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
摘要: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正确的政治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直接推动农村地区文明乡风建设。文章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视角,深入挖掘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并探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生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路径
1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
1.1 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正确的政治保证
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基层干部,作为教育主体的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教育主体本身要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导教育客体即农民,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中国农村社会是由不同的群体组成,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的城乡二元化现象以及农村地区群众之间矛盾加剧的现象明显,逐渐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的正常社会秩序。因此,必须要积极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政治优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农村的宣传工作和对农民开展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引导农民化解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以及解决可能会受到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因此,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思想引领,积极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从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坚定不移地沿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确保农村稳定安宁。
1.2 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进入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中心就是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地区实现“质”的飞跃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但是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紧紧依靠群众的体力劳动和经济总量的增加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引导农民群众坚定政治信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促进农村的经济稳定发展,需要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这就必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引领作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能够舍小家为大家,能够提高广大的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整个过程中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具有教育性质的政治工作,让农民能够真切的了解政府出台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同自身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让农民了解到政府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建设的积极性,在精神上塑造人、凝聚人心,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
1.3 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推动文明乡风的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出五大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字强调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不仅包含物质文明,还要建设精神文明。从深层次角度来看,党和国家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高水平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工程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想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坚实保障,要不断地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当前,许多农村地区都缺乏文明乡风的引领,市场经济影响下,利益至上的心理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中出现不受道德约束的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农村地区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封建迷信、陈规陋习、保守思想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地区的文明乡风建设。因此,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农民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并转化为内心的道德約束力,促进农村社会的人文风貌焕发勃勃生机,推动农村地区文明乡风建设。
2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科学的教育内容能够反映时代的声音、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该结合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进行相应的更新,内容不应过于陈旧死板,这会大大影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当前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没有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存在脱节现象,缺乏现实性。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引起农民的情感共鸣,自然会导致教育工作浮于表面。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以领导人讲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大政方针为主要宣传内容,对跟农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当地政府具体政策宣传较少,并没有把这些重要精神较好的转化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对乡村振兴战略意义与具体规划的宣传程度不够,以及农民群众需要掌握的新思想新观念都没有第一时间结合在宣传工作中,与农民实际生活联系还不够紧密。
2.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业性不高
我国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地区村镇的干部和理论宣讲团的工作人员,村镇干部本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比较欠缺,这就造成了当前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呈现出水平低、质量有待提高的特点。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存在着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高素质人才大多流向发达城市,造成的结果就是多数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数量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保证质量。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学历水平不够、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并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群众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烈精神需求。农村地区长时间并没有提高对专业教育队伍和宣传力量培养的重视程度,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不利于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开展,达到对农民群众精神滋养的重要作用。
2.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生动性不足
为了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动有效开展而借助的多种形式,我们将其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者对载体运用的水平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密切相关。当前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载体单一、脱离农民群众生活实际的问题突出。更多的是沿用传统载体的形式,教育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能和农村的现实情况进行合适的衔接。如我们最常能见到的是以党支部活动、群团组织活动、组织群众开会等传统模式为主,对其他还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活动、网络和管理载体等多样化载体的运用水平和能力不足,而造成使用受到制约的情况实际存在。新兴载体在时效性、生动性、有效性以及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但是这些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只是有一些简单的运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深度挖掘开发的程度也不够。
2.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不够
“作为连接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纽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如何吸引受教育者,如何把知识和观念说清楚并有效传播出去,如何让教育对象乐于接受并外化于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目的所在[1]。”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精神文化建设、地理制约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过时、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较为突出。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单向灌输、个人宣讲,不注重与广大农民的话语传递、沟通交流、情感表达,忽视了双向的尊重理解、沟通交流,教育理念主要以灌输为主,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即可。当前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多数以单一的理论宣讲为主,群众的接受程度和教育效果则不在考虑范围内。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教育效果不够深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标准。
3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提高路径探析
3.1 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紧跟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提法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接地气的结合起来,让农民乐于接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大具体要求,新要求怎么提、今后怎么做,我们要在农民群众的脑子里形成正确的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考虑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地位与战略意义的教育,这也是新时代我国农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内容。我们在开展方针政策、理论知识的教育时,要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耦合点进行有效衔接,使得教育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融政治性、时尚性、现实性于一体,形成潜移默化的全过程思想引导。加强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分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文化素质、思想特点等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 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素质是提升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关键。他们的素质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力量”[2]。要提高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就需要自身积极主动学习党的政策方针,要做到老老实实学,促使理论知识进头脑。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紧跟時代潮流,领着广大农民学习党和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新政策、乡村有效治理的指导文件,才能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建设。只有真正弄明白理论知识的原原本本,才能把理论知识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短时间内的专业培训是提升工作队伍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教育培训是极其必要的。合理利用地区的高校人才资源、互联网资源,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力量。注意理论知识的培训应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国家政策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农村实用技术知识以及相关农业知识的培训,两者不能割裂开来,要实现两者有机结合,让他们成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流砥柱,这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3.3 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载体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向农民传播教育信息的中介,是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关系着农民是否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并外化于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我们应该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传播和有效渗透。以贴近农民生活的方法进行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如建立农村党员政治生活馆、红色文化演出等,使农民更易于接受并认同。同时,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增强集体意识和核心凝聚力。此外,利用微信、短视频等网络渠道传播教育内容,使农民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是和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其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的进步对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合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农村地区的生命力。
3.4 加大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着眼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现实情况和具体需求,应该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将教育方法创新性运用,用来满足农民在物质不断发展、精神层面不断增加的需求。注重教育方法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运用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充分了解农民的精神需求、个人偏好来选择教育方法,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向广大农民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其中一定要蕴含着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引导正向的行为方式形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最大的关键在于将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和科学性同农业生产生活—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农民乐于接受教育、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转变为自身的观念,指导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如农村地区群众相当重视传统节日和地区特色文化,教育者可以以传统节日的到来为契机,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广大农民参与活动的始终,即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农民欣然接受。开展民俗戏曲表演,挖掘地区本身的文化资源,将会提高农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广大农民对于本地区文化资源的自信程度,可以吸引多数农民参与其中。以农民群众更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 盛跃明.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论:现代性的观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 袁峰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探析—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0,21(2):33-35.
[4] 杜克捷.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89-90.
[5] 肖冠华.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 岳柳.从“乡村振兴”的视角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高等农业教育,2018(5):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