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 静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将人从出生到17岁的潜能发展作为100%,那么4岁前发展50%,4~8岁发展30%,8~17岁只能发展20%。可见,幼儿期是儿童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本文分析了幼儿的阅读特点和目前幼儿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幼儿语言能力不仅是口头语言,还包括幼儿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6岁时,幼儿的语言能力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幼儿开始将了解的图画和文字与意义联系起来。这一时期的幼儿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纯文本阅读,并逐渐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随着自身语言的快速发展,幼儿有强烈的表达欲。在这段时间里,阅读教育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对语言表达的需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更强。
阅读的过程即家长和幼儿、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既让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又让幼儿享受成人的爱。幼儿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如果幼儿与成人缺少感情交流,经常处于孤单状态,易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此外,阅读对幼儿的智力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
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尽管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投资日益增高,但在幼儿阅读方面做得不够。许多家长以工作忙碌为借口,不愿花时间陪幼儿阅读,认为那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还有一些家长对幼儿阅读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幼儿阶段没有必要开展阅读教育。
教师在阅读教育理念方面也存在问题,组织阅读活动偏重共性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关注不足。由于受性格、年龄、爱好等诸多因素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会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然而,教师往往注意不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而是采用统一的教育方法和阅读材料。例如,教师在选择阅读主题时,未兼顾阅读基础和兴趣爱好不同的幼儿的需求,活动内容和要求“一刀切”。再如,有的幼儿性格活泼,有的幼儿比较内向。性格活泼的幼儿喜欢热闹的场景,性格内向的幼儿喜欢安静的阅读环境。如果教师将性格迥异的幼儿安排在一起阅读,就难以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在幼儿阅读教育中,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阅读的重点即识字,往往以认识多少汉字来判断幼儿阅读教育成功与否,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幼儿阅读不同于小学生阅读,处于“阅读萌芽”状态,是为后期读写学习做铺垫。因此,在幼儿阅读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要严格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不要过早地将幼儿阅读和正式读写关联起来,以免给幼儿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幼儿阅读应该以绘本故事类读物为主,学会观察图片、理解图意,完整地感知故事,并能根据阅读素材自由发挥,想象图片上没有的情节。
一方面,家长不太重视阅读环境的创造,很少设置专门的阅读空间;另一方面,幼儿园阅读环境同样有待改进。教师在设置课堂阅读区时,往往会增强阅读功能,忽视幼儿的偏好和兴趣,缺乏温馨的阅读氛围,难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有些班级的阅读区仅放置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这样的阅读环境难以吸引幼儿。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关键。在引导幼儿选书、看书、读书的同时,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喜欢阅读,给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精神环境。同时,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引导幼儿发问、讨论、思考,通过家庭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幼儿将书中的故事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串联在一起,真正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有效的阅读需要幼儿与家长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阅读教育时,教师,家长和幼儿应该双向沟通,一起完成阅读。例如,在大班《小兔乖乖》故事阅读课开始前,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搭建一个小木屋。教师既是阅读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整个阅读环境轻松愉快。教师还在阅读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讨论对付大灰狼的策略,并扮演起兔妈妈的角色。
教师除了可以直接参与幼儿阅读环境的构建外,还可以通过举办阅读节、阅读比赛等形式开展师幼阅读互动。在幼儿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心得体会交流活动,让幼儿互相分享阅读心得。为了加强阅读活动的师幼互动,教师要在交流活动现场指导,重点关注幼儿是否有效掌握阅读技巧,是否真正热爱阅读。面对小、中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教师向家长和幼儿发放“美丽的秋天”调查表,让家长和幼儿利用休息时间观察秋天,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自己的发现或问题记录在调查表上。教师将调查表张贴在主题墙和阅读区的墙面上,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幼儿年龄较小,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采用多元的教学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传统读物呈现给幼儿的是枯燥的文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能够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增添一些有声读物,如故事机、点读机等,有助于幼儿理解阅读主题,锻炼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在阅读区域适当投入一些低结构材料,如纸、笔、剪刀、胶水等,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让幼儿爱上阅读。在大班《小蝌蚪找妈妈》阅读中,教师先利用有声读物故事机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接着,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提出要求,让幼儿将故事绘画下来。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利用低结构材料,将故事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无形的阅读活动变成丰富多彩的艺术想象。教师在开展《草原大世界》阅读时,书中的很多动物深受幼儿的喜爱。在主题阅读开始前,教师在阅读室铺上了一层薄薄的人工草坪,四周摆放了几棵高矮不一的塑料树,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草原动物图片,尽可能模拟出非洲大草原的样子;接着,教师向每个幼儿发放一本《草原大世界》,要求他们翻到每一页时,走到相应的动物图画面前,模拟该动物的一个经典动作。
阅读区环境是班级阅读氛围营造的重点。为了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温馨的环境内阅读,教师增添了一些地垫和卡通玩偶,也选择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绘本图片布置阅读区墙面背景,既能够营造不同情境,又可以方便幼儿讲述或创编故事。
班级内的图书原本被堆在一起,既不美观,也不方便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增设了书架和卡通书袋,分类摆放图书。为了引导幼儿学会收纳整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架上还设置了6S标记,幼儿在阅读的同时,其归纳整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充分利用走廊过道,通过图画、照片、作品、好书推荐等方式,推荐绘本,有助于家长和幼儿了解并选择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