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生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保障学生的未来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立足于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促使学生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将两者从传统“割裂”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可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并在写作中激发自身的阅读兴趣、加深阅读理解等,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新课程改革虽然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一词,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论知识、内涵的解读中,依然存在不全面、不深刻等问题,应试教学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读写结合的认知不够深刻,并未思考读写结合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以及核心素养下应该如何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等;还有部分语文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日常教学依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忽视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等;还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开展了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但由于忽视了核心素养理论知识的支撑,致使读写结合教学出现了片面化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虽然明确了读写结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部分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时,忽视了班级中学情的研究和分析,只单纯地思考应用哪种读写结合教学方法,致使选择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不相符;还有部分语文教师由于对读写结合认识和研究得不够深刻,常常误认为读写结合就是将阅读、写作两者机械地结合到一起,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也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简单地设置教学方案;也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方案时,存在极强的功利性,常常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采用题海战术,借助大量的读写结合训练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这种功利性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机械地应用读写结合,难以真正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还有的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过分关注教学形式,常常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技巧的讲解,但仅仅一带而过,并未对其开展详细的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乱用写作技巧。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读写结合教学要求,必须要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情况下,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能让学生在反馈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学习中的优势,使其在“获得感、成就感”中强化学习自信心;对于教师来说,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则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将重点集中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评价,基本上都是借助简单的评价语言进行概括,学生无法从评价语言中明确读写结合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评价时,评价主体也非常单一,常常局限于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式中,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性;也有的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重,常常忽视评改,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才做出评价。这些不合理的评价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读写结合教学质量。
明确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阅读和写作形成清晰的认知,依然将阅读和写作作为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进行教学。以至于在阅读课堂上仅仅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在写作课堂上只是进行写作训练。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难以实现核心素养下的要求。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双翼”。因此,面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唯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顺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读写结合”的教育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明确文本结构等,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在写作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发展深度阅读,进一步深化主题内容、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等知识,促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例如,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对《雨的四季》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作者的遣词造句、景物描写特征、描写手法等展开分析,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接着,指导学生以某一自然现象入手展开仿写训练,使学生在仿写训练中,对自然景物特征描写的艺术手法形成深刻的领悟和独特的见解。同时,学生在仿写训练的过程中,也对《雨的四季》这篇文章形成更加深刻的解读,真正实现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
阅读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一个吸收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通过感受、理解、体味、欣赏等环节,积累写作素材,品味写作技巧和语言的运用艺术,还可在阅读中学到一定的谋篇布局能力。具体来说,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就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来说,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佳作”,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高质量文章,具有极高的艺术性。针对当前初中生写作中遣词造句能力低下的现状,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朗读,品味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妙处,揣摩其内在含义,进而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文字基础。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阅读中,可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乐趣”进行分析,指导其围绕“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进行分析,从中感悟墙根一带的乐趣。再接着,结合这一段话中的低唱、弹琴等动词,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入手展开分析,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文本写作技巧的分析中,不仅对文本内容形成了深刻的理解,也促使其在学习中掌握了一些词语的灵活运用,为日后开展写作奠定了遣词造句的基础。
2.品味文章的写作手法。每一篇文章在创作的时候,都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包括: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这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支撑学生写作的全部框架。基于此,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应立足于阅读文本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品味具体的写作手法,掌握不同写作手法的特点、运用技巧等。例如,在《壶口瀑布》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将“借景抒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借瀑布的雄壮之美,表达了自身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待学生学习完毕,可指导学生围绕“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仿写一段话。久而久之,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就能真正掌握每一种写作手法的内涵,并将其内化、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在阅读中分析文章选材、立意方法。任何一篇高质量的文章,都是作者真实思想情感的表达,能够促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而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却常常堆积素材,甚至出现“假大空”等现象,缺乏真实的情感。面对这一现状,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范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通过这些材料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例如,在《背影》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对“父亲四次背影的描写”来感悟作者表达的父子情深,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作者的选材、立意方法等。经过这样一段训练之后,学生在日常写作时,就能逐渐形成一定的选材意识、文章立意意识等,有效解决传统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写作主要是借助语言这一种载体,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写作是学生带着目的的阅读活动,也是一种深度阅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事先阅读范文,还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展开思考,对主题内容、表达手法等重新进行思考。因此,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还应积极开展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促进阅读、深化阅读,实现写作和阅读的双重发展。
1.在仿写训练中强化语言建构。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积累、理解大量的优美语言。但要真正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则需要积极开展仿写训练,指导其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具体使用技巧。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读写结合教学中,虽然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要真正促进这一语言知识的内化,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后的写作中,必须要据此展开针对性的仿写训练,引导学生以描写“家乡的冬天”为主题,结合课文中的片段内容进行仿写,最终促使其在仿写训练中内化拟人这一语言艺术手法。
2.积极开展续写、补写等训练。在现行教材文章中,作者在创造的时候常常留有大量的“空白”,这些地方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思。同时,在语文核心素养下,也明确了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思维培养。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利用文章中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开展续写、补写等,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在补写和续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利用文章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状态会是怎样的?文章中所说的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那么除了作者在文章中的描写之外,你认为还存在哪些乐趣?”之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续写。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还应关注学生读写结合训练效果,适时考查,以便于教师明确学生的读写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存在的不足等。具体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读写训练结果进行考查时,必须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及时做出考查反馈。同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读写训练作品,还应关注学生在读写结合训练中呈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情况等,确保读写结合考察内容更加全面、客观,能够精准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读写结合的考查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师考查学生”的模式,还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最后,结合读写训练考查结果,教师还应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针对考查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可指导其借助“一帮一”等方式,将自己在读写结合训练中的心得体会、学习方法等传授给学困生,以实现班级中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双翼”,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以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忽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致使阅读和写作教学处于割裂状态,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阻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明确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技巧、品味语言特点等,在写作中深化语言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加深阅读文本理解等,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