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07-15 13:36张水检邵文琦张春燕潘柏申王蓓丽
检验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化学法分析仪尿蛋白

张水检,周 琰,邵文琦,张春燕,潘柏申,王蓓丽,郭 玮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检验科,福建 厦门 361015;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32)

目前,慢性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尿微量白蛋白阶段是肾病早期的信号和预兆,此时肾脏损伤尚处于可逆转的时期,如能及时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肾病的发展进程[2]。但肾病早期往往症状隐秘,不易发现,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易发展为慢性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尿蛋白检测项目主要为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检测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3]。相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尿蛋白定性检测具有患者样本留取方便、检测简便快速、成本低等优势。本研究拟探讨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在早期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5—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肾病患者40例(肾病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3±18)岁,包括肾病综合征12例、慢性肾脏病16例、狼疮性肾炎4例、IgA肾病8例。排除合并肝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其他疾病的患者。选取同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健康体检者40名(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0名、女20名,年龄(50±16)岁,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及血液检查均正常。另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选取120例门诊患者,其中G1期[eGFR≥90 mL/(min·1.73 m2)]40例、G2期[eGFR为60~89 mL/(min·1.73 m2)]80例,收集其随机尿液样本。

1.2 仪器与试剂

尿白蛋白(albumin,Alb)、尿肌酐(creatinine,Cr)、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 F)、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尿α1-微球蛋白(alpha1-microglobulin,α1-MG)试剂盒及质控品均购自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UC-35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及配套试剂(半定量干化学法)、质控品(低值、高值)。

半定量干化学法测定ACR的结果为:normal、30 mg/g、≥80 mg/g、≥150 mg/g、≥300 mg/g。根据半定量干化学法试纸说明书,对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湿化学法)测得的ACR结果进行半定量分级,见表1。

表1 2种方法ACR结果的分级方式 mg/g

1.3 半定量干化学法的方法学验证

1.3.1 正确度 取低值(ACR半定量结果1级)和高值(ACR半定量结果5级)原装尿液定值质控品。每个水平的质控品每天重复测定2次,连续测定5 d,计算ACR检测结果均值,均以在定值质控品给定的范围内(低值为1级,高值为5级)为符合要求。

1.3.2 精密度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EP12-A2文件[4],重复检测定值尿液质控品(日本Sysmex公司,批号COUC2003)20次,计算批内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对同一个批号的质控品(批号COUC2004)连续检测20 d,每天检测1次,计算批间s及CV。

1.3.3 检测下限 根据CLSI EP17-A文件,选择1份接近厂商声明的检测限(ACR半定量结果1级)的样本,重复检测20次,以至少有18次检出为符合要求。

1.3.4 参考区间 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24名,采用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判断结果是否均在预设参考区间(≤1级)内。

1.3.5 相关性 收集不同ACR等级(1~5级)的肾病患者新鲜尿液样本170份,每份10 mL,分别采用湿化学法和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分析2种方法的相关性。每次检测前均确保质控在控。

1.4 临床应用评价

收集所有对象随机尿10 mL,离心取上清液,立即检测尿TF、尿NAG、尿α1-MG及尿ACR。检测前均确保质控在控。分析正常对照组与肾病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筛查早期肾损伤的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2个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2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的方法学评价

2.1.1 正确度 低值和高值尿液质控品的ACR结果与标示值一致,正确度验证通过。

2.1.2 精密度 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高、低值尿液质控品ACR的批内和批间s均为0 mg/g,CV均为0%,符合要求(CV<10%)。

2.1.3 检测下限 重复检测20次ACR为1级的样本,结果均为1级,符合厂家声明的检测下限。

2.1.4 参考区间验证 24名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均在厂商声明的参考区间(≤1级)内,参考区间验证通过。

2.2 湿化学法与半定量干化学法ACR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湿化学法和半定量干化学法ACR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826,P<0.01)。见图1。

图1 湿化学法与半定量干化学法ACR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2.3 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肾病组尿TF、尿NAG、尿α1-MG和A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2.4 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对早期肾损伤(G2期)的筛查效能

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筛查早期肾损伤的特异性为97.5%,敏感性为45.38%。120例患者中有1例半定量干化学法ACR结果与eGFR结果不符。

3 讨论

临床上通常以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作为判断尿蛋白含量的金标准,但24 h尿留取繁琐,患者依从性较差,且储存条件及环境因素极易影响样本的质量;另外,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微量白蛋白可能会受“前带效应”的影响,导致尿蛋白检测结果出现偏差[5]。国内外相关指南[6-7]均推荐通过检测尿ACR来反映尿蛋白的排泄情况。余文娟等[8]发现,慢性肾病患者晨尿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80,P<0.01),ACR可作为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的有效补充。刘竞争等[9]发现,采用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尿ACR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判断简单且准确,与随机尿蛋白定量结果呈正相关(r=0.577,P<0.01),可作为早期肾病的筛查方法[10]。

目前,检测ACR主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需先分别检测尿Alb和尿Cr,然后计算出ACR。这种方法具有检测结果可靠、通量高等优点,但需要大型生化分析仪,成本相对较高,对于样本量较小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太适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半定量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的ACR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826,P<0.01)。相对于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定量干化学法的检测设备体积小,易摆放,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276个测试/h),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成本低,可作为尿常规中的1个项目,适用于大批量尿样本的筛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筛查早期肾损伤的特异性为97.5%,敏感性为45.38%,120例患者中仅有1例与eGFR结果不符合,分析原因,可能是该例患者eGFR结果为93 mL/(min·1.73 m2),属于G1期,而ACR结果为30 mg/g,属于临界值结果。半定量干化学方法的灵敏度较低,但基于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排除早期肾功能损伤较好的指标。建议对初次ACR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随访监测ACR或补充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以进一步筛查。另外,由于本研究的样本为随机尿,因此当2次随机尿ACR检测结果均提示可疑时,建议临床加做24 h尿蛋白检测。

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ACR也存在一些不足:(1)尿白蛋白通过pH指示剂蛋白误差法检测,当尿液pH值为7.0~8.5时结果容易出现假阳性,而当pH值≥8.5时则可能出现假阴性,当尿液中红细胞≥1×105个/μL时,会导致假阳性结果[11];(2)半定量干化学法是以等级形式报告,稍有误差就有可能影响到结果的判断;(3)当尿液颜色改变明显或含有某些药物时,试纸条显色异常,也可能影响结果的判定。故当遇到此类情况时建议采用湿化学法进行复核。

综上所述,半定量干化学法检测尿ACR的结果准确、可靠、且样本来源方便、检测快速,与湿化学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适用于早期肾损伤的筛查,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化学法分析仪尿蛋白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无酶光电化学法快速检测酒类中的乙醇含量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以磷酸铵镁回收磷的分析探讨
胃液潜血化学法与免疫学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