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婷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光辉的,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我带这个班已经六年了。在这些年中,我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是充实。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得最多,许许多多烦琐的小事都需要班主任用心分析和处理,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责任心。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和我班学生的故事。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雨(化名),她个子小小的,每天都扎着一条小马尾,成绩处于班上中游,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发言,老师提问时她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下课时她除了去厕所就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同学叫她去玩,她也只是笑笑。
记得三年前的一天,我吃完晚饭在古镇散步,“陈老师好!”突然,背后传来一个清脆而响亮的声音。我转身过去,一张稚嫩的脸格外引人注目,她正坐在妈妈的电动车后朝我笑,原来是我们班的小雨在向我打招呼。这时我的心一颤,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大声地喊了一句:“陈老师好,这是我妈妈,我们赶着回家啦,再见!”这是我第一次听见这个学生这么大声讲话,这也是她第一次在校外跟我打招呼,一向胆小内向的小雨,能够在校外大大方方地向老师问好,真的是很大的进步。“再见!”我也向她挥手道别。
我继续漫步古镇,心想:这三年来,我是不是忽略了小雨?小雨平时在校乖巧懂事,从来没有让我担心过,就是不喜欢讲话。我越想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要想办法改变她在学校沉默寡言、胆小怕事的习惯。
我开始和小雨的父母沟通,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看看是不是家庭的原因让她自卑。询问后得知,父母对她很好,她在家很开朗。我寻思,是不是老师的问题呢?于是,我找到小雨,拉着她的手跟她坦诚地聊了一次天。从中得知,她胆小怕事跟老师平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没关系,她很喜欢各科老师,但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小雨对自己不够自信,总认为她不是老师心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也不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不知道老师喜不喜欢她,也不知道同学们愿不愿意跟她玩,所以平时很少回答老师的问题,很少和同学一起玩耍,把自己藏得深深的。我紧紧地握住小雨的手,温柔地说:“小雨,老师喜欢你,同学们也喜欢你,你乖巧懂事,长得可爱,要对自己有信心。老师想邀请你来当我的助手,你乐意帮老师的忙吗?”她笑了笑,没说话。我继续说:“小雨,老师需要你的帮助,我每天可忙了,你不帮我,我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她看了看我,笑了笑,点了点头。
第二天班会课上,我送给她一本笔记本并宣布小雨是我的小助理,教室顿时响起一阵掌声。小雨看着我在笔记本第一页给她的赠言:“小雨,你能行!加油!”她小声地说:“老师,我能行,我会努力的。”全班又响起了一阵掌声。此外,我经常跟小雨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多鼓励小雨,在家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当孩子做得好时不要吝啬表扬。为了提升小雨的自信心,我还在班上组织了学习监督小组,我给她安排的同伴是小俪,小俪的学习成绩很好,非常开朗而有耐心。我要求组内的同学必须在放学前互相读一次当天的学习内容,有疑问的要提出,互相检查掌握程度。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小雨第一次举起手,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依然很开心,因为我知道她真的很努力,回答问题的背后藏着她的勇气和巨大的压力。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拇指,其余学生也没有吝啬自己的掌声,小雨终于开心地笑了。
从那以后,我经常表扬小雨,她做事也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到越来越有信心。慢慢地,课堂上她经常踊跃发言,争当小组长,积极参与劳动……无论上课前,还是下课离开教室时,她都会特意地来和我打个招呼,或者有意和我聊几句。
在孩子、家长及老师的努力下,在这个温暖的班集体的感染下,课堂上,小雨比以前更棒了,成绩稳步上升;课堂外,她越来越阳光,现在成了班上的宣传委员,班里的很多活动都是她和小俪合作策划的。现在,看到小雨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一次次进步,我感到特别欣慰。我也逐步感悟到:对于像她这样的孩子来说,激励和引导能发挥重要作用。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对学生鼓舞与转变。
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是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而特别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若稍不小心,这露珠就会滚落、破碎。那学生需要什么呢?从小雨的进步上,我得到了答案——学生需要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以及对待工作的责任心。正因为我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平时细心留意观察班上的动态,才能发现小雨的问题并用爱心和耐心把她转化。
班主任工作是光荣、艰辛、幸福的。尽管班主任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应该尽心尽力。只要每个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我们就能感悟学生的那份童真,就能领略学生内心的多彩世界,伴隨学生一起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