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林(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草碧镇畜牧兽医站 陕西 宝鸡 721100)
绵羊疥螨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螨、疥螨、瘁螨。病羊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红斑,随后发展成丘疹、水疱、脓疱,被感染的皮肤表面也会出现粗糙、皮肤增厚、脱毛等症状,病变从最初的口唇、鼻缘等头部蔓延到颈部、背部。发病期间,病羊皮肤瘙痒,出现摩擦、啃咬皮肤症状,临床上与绵羊湿疹、羊虱病等疾病具有相似之处,在诊断时需要做好鉴别诊断,借助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并做好中西药治疗和日常预防措施,降低绵羊疥螨病的发病率。
首先,养殖户没有定时清洁或更换舍内垫草,造成羊舍内环境脏、乱、差,容易滋生病原菌和螨虫等病原微生物。其次,秋末到早春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又处于枯草期,养殖户会缩减放牧时间,同时为保障舍内温度会减少通风次数,若通风不良,舍内湿度较大,当绵羊体表温度相对均衡时,便有利于痒螨虫繁殖[1]。
养殖户饲养管理粗放,未定期进行驱虫,羊群免疫力较差,若一只发病可很快造成全群感染。
冬季羊群在舍内的停留时间较长,若养殖密度较大,羊只在相互拥挤过程中容易感染和传播疾病。
疥螨病可感染不同品种的绵羊、山羊和牛只。绵羊更易感,且改良后的细毛、半细毛杂交羊等品种发病率较高。
病羊和感染疥螨病的其他动物。
绵羊疥螨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与病羊或带虫动物拥挤摩擦或其他身体接触)或间接接触(健康绵羊接触了病羊污染的圈舍、料槽、护具、饲养员衣物等)感染。
多发生于秋末到早春,尤其是冬季,绵羊为了取暖会相互紧挨,易加速疾病传播。
羔羊出生后抗病力较弱,若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哺乳前未对母羊乳房消毒,病羊和母羊接触过程中即可感染病原体。一般在出生后3~5 d发病,此时羔羊精神和食欲不振,虚弱不愿站立和行走,常呈卧姿,且被毛粗乱。由于羔羊皮肤相对较薄,虫害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的病羊喉咙沙哑。
60~90 日龄左右的羔羊由于皮肤瘙痒还会出现啃咬被毛现象,这些被毛以“异物”的形式进入瘤胃内。羔羊由于瘤胃消化机能不完善会出现消化不良,严重者瘤胃异物阻塞。羔羊可因全身遍布虫体而出现消瘦甚至急性死亡。
发病初期,病羊的眼睑周边、口角、唇部、鼻面和耳尖等短毛或无毛区域容易出现红斑。由于绵羊疥螨病具有较强的瘙痒感,病羊会在圈栏、墙面等不断摩擦,还会与其他羊碰撞摩擦,摩擦过程中皮肤黏膜出血,出现丘疹、水疱。病羊感染期间骚动不安,无法安静采食和静卧,精神逐渐萎靡,饲草利用率下降[2]。随着病情发展,头部皮肤炎症明显,眼结膜还会出现炎症,疥螨病的虫体会向颈部、背部皮肤蔓延,羊毛下表皮粗糙,颜色呈黄色,表面有许多痂皮,头部皮肤出现脱毛,病羊消瘦。
绵羊疥螨病与羊湿疹、秃毛癣、羊虱病、羊痒病、羊伪狂犬病有相似之处,因此要做好鉴别诊断(表1)。
表1 绵羊疥螨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5.1.1 疥螨疥螨是一种乳白色、近圆形的寄生虫,虫体大小为(0.35±0.15) mm,雌螨体形大于雄虫。该虫体为绵羊疥螨病的主要侵害虫体,适宜繁殖和扩散的温度为(23±8)℃。疥螨腹面光滑,足短粗,前2 对足的末端有吸垫,雌虫后2对足具长刚毛,而雄虫有吸垫。疥螨借助螯肢和前跗爪在皮肤角质层内进行“挖掘”,并逐渐深入宿主皮内造成皮肤出现水疱、囊肿、结痂,表皮由于缺乏养分出现脱毛。
5.1.2 瘁螨瘁螨是一种黑褐色椭圆形的寄生虫,虫体大小为(0.65±0.15) mm,主要寄生在绵羊有毛发的表皮内。由于其前肢发达,口器能直接深入宿主皮肤内吸取血液、组织液养分,对瘦弱病羊的危害较大。
用无菌刀片在病羊病变皮肤与健康皮肤的分界处进行皮屑刮取,表皮出血即可停止。然后将刀片上的皮屑转移到载玻片上,滴加1~2 滴煤油,上方覆盖相同的载玻片前后、左右移动,直至载玻片上的皮屑分散均匀。移去上方的载玻片,将盛有皮屑的载玻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近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乳白色、浅黄色或深褐色的虫体,有口器,虫体背面略凸起,而腹面平坦或扁平,四对肢粗短,可以对照常见寄生虫图谱进行比对,进而确认是否患有绵羊疥螨病。
6.1.1 注射治疗给病羊肌肉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 mg,间隔1 周注射1次。注射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病变皮肤局部治疗,这样可以促进病变皮肤恢复。
6.1.2 局部治疗剪去患部羊毛,用40℃肥皂水擦拭表皮污垢、丘疹、痂皮等,将10 mL 除癞灵与3.6 kg 纯净水混合制成药液,均匀涂抹在病变皮肤处,一般间隔1 周用药1次。若病情严重也可以均匀涂抹新星癣特灵或0.2%杀虫脒溶液,间隔2 d 使用1次[3]。同时用敌杀死3000 倍液对病羊所在的圈舍进行喷雾消毒,病羊所在圈舍每天都要进行清洁。
6.1.3 中药治疗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杀菌消毒的艾叶30 g、杀虫灭虱的百部30 g、解毒杀虫的雄黄30 g,煎汤,先用清水冲洗病羊病变皮肤,然后用药液涂抹表皮,间隔10 d 用药1次。
也可将祛湿杀虫的樟脑20 g、解毒杀虫的硫黄20 g、杀虫灭虱的百部20 g、消肿止痛的冰片20 g 置于瓶内,添加75%酒精300 mL,浸泡1~2 h,期间混匀,然后过滤药渣,取适量药液涂抹病变皮肤,间隔1 周用药1次。
6.1.4 药浴防治由于绵羊剪毛后体表无羊毛,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刺激及病原体侵害,一般剪毛过程中出现伤口会在7~10 d 愈合,因此剪毛后1 周进行第1次药浴,第2次药浴一般在第1次药浴的1 周后进行。
药液可选用1%敌百虫溶液或0.15%杀虫脒溶液,也可自行配制。规模化养殖场一般有药浴池,入口处为斜坡,羊群滑入后控制羊只通过的速度,出口处设为台阶状,绵羊可以缓慢走出,出口处有滴流台,绵羊走到出口时需要停留30~60 s,让身上的药液自行回流到药浴池内。散养户或小规模养殖场可使用木桶,药浴时间一般2~3 min,养殖员按压绵羊头部,快速浸泡到药液内,然后快速提出防止绵羊呛水,反复操作2~3次保障羊只全身都浸有药液。
药浴前使羊群空腹8 h,药浴前2 h 让羊群自由饮水,以防羊只饥渴饮用药液而出现中毒问题。
6.2.1 环境清洁羊舍每天至少清洁1次,定期更换干燥垫草,加强环境通风,保持地面干燥。每周用2%烧碱对羊舍进行喷洒消毒,绵羊疥螨病流行前要对羊舍死角进行火焰杀菌,彻底清除羊舍内的病原体。若发现羊群中有羊只出现皮肤瘙痒症状,需要及时隔离,确诊后用药治疗。
6.2.2 定期驱虫成年羊每年需进行2次大规模驱虫,药物常选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4],分别在春、秋季进行。为保障驱虫疗效,每次驱虫2周后再重复1次。羔羊出生后50 d、100 d 各驱虫1次。
6.2.3 人员防护羊舍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消毒液可选用0.1%新洁尔灭,工作人员进出羊舍都需要做好手臂消毒操作,衣物使用后可以用紫外线或喷雾消毒。
6.2.4 密度调整合理控制羊群养殖密度。哺乳母羊、妊娠母羊、空怀母羊、种公羊的养殖密度分别为2.5~2.8,2.0~2.3,0.8~1.0,1.2~2.0 m2/只。
绵羊感染疥螨病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粗糙、脱毛,消瘦等症状,若防治不及时会发生急性死亡症状,从而影响整个羊群健康。膘情好的绵羊由于皮下脂肪沉积,皮肤细胞层结构较为紧密,疥螨病的虫体深入慢,不易吸取养分,而膘情较差的绵羊由于皮下脂肪少,皮肤表层薄,疥螨病的虫体容易利用口器深入皮内进而感染全身。因此,养殖户除了加强环境卫生、驱虫管理外,还需要对瘦弱羊只进行科学饲喂,提高羊只抗病力,促进羊群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