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22-07-15 10:29王春霞
学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电子书群文文本

王春霞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鲜实验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开始加强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比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成绩并不明显,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当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促进知识深化理解

阅读能力是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服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自觉开展对于课文的深度阅读,并在此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

(二)强化提升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所开展的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既要能够在此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自觉主动的阅读和深度理解,还要在实践生活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高效应用。因此,教师应当强化开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其精确地掌握阅读的技巧和相关方法,为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活动如果集中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便难以体现出阅读的实效性,并且会限制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大幅提升课堂阅读的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实现阅读活动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助力学生未来的自主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探究

(一)优化教学设计

1.巧妙设置问题。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当优化开展教学设计工作,并基于教学目标巧妙设置问题。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教师要基于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实际进行提问时,教师需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阅读欲望,并充分展现出问题的指引作用,使学生更加精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及其思想内涵,进而清晰地把握文章主旨。结合以往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看,问题的合理设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正式阅读前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从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进行阅读教学,通过适当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及问题意识,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2.提炼关键词句。语文教学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难以重构文本秩序,所以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炼出关键词句,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由点及面地对全文内容进行理解。教师应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掌握在文章中提炼关键词句的技巧,以便实现用更为简洁凝练的语言对复杂的文章内容进行精准的概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加强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提炼关键词句的习惯,为今后文本的高效阅读奠定基础。

3.把握中心思想。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其所开展的阅读教学不能够仅仅局限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教师需要将眼光放长远,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要能够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和支撑。所以,教师需要强化开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篇幅长短、内容以及性质不同的文本,并在此过程中提炼出关键词句,找出文章中的主要线索,然后对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行精确把握。明确文章的主线可以为学生的文本阅读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并明确阅读时的侧重点。与此同时,学生在寻找文章主线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系统化地阅读文本,进而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内涵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最终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强化实践应用

1.组织阅读活动。阅读能力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更要在实践中强化,所以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并提升活动组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比如,可以定期开展故事表演大赛、诗词大会、读书角以及朗读活动等,在校园和班级中构建起浓厚的阅读氛围,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以朗读活动为例,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对文章的节奏感以及韵律进行更加精准的把控。对于语文阅读来说,学生需要有效地将心、口、眼结合起来,而朗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文本当中,在体会文章韵律美的同时,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和解读。教师在组织朗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示范阅读的方式,既可以为学生播放网络上优秀的朗读音频,也可以亲自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能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掌握朗读技巧,并形成朗读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以便从根本上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培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驱动力,若是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势必会更加积极自觉地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基于此,教师应当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段的读物,将阅读行为和兴趣爱好相结合,进而实现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应用其中的互动模块,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利用在线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书目和读后感。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感悟,帮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形成良性循环,自觉投入到更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当中。

3.拓展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阅读内容大多局限在教材课本当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知识面。基于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现有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实现其知识范围的进一步拓展。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使学生将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此外,合理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内容,在未来写作的过程中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拓展课外阅读。然而,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相适应的课外读物进行甄选。

(三)丰富教学手段——电子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样化的科技产品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阅读领域的应用最主要的体现便在于电子书。电子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内容上的限制。电子书的阅读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内容,实现其原有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宽。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来说,电子书往往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阅读内容。在阅读传统的纸质书籍的时候,常常面临着来自阅读方式以及阅读题材等方面的限制,但电子书则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小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推动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除此以外,与传统的纸质图书相比,电子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阅读方式,包括视频、有声书等,可以有效实现对于小学生阅读体验的丰富和提升。视频和音频这种阅读方式,能够进一步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电子书还包括触摸互动的功能,可以达到刺激小学生触觉的效果,这对于小学生阅读质量以及阅读效率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书作为当前一种新型的阅读形式,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然而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不仅包含对于小学生有益的知识,还充斥着诸多垃圾信息和不良内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分辨能力,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常常会被那些不良信息诱导,长此以往便会影响其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电子书的时候,需要强化开展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引导工作,并联合家长控制小学生电子书的阅读内容及阅读时长,从源头上减少不良信息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家长层面来看,家长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加大对于学生电子书应用的监督力度,进而为学生构建起优质的教育氛围,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在互联网上搜集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各类电子书,并根据教育教学要求,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提供课外书目选读目录,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来读,最大限度避免不良信息对小学生思想观念的误导。

(四)调整阅读方法

1.组织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方法,而这一方法的组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立阅读议题。为了更加顺利地开展群文阅读,使群文阅读教学的组织过程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确立和常态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核心议题,并将其视为进行群文阅读的基本线索。

第二,加强文本整合。文本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基本载体,只有对阅读文本进行恰当的整合,才能使群文阅读活动逐渐变得更加高效。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教师应精心筛选并组合文本内容。

第三,设计群文阅读议题。首先,要设计整合性问题。利用这种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文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对比分析。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议题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整合性思维的发展。其次,要设计冲突性问题。不同文本在表现手法、观点主张、思想情感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而这种差异就是冲突性问题的来源。借助冲突性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进而在多角度的思考中锻炼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再次,要设计探究性问题。经典文本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有限的文字中往往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利用探究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组织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同样是现阶段最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这一方法与群文阅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通常来讲,主题阅读的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主题。在阅读主题的确定中,既需要依托阅读材料,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最终选择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生命意义的主题。如:(1)与社会焦点有关的主题。比如生态环境等社会性的主题,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2)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文本当中,有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而利用这类阅读主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3)与道德品质有关的主题。比如以谦虚待人、诚实守信为主题的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总之,在主题阅读教学中,通过备课明确阅读主题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第二,整合课程。相对于单篇阅读,主题阅读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主题串联起多篇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把散乱的知识串联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语文课程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整合单元内容,二是跨单元进行文本整合。

第三,拓展延伸。阅读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系统性的培养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仅仅依靠课内文本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应该重视主题阅读的拓展,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内容迁移到更加丰富的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优化开展课堂设计并强化实践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教学的技巧,并适当应用电子书进行课外拓展,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猜你喜欢
电子书群文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