内实现社会面清零。同时,将根据核酸结果每日通报未清零的村(社区),对因排查疏漏未实现清零的单位、个人,一律严肃问责到位。三轮排查后仍未清零的村(社区),对包保干部和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严肃问责。

国家卫健委网站最新发布的第九版《防控方案》相关问题解答中称,发生疫情后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应在5小时内发布相关低、中、高风险区信息,并及时推送中、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信息。

第九版《防控方案》还降低了对中高风险区的解除标准,高风险区内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区,之后再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如果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则降为低风险区。而在此前,中、高风险地区的解封标准都要求“连续14天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相当于在降级的门槛上缩短了一周。

黄森忠指出,奥密克戎的潜伏期很短,一般在三至五天内可以把大部分感染者检测出来,而七天内“一波疫情基本可以控制住或有所缓解”,因此新方案中风险区解除标准从14天缩短为7天符合病毒传播规律。此外,有人会担心所谓的“超长潜伏期”,但即使是在非常小的概率下,一个人体内的病毒10多天内还没有检测出来,这时它的排毒量也已经非常低了,不太会传播给他人。

魏晟也指出,缩短解除周期,是根据奥密克戎传播特点以及总结了前期的防控经验而决策的。通过数个月的实践,各地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奥密克戎的防控“方法论”:疫情早期防控要“加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扩大筛查范围,将疫情控制住,“肯定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全面排查并明确传播链后,就要“松”,也就是尽快“降级”,动态调整,“不能像以前一样,高风险地区就长期封着”。

第九版《防控方案》還规定,对有高、中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分别采取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的管控措施;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即可。新规相当于对中高风险区人员出行和防疫管控进行了明确的限定,防止基层加码,这是行程卡取消星号之后的又一政策利好。新版方案中,除了修改了对中高风险区的划分标准,还将密接者、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由“14+7”变为“7+3”、次密接由“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观察”。

黄森忠指出,新版方案对高中风险区的这种模糊划分,是一种试探性的放开。这么做是为了在国家层面制定大原则的提前下,让各地自己去探索,总结出一些“平衡”经验,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方案中强调的“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如何真正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这些都要“大家去试一试”。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过往还是现在,中高风险区都由地市进行划定。黄森忠指出,很多专家呼吁,是否可以统一由国家卫健委划定全国范围内的风险区。但在现实层面,这一建议的可操作性很低,一方面具体的疫情数据都在基层,国家卫健委参与决策有一定的沟通成本;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人力等资源的局限性也决定了难以亲自划定每一个风险区。

新版方案还专门列出了“可不纳入风险区判定”的几种情况,比如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期间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调查评估无集中隔离点之外传播风险;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在闭环管理中被确诊等。方案指出,如果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划定风险区。“这就是一个政策上的口子,但具体如何划分,还要看各地自己。”黄森忠说。但多位专家也指出,只要仍对各地防疫不力问责,层层加码的现象依然有可能无法杜绝。

吴尊友强调,近期这些新措施的出台,既不是新冠防控措施的放松,也不意味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放弃,更不意味着中国将要走西方国家新冠防控所谓的“躺平”路线。中国新冠肺炎防控坚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根本宗旨没有改变,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也没有改变。

猜你喜欢
层层加码高风险感染者
拆解“层层加码”
“层层加码”为什么适得其反
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人群人口特征学分析
高风险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
论无主物之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