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应对策略

2022-07-15 08:41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创意与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

文/周 进(复旦大学 艺术教育中心)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大流行,到了5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研究表明[1]:疫情期间,全球博物馆总数的近90%曾闭馆。在博物馆总数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18 180座,占全球博物馆总数的17.5%。疫情导致亚洲艺术博物馆收入下降,影响到博物馆的运营、影响力、就业和相关周边产业。

文中选择了中国上海、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新加坡这4个大都市作为案例,研究博物馆如何启动适合自身国情的危机应对策略,以及这些策略产生的后续影响。

一、疫情对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冲击

新冠疫情在2020年和2021年影响了整个亚洲艺术博物馆。由于观众参访的变化,特别是旅游业急剧下降(2020年为-74%),导致艺术博物馆的客流处于极低的水平。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2021年世界博物馆报告:COVID-19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显示,2020年,各博物馆平均闭馆155天。自2021年初以来,许多博物馆不得不再次关闭,这使得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在参观人数上,中国减少了41%~60%,日本减少了61%~80%;韩国也看到了他们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直线下降(平均下降70%),闭馆和观众人数的锐减带来博物馆的生存危机。

日本和新加坡承认危机对周边社区的影响较大,大量专业人士的工资减少和失业或多或少地涉及整个博物馆行业:许多机构依赖大量个体经营者,尤其是接待和协调任务。许多为博物馆工作(制作、布景、维修等)的外包服务人员的收入锐减。在博物馆经营性收入上,各博物馆平均收入减少40%~60%,日本减少了61%~80%,中国减少了1%~20%。博物馆经历了大幅削减预算,虽然一些国家已经通过增加经费补偿这些削减,但总体上博物馆面临收入大幅减少的困境。

国家和政府对艺术博物馆的财政补贴极其重要。亚洲公立(国立)艺术博物馆是有政府财政拨款的,日本为81%~90%,中国为91%~100%。政府的支持对于公立博物馆运营意义重大,但对于民营的博物馆补贴就较少。这些补贴使博物馆的一些必要开支能够维持下去,包括人员成本、日常维护、举办科学活动、学术交流等。

202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130多名文化部长,在全球范围内评估疫情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博物馆实施危机应对和探索解决方案的举措,提出了利用网络的手段探索博物馆和世界遗产地,或在线共享文化遗产的方式。绘制关于新冠疫情对博物馆和世界遗产地影响的交互式地图系统,以及面对疫情好转后的脱困指南,并指出所有会员国应该在文化领域采取“救市”的做法。亚洲各国积极面对疫情,在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方面开展行动,以便为这些部门的恢复做好准备。

二、亚洲各国艺术博物馆的防疫措施

2020年初的疫情大流行导致各国暂停开放博物馆,4月开始逐渐“解封”,各国纷纷出台了 “口罩令”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倡议,博物馆出台了详细的防控措施,包括实行预约参观、限制馆内参观人数、调整开闭馆的时间等,我们查阅了亚洲各大博物馆的“参观须知”,整理如下。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防控措施:(1)博物馆正门实施红外线体温计测温,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谢绝入馆,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者不可入馆;(2)观众入馆必须佩戴口罩,在展室内观览时互相谦让,保持距离,展室内请勿交谈,请勿触摸展品、展柜、设备及墙壁;(3)展览设施旁边放置酒精消毒液,馆内彻底消毒、清扫、换气;(4)对博物馆工作人员、搬运人员等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确认健康状态,工作人员佩戴口罩,并在咨询台等与他人面对面接触的地点安装防止飞沫传播的树脂隔板;(5)为避免会场内发生“3密”(密闭空间、密集人群、密切接触)状况,各展览设施实施入场限制;(6)确保休憩场所的座位间隔,并改变座位的排列方式,避免与他人处于面对面的状态(见图1)。

图1 东京国立博物馆餐厅座位保持间隔

开馆时间调整:(1)每天9:30开馆,17点闭馆,取消夜间开馆;(2)特展的开馆时间另行确认。

入馆预约制:(1)所有人预约参观,包括持有馆友会员、会员高级通票、国立博物馆会员通票、赞助会会员、校园会员、残障证明者,以及免费入馆者均须在预约网站进行入馆预约,不提供电话受理服务;(2)指定参观的日期和时间,不限制入馆后的滞留时长,然而在来馆者过多的情况下会实施入场人数限制;(3)在博物馆馆区内,有3个地方可以享用美食和饮料:未举办特展或者庭园非开放期间可以预约,上岛咖啡店、黑田纪念馆店的52个座席,由于是独立建筑,正常营业,大仓饭店餐厅、花园阳台餐厅等临时关闭。

新加坡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调整了具体防疫措施。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10点至晚上7点。入场和售票在关门前30 min结束。鼓励所有参观者参观画廊之前在博物馆网站在线预购门票,在访问画廊当天对换画廊通行证。所有进入画廊的访客都必须戴上口罩并使用手机防御追踪系统 (Trace Together-only Safe Entry)进行登记(从2021年5月17日起)。参观者可通过指定入口进入画廊,关闭出借导览设备。在吉宝艺术教育中心(The 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工作人员每小时对门把手、栏杆和玻璃门等高接触区域进行消毒。整个大楼的不同位置提供洗手液。所有的餐饮租户已于2020年4月13日获得SGClean认证(见图2)。

图2 新加坡国家画廊工作人员在进行场馆消毒

新加坡国家画廊实现疫苗接种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VDS)。从2022年1月1日起,未接种疫苗的个人将不再享有PET检测和进入博物馆的特许权,只有完全接种疫苗、康复或医学上不符合条件的个人,或12岁及以下的儿童,才能进入博物馆。博物馆提供数字仪表板,以告知访客大楼入口处的可用容量。在画廊,尽可能使用地面标记或路障将访客或参与者隔开,以引导访客彼此保持1 m的距离。出于卫生考虑,画廊空间内的所有音频耳机都将被移除,并鼓励游客下载免费的画廊资源管理器应用程序,使他们能够访问丰富的音频导览,以补充他们的体验。前台、安保、清洁和画廊工作人员都被要求戴上口罩并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2021年6月,新加坡规定景点和游轮开放容纳人数恢复至50%,并对各种活动人数实施了新措施:(1)50人以上的活动须进行活动前检测;(2)规定指定场所的室内/户外活动,人数顶限为250人。考虑到团队参观的需要,博物馆限制每组不超过20名参与者。在每次旅行开始前为参与者和导游提供洗手液,为每位参与者提供经过消毒的耳机,导游将通过麦克风讲话,并与参与者保持1 m的距离,不同小组之间需要保持1 m的距离。

2021年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发布了《美术馆提前预约参观人数调整指南》,暂不接受团体预订,但保留了夜场参观。为了保持参观时的社交距离,除了预约参观外,因为该博物馆4个场馆中的3个馆限定观众人数不超过30%的场馆总容量,是首尔、果川、德寿宫,同时要求每6 m2面积容纳1人,实际上是减少了容量,但相对偏远的清州馆没有限制。采用观众轮换的参观方式,每轮参观时间为1~2 h,最大程度满足观众入场需要(见表1,图3)。

图3 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官网

表1 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参观轮次

上海市为了便于市民理解防疫要点,提出了上海版的防疫防护“三件套”和“五还要”。“三件套”即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五还要”即口罩还要继续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上海博物馆在疫情期间闭馆了49天,即2020年1月24日到3月12日,之后坚持对公众开放。上海博物馆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和《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观众须知”。

在具体做法上,上海博物馆规定到馆参观人员均需预约。散客(个人)通过上海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制预约。参观当日,须出示本人预约登记时的有效证件原件、预约二维码,经过安检方可入馆。除有效证件原件、预约二维码外,还须提供本人实时“健康码”,显示绿色并接受体温测量后方可入馆;如有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症状者,谢绝入馆;馆内参观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

对于团队观众的讲解需求,2020年6月制定《上海博物馆展厅讲解活动管理办法》。上海博物馆对于馆内常设陈列、特别展览,安排专职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为公众提供免费定时讲解服务(具体参见相关公告并提前预约),同时提供有偿智慧导览和语音导览服务。除开展上述讲解活动的人员,其他人不得在上海博物馆组织讲解活动。有关单位确因工作需要在上海博物馆展厅组织公益讲解活动,须在上海博物馆官网申请。

由以上可见,亚洲各大博物馆的防控方法有很多相同之处,特别是要求参观预约、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观众保持社交距离、带口罩等,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新加坡国家画廊首先要求观众出具疫苗接种证明才能入馆,其他博物馆可能会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跟进。相比于欧美,亚洲各国是疫情防范做得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没有报道涉及在艺术博物馆内疫情传播与交叉感染事件。

三、上海艺术博物馆的复苏与对策

2020年10月,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统计共有美术馆89家。在2020年最艰难的时期,上海开启了常态化防疫政策、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同时艺术博物馆通过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云游、直播等新形式推陈出新,疫情客观上让线上资源和虚拟技术与博物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联系[2]。2020年2月,国家文物局开通了“博物馆网上展览”网站,上海的一些博物馆展览在列,这一举动是为了帮助人们在家观看全国博物馆的精品展览。一些博物馆联合“抖音”平台开展“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2020年疫情期间,国家文物局先后推介5批共250个网上展览[3],网上展览的快速增长,表明博物馆为了复苏作了很大努力。

线上直播销售更是近年的时尚,直播带动了博物馆文创商品的销售,影响城市人的文化生活。当前仅在淘宝平台,就已有包括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几十家国内外博物馆的官方旗舰店。2017年,故宫博物院的“云售卖”带动其文创销售创收15亿元,上海的博物馆于是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广博物馆的数字藏品经营。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艺术博物馆在这方面比较谨慎,目前没有一家推出有较大影响力的衍生品,可以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和推进力度,而且所有这些服务都需要用产品思维、产品能力来实现。

“云游”程序的开发可以帮助博物馆在疫情发生的当下,更好地无接触进行观展。上海博物馆开发了“AR”手机应用软件(见图4),提供虚拟的交互式服务,让游客随时体验藏品,观众跳出“浏览式”的观展方式,成为展览的参与者。上海自然博物馆在公众号中推出了不少短视频,以影视、音乐、游戏、动漫、文学甚至表情包等新形态,为游客提供更加有趣的科普讲解。当然,现在上海的艺术博物馆在展览数字化建设和传播上的力度很大,这一方面是市场的力量在驱动,另一方面也与疫情直接相关。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明确提出要求,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指出要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当然,博物馆数字化开发的道路仍然是漫长的,我们期待这方面有更多突破。

图4 上海博物馆“AR”手机应用软件界面

上海市相关主管部门积极介入博物馆的危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美术馆协会联合举办“2020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项目推介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市美术馆的128项申报材料。经专家评审和大众投票,共产生20项优秀展览项目,如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90周年纪念展”;20项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如中华艺术宫开发了30集“走进艺术宫在‘召唤’——抗击疫情主题展公共教育线上系列微课程”。这些项目推介已经成为常态,有力地支持了艺术博物馆的复苏。

上海市把握美术馆发展动向,做好年度备案工作。2020年8月,各区文化旅游局要求各美术馆填写《2019年度美术馆备案表》,对标《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各单位2019年度的开放、运营、年检以及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备案。同时增补新成立、新开放的美术馆名单。已经登记注册但暂未对外开放的美术馆也纳入备案范围。这样的统计工作确保主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美术馆的发展事态。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上海艺术博物馆基本上是呈现发展的状态,新增美术馆10家,但也有2家关闭。

上海应该鼓励国有美术馆与非国有美术馆联合起来。上海的国有美术馆有26家、非国有美术馆63家,非国有美术馆数量占70%。不同于国有美术馆的政府拨款,上海的非国有美术馆补贴较少,一般通过展览的门票收入维持运营。这种运营机制导致非国有美术馆市场化运营程度较高,少数非国有美术馆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主打社区、地域、民族文化牌,推出了不少好的展览。有业内人士建议,大型国有美术馆可以帮助非国有美术馆提升人员的业务能力[4]。作者以为,国有美术馆可以购买一些非国有美术馆的服务来补充,联合打造一些文创产品,甚至是在场馆展览空间的联合,最终目的是让双方的体制和机制互为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的危局与变局中,现在就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作出详细回应还为时过早,这一点是国际博物馆界的共识。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2日举办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中预测,新冠病毒仍在演变,新冠肺炎将逐渐变为地方性流行病,但现在还处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病毒依然在变异,所以新冠肺炎不会像流感那样可预测,对于博物馆行业的影响也是不确定性的。上海的艺术博物馆还是应该按照国家和市政府的防疫要求,密切做好展览中的各项管理与备案,全力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争取能够安全渡过这个艰难时期,最终引来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疫情相关的收藏与展览已经成为艺术博物馆的一项工作。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和教育的地方,即使没有参观者,它也有研究、保护、组织、交流等方面的功能。疫情终将过去,但让后人了解当前疫情的各种事实、呈现令人感动的作品,是有意义的工作。据上海博物馆杨志刚馆长介绍,疫情初期,曾引起大众广泛共鸣的日本支援武汉物资上显目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诗句,就与上海博物馆“唐招提寺鉴真文物特展”中的文物相关[5]。还有,新华社刊发的“人间值得”(见图5)照片上穿白色防护服者,是来自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位医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送87岁病人做CT的途中,共同欣赏日落的照片非常感人,大家称赞照片“太治愈”。还有 《热干面加油!》 《众志成城》等手绘作品在网络上流传很广。当然,上海的中华艺术宫也举办了“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这些艺术作品都成为了时代的记忆。

图5 新华社刊发的“人间值得”照片

四、结 语

疫情带来的是亚洲经济、文化、艺术的深刻改变,艺术博物馆经历了关闭和开放的反复拉锯,而且此种局面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艺术是上层建筑,艺术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经济不好导致博物馆经费来源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博物馆的研究、收藏与展示,所幸的是,中、日、韩、新加坡在这场危局中,由于政府和人民的合力,出现了疫情向好的局面,相比于欧美疫情显得平静了许多,疫情的基本面也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艺术博物馆才得以喘息和发展。亚洲的博物馆也通过灵活运用网站和社交媒体构建桥梁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6],这是博物馆积极调节自身状态以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的策略。

上海的艺术博物馆经过短暂的关闭,按照国家的防疫要求提出了“上海版”的防护“三件套”和“五还要”,这些简单的“口诀”适合理解和传播。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医院的公共卫生学科发展较好,市民的公共意识和群体合作有一定的基础,对防疫是有帮助的。同时艺术博物馆自身也启动了线上资源的建设与发布,这一系列的举措让上海出现了短暂的优势,能不能将“危机”变为“转机”是艺术博物馆需要思考的战略性问题。可喜的是,上海的不少艺术博物馆已经开始行动,线下展览也慢慢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博物馆公众号的图文和视频更新加快了速度,这对于上海艺术博物馆的复苏起到推动作用。

未来上海应该站在亚洲和世界艺术博物馆的全局上思考问题,更多地和世界一流的艺术博物馆合作,在一些重大艺术选题、重要艺术展览、重点文化资源开发与合作上联合起来,以满足城市对于世界艺术的需要。同时,上海的文化管理部门,继续保持“一盘棋”的思维,不管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应该在竞争的同时,倡导艺术博物馆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猜你喜欢
上海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内容和运营均需升级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露天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将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
加州美术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