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尝试

2022-07-15 10:29何丰年
学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素养

何丰年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甘肃天祝 733299)

步入新时期,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当代中学生必须要积极学习并扎实掌握的一门技术,优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中学教师共同关注的核心任务。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思维、经验、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全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方法并积极尝试迫在眉睫。

一、加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分析

探究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尝试、加强对有效方法的分析,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思维理念,还能实现教育与时代的融合。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已然成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并扎实掌握,在日后运用时才能更加灵活、有自信。同时,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讲解语文、英语等课程内容时,往往会大量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学生越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越能在此教学模式下高效掌握其他课程知识,实现更加多元且高效的学习,增强中学阶段整体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教育和指导责任,紧抓中学教育关键期,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素养。

二、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尝试和方法

(一)革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关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理念影响着行为,只有理念是科学的、正确的,才能组织科学的课程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指导。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尝试的方法之一,就是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关注。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尚未建立起完全正确的教育意识,甚至忽略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在重要考试来临之前做出将教学时间让给其他“主科”教师的选择,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活动的参与及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再者,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活动的态度,从而出现不积极的学习表现。对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积极革新自身教育理念,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积极组织课程活动,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地位,引起对于课程教学更多的关注。

(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尝试,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一旦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课程活动和实践中。与之相反,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并不感兴趣,甚至对信息技术产生厌烦情绪,必然不会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我能力提升。而综观现阶段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时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要求他们记忆重点内容。此时,学生的学习极为被动,原本就缺乏足够知识探究兴趣的他们,必然会在索然无味的学习状态下进一步降低学习欲望,甚至丧失学习欲望。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重点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构建趣味课堂,加强趣味引导,使学生在趣味环境中发现独属于信息技术的魅力和探究相关内容的快乐,进一步激发起学习欲望。如此,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欲望强烈,形成良性循环,知识探究过程也就更加有效。

(三)营造融洽氛围,促进知识研讨

传统模式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结果差强人意,在一定程度上与课程活动氛围有关。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的有效尝试,还包括对融洽氛围的营造。简单来说,融洽的课程活动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轻松,使其在更加舒服的状态下获得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也就会形成更加强烈的自我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融洽的课程活动氛围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对知识内容的讨论,能够使他们畅所欲言地发表自身对课程知识的观点,最终在激烈的知识探讨中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加强对激励性语言、提问性语言等语言技巧的运用,借助合适的语言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在该方面做得都不够好,在课程活动中缺少对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也并未及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展示,无形中使课程活动陷入沉闷状态,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研讨。这再次提醒教师,想要在新时期有效推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必须注意对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营造融洽的课程活动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研讨。

(四)构建自主模式,调动主观热情

新时期的基础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是大势所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想要实现有效目标,同样需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一边让学生在自主发现知识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一边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做更加充分的准备。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主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师还是少数,大多数教师仍习惯于直接将知识告诉给学生,采用“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并非主动发现知识,而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能够感受到的学习乐趣是有限的,思维活跃性缺乏,自然会降低主观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就意味着,新时期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积极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热情,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让他们自主探究并发现知识。对此,教师既可以鼓励学生以完全独立的状态进行学习,也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在合作的热烈讨论、激烈交流中实现更深入的思维碰撞,学生针对他人表达的不足阐述自己的观点,思维更加活跃,交流更加多元,收获必然更加丰富,综合能力提升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五)分层设计教学,进行因材施教

中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处于不同层次、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表现。面对该种情况,教师应因材施教,尝试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课程活动。所谓分层设计,就是先根据学生基础素养和知识水平,将其合理地分成不同层次,再面向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任务、提供分层指导。如此,学生需要完成的课程任务与其综合能力更加符合,能够游刃有余地根据教师要求完成任务,接受的指导也更符合自身需要,能够较为迅速地理解吸收,自然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将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素养提升至更高层次。但是就目前来说,大多数教师都不太重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分层设计,他们“一视同仁”地向学生布置同样的任务,提供同样的指导,忽略了能力层级较低的学生的特别需要,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使班级学生出现两极分化。这再次证明,新时期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合理设计分层教学活动,面向学生差异安排针对性任务和指导。同时,加强对能力层级较低的学生的关注,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六)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范围

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从丰富教学资源着手,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一旦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学生学习范围得以拓宽,中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就会增多,他们从知识中获得的启发也就会更多,思维发展、素养提升也就更加迅速。但是,综观现阶段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数教师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上,他们围绕教材设计课程活动,向学生讲解简单的教材知识,并未主动拓展课外其他更有难度的信息技术内容,甚至并未将生活中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教材理论进行整合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拓展学习,还阻碍了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目标实现。因此,以实现“有效教学”目标为指引,在新时期中,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通过信息手段寻找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如此,学生不仅拓宽了学习范围,还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从而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建立起更加正确的学习意识。

(七)落实任务创新,培养实践能力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学以致用都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展开。而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基于此,教师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创新设计丰富的课程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以任务参与方式探索并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随着实践任务难度的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思维不断深化,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但综观实际教学,课程实践任务设计缺乏创意的问题在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明显存在。部分教师习惯于按照自身喜好设计任务,并未在组织任务型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导致部分任务无法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参与欲望,影响了实践活动的展开与学生能力的发展。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在设计任务时全面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更加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实践方向,进而根据学生需要确定任务活动方案,推进课程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任务并展开实践,增强了课程实践热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八)家校联合教育,助力高效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所以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是因为部分学生家长不支持、不赞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学习信息技术与升学没有必然的联系,还会影响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并未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提供充足的支持,甚至会要求教师减少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导致低效教学问题出现。综合以上教学问题,为寻找更加高效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师应尝试打造家校联合教育模式,积极转变家长刻板、落后的“唯考试论”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为目标,增强教学后备力量。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监督下,建立起更加积极健康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态度,在家中主动巩固信息技术所学并进行合理运用,高效学习达成,高效教学也由此实现。不过就当前教学环境而言,对于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部分教师仍旧存在困惑。教师既可以利用线下家长会等契机与学生家长展开交流,也可以借助线上交流手段给家长分享科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与方法。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家校联合教育持续加深,为高效教学提供长久有力的助推力。

(九)加强跟踪评价,反思促进成长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评价;一个高效的课程活动,离不开对课程各个环节的紧密跟踪和评价。因此,新时期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加强对跟踪评价的运用。通过跟踪评价,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各个学习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指导他们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正,帮助他们弥补学习漏洞,如此,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反思意识,提升其个人素养。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教师忽略了这一内容,他们以“讲完知识”作为教学结束,并未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未指导学生进行调整。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运用“结果性评价”方法,降低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导致评价无法很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必须调整评价理念和方法,紧密跟踪学生学习,关注其知识探究全过程,着眼于对各个环节、细节的反思,以此促进其成长。在该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方法为学生建立动态电子档案,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登录电子评价系统查询自身档案信息,根据评价结果的动态变化了解自身发展情况,重新制订学习与实践目标,更加明确未来努力与发展方向,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家长也可以登录系统了解学生学情,优化家校教育配合,以此促进学生发展。

总而言之,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至关重要,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实现了基础教育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融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尝试组织教学,并在课程活动中总结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勇敢尝试并灵活转换教学手段,以构建更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最终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技术能力的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中学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