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别传”

2022-07-15 00:46朱明璇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2年3期
关键词:月壤嫦娥探测器

文/朱明璇

晚上睡觉前,程浩看到黄老师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条《“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并带回月壤样品》的新闻,还发表了一段感想:“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的探月工程终于实现了从‘绕’到‘回’的梦想。”程浩知道黄老师是个航天迷,他决定明天放学后,去找黄老师聊聊“嫦娥五号”的事。

第二天一放学,程浩就来到办公室,见到黄老师,直截了当地问:“黄老师,您为什么那么关注‘嫦娥五号’呢?您平常都不发朋友圈的。”

黄老师笑着说:“近一百年来,人类发射了很多颗人造卫星。但是,地球的上空只有一颗‘天然’卫星,就是月球。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但是受限于观测工具,人类对月球一直很陌生。在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像月球这样的天体是一个规则的‘球体’。然而,伽利略却留下了这样的记录:‘月亮并不是平滑均匀的,而是凹凸粗糙且布满洞穴的’。”

“黄老师,这些我都知道,我更迫切地想知道您为什么那么激动。”程浩忍不住打断了黄老师。

“我激动是因为中国的探月工程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太让人骄傲了。早在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月球探测器就实现了载人登月。而中国在1991年才有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在2004年才正式立项,我们起步太晚了。”黄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身体微微前倾,神情有些凝重。

听到这儿,程浩小声地说道:“确实晚了好几十年呢。”

“但是,我们的探月工程发展却非常迅速。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取得全月球影像图。2012年,‘嫦娥二号’获得了世界上首幅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影像图。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2019年,‘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不仅成功登陆月球,还带回约2公斤的月壤。你要知道,自1976年8月18日苏联探测器最后一次采集月壤样本到2020年,人类已经有44年没有再更新月壤样本了,这多了不起啊!”黄老师越说越激动。程浩从黄老师的眼神里感受到了他的自豪感,认同地点了点头。

“来,我给你看一些照片。”黄老师拿出几张照片对程浩说。

程浩很快发现,虽然每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不同,但每一张照片里的月亮几乎都一样。

“月球本身并不是一个均匀的球体,它可以分成较重的一半和较轻的一半。早在几亿年前,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比现在近,月球的自转速度也比现在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的自转越来越慢,并且慢慢远离地球,直到自转一周的时间与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重合。从那以后,月球稍重的那一侧就永远偏向了地球这边,于是我们就再也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了,这种受引力影响使一个天体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另一个天体的现象,称为‘潮汐锁定’。”

“潮汐锁定?听起来好神奇!我现在觉得月亮好陌生。”程浩暗暗记下了“潮汐锁定”这个新名词,心想回去以后一定得好好查查资料,说不定这里边还藏着其他有意思的事呢。

“在数千年的岁月里,从来没有人见过月球背面的样子。直到1959年,苏联的‘月球三号’探测器第一次拍摄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人类才第一次完整地看到这个‘邻居’的全貌。不过,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是我国的‘嫦娥四号’!‘嫦娥四号’还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你刚才看到的就是一些月球背面的照片。”程浩这时才明白黄老师为什么会给他看这些照片。

“程浩,当你把好奇心投向那浩瀚的宇宙时,月亮就是为你探索宇宙的第一级台阶。月球真的离我们太近了,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当你追随月面上的明暗界线,一次次调整望远镜的角度时,那种探索和发现的奇妙感觉真的会‘上瘾’。”听了黄老师的话,程浩打算回去就买一个望远镜试试。

黄老师看了看程浩,拍着他的肩膀说:“宇宙无比广袤,充满了未知。程浩,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科学家,说不定也能为中国的探月工程做贡献。”

猜你喜欢
月壤嫦娥探测器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科学家首次成功用月壤种出植物
超豪华月壤地球行
自如呼吸靠月壤
模拟月壤铺粉过程DEM数值仿真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