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种鸡生产中均匀度的管理

2022-07-15 02:09陈合强
家禽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均匀度雏鸡鸡群

陈合强

与均匀度差的种鸡群相比,均匀度好的种鸡群更易管理,入舍母鸡产雏数也更多。良好的均匀度源自于对细节的关注。导致体重均匀度问题的常见因素包括:母鸡种源周龄差异大并混养在一起;供水不足或水线高低不合适,水线乳头出水规格没有随鸡群不同日龄而变;不正确的料位,料量和布料(料量不能布满一个完整的循环)不均,料线高度不合适;饲料能量水平过高或过低,蛋白质和氨基酸不平衡,饲料颗粒大小不正确;给料时间不按时或不固定,吃料时间快(30 min内);通风不好和温度极端,光照分布不合理或不均匀;饲养密度过大,鸡只在舍内分布不均匀或数量不准、串栏;断喙,感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其他因素。

实际生产中,AA+肉种鸡理想的生产性能:①64周孵化指标:白蛋率为12.3%,空壳率为0.3%,毛蛋率为4.1%,弱雏率为2.5%,健雏率为80.9%;②入舍母鸡累计生产种蛋数:标准为177.01枚,完成标准的95%(177.01×95%=168枚)即为理想的生产水平;③64周累计孵化率:标准为85.1%,入舍母鸡累积生产健雏完成标准的98%(如64周弱雏率按2.5%考虑,168×85.1%×98%÷1.025=136只健雏)即为理想的生产水平。总体去掉种蛋运输损耗,生产168枚种蛋、136羽健雏即为理想生产水平。为取得理想的生产成绩,必须按最新品种生产性能标准,做好体重和均匀度的控制,依据种鸡的生长发育规律正确饲养种鸡。

1 依据品种最新版手册标准饲养种鸡

一般肉种鸡生产性能标准每五年会更新一次,主要是基于五年中全世界最好生产成绩的25%统计的结果,就AA+品种而言,2021年版与2016年版生产性能的改变主要是遗传育种的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蛋率

31周高峰期产蛋率:2016年为88.42%,2021年为89.80%,产蛋率提高了1.4%左右。

1.2 种蛋数

64周入舍母鸡累积生产种蛋:2016年为177.01枚,2021年为180.6枚,种蛋数提高了3.6枚,年度遗传改进量0.7枚。

1.3 蛋重

全程无差异。

1.4 孵化率

2016年孵化率:150.57÷177.01=85.1%;2021年孵化率:154.60÷180.60=85.6%,比2016年孵化率提高了0.5%,年度遗传改进量0.1%。

1.5 出雏数

2016年为150.57只,2021年为154.6只,出雏数提高了4.03只。健雏数不是标准规范,由2.0%的弱雏率调整到2.5%,目的是提高质量意识,特别是一条龙企业,若不重视品质,越往下游损失越大。一条龙企业:1 d父母代种鸡20元/套,1 d商品代肉雏鸡2.5元/只,出栏肉毛鸡25.00元/只。每只商品代肉雏鸡到毛鸡出栏,产值扩大:25÷2.5=10倍;1套父母代种鸡到1只商品代肉雏鸡,产值扩大:150×2.5÷20≈18倍;1 d父母代种鸡到肉毛鸡出栏,产值扩大:18×10=180倍。

1.6 饲料

1.6.1 母鸡 1~24周减少35 g,25~64周增加1 330 g,1~64周增加1 295 g。24周的料量:2016年为122 g,2021年为115 g,建议执行107 g。笼养比平养少5 g,颗粒破碎料比粉料少2~3 g,夏季比冬季少2 g。高峰料量建议见表1。

1.6.2 公鸡 1~24周减少588 g,25~64周减少2 429 g,1~64周减少3 017 g。24周的料量:2016年为127 g,2021年为121 g,建议执行123 g。全程1套父母代种鸡大约需要60 kg饲料。

1.7 体重

1.7.1 母鸡 1周体重越大越好,为1 d时的4.2~4.5倍。2周末时超出60 g,一直维持到4周末均要超出60 g。第5周限饲日称重,嗉囊存食消耗掉60 g。18~21周,每周多增重10 g,累计超重40 g。24周末,体重2 850(空腹)~2930 g(有嗉囊)。25~32周,每周超重30 g,累计空腹超重280 g(40 g+240g)。能达到90%产蛋率的前提下超重幅度在100~150 g要优于240 g,且超重最多为240 g。33~56周,每周超重5 g,累计空腹超重400 g(40 g+240 g+120 g)。57~64周,维持标准周增重,64周累计空腹超重400 g。

1.7.2 公鸡 4周末体重应达标,1 d时加料14~15 g,之后每天增加3 g,到55~60 g后停止日加料;第2~3周延长光照,光照增加,采食时间延长,饲料采食量增加,体重会增长。光照控制分为公鸡单养与公母混养栋舍。体重不达标,不要采用限饲的方法,以便于提高饲料转化率或延长育雏料的使用时间或延长光照时间。并且确保鸡群健康、无球虫病、呼吸道疾病发生。控制好饲料粉率,最新的研究表明:饲喂粗颗粒饲料时对大鸡比对年轻鸡群更有好处;饲料中粉末(颗粒小于1 mm)比例每增加10%,到35 d的体重会减少40 g,因此应尽可能减少粉末比例。如果饲喂粉料,应确保粉料的颗粒粗而均匀,尽最大可能将成品料中粉末(小于1 mm)量降低到25%以下。

6周末体重标准1 130 g,最低应达标,6周末超出60 g;第7周无饲日消耗掉嗉囊存食60 g,建议高出100~200 g,14周超出标准50  g。24周末体重3 650~3 750 g,24周的基础料量125~127 g。64周末体重控制在超出标准200 g以內。混群时进行分群,可提高均匀度;公母比例(包括备用栏)为10%~10.5%,受精率、孵化率能取得好的效果。前24周的管理固然重要,但后40周的管理更加重要。饲料量与体重调整:2005年AA+父母代种鸡手册,体重低于标准50 g,每只鸡每天需额外增加54.42 kJ(13 kcal)的能量,才能在1周内恢复到标准体重[13÷2800(饲料能量水平)×7=32.5 g,50×1.7(料肉比)=85 g,32.5÷85=38%(维持需要已提供)]。15~24周生殖系统发育、母鸡脂肪沉积的料量可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调整。

1.8 新版2021年营养标准

1.8.1 育雏育成期 采用4段制,产蛋期采用产蛋1#料+产蛋2#料+公鸡料,共7个料号。

1.8.2 配方设计 应考虑手册中的全部营养素,包括10个必需氨基酸即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等;5个常量元素即钙、磷、氯、钠、钾,要考虑钙磷和电解质平衡;6个微量元素即铜、碘、铁、锰、硒、锌等,要以适当比例进行使用,如铜50%、锰50%、锌50%、硒公母鸡分别为100%和50%;13个维生素即A、D、E、K、B1、B2、泛酸、烟酸、B6、生物素、叶酸、B12、胆碱(维生素C除外)等;1个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

1.8.3 每年进行2次饲料外检 送往国家饲料检测中心或SGS检测机构检验;每年2次,7个料号都应检测;微量元素、维生素是指预混料中的含量,氨基酸、常量元素是指全价料中的含量。

1.8.4 高度重视 当今品种鸡只对蛋白质转化效率越来越高,即营养需求对蛋白质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保证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2 控制好种鸡均匀度

2.1 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依据公司习惯做法及转群季节确定是公母分饲或是公母混饲,提前做好分栏工作。制定切合本公司实际的绩效考核方案并遵照执行。

2.1.1 公母分饲 到混群前20~21周的饲养密度为母鸡6.5只/m2、公鸡3.5只/m2,根据每栋鸡群多少确定5栏或6栏饲养(表2)。混群时做到良好组合,大母鸡配大公鸡、中母鸡配中公鸡、小母鸡配小公鸡;此种组合能提高5%的均匀度;单栋公鸡体重差异缩小到100~250 g是防止公鸡分化的必要前提。

2.1.2 公母混养 在一栋鸡舍中一端饲养公鸡,鸡床和地面上都包括,不建议母鸡养在2/3鸡床上、公鸡养在1/3地面上;断开槽式料线,便于公、母鸡采食;公鸡放到门口或风机处;为了性成熟同步必须做好遮光工作。

2.2 均匀度的目标

分栏后各栏的均匀度必须达标,否则就失去了分栏的意义。均匀度目标见表3。

2.3 均匀度与变异系数的关系

均匀度是对鸡群中鸡只体重变化的量度,用平均体重的±10%或变异系数(CV%)来衡量(表4)。均匀度超过100%时,使用CV%评估。

2.4 分群次数

在开水开食8 h摸嗉囊、7~14 d、6、10、15周和混群(20~21周)分群,共计6次。达到目标可延长分群时间,否则缩短分群时间。

2.5 根据分栏数量使用5栏或6栏均匀度的管理报表

育雏、育成汇总表与均匀度管理报表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全面掌握鸡群的情况。

2.6 合理限饲

不同周龄的限饲强度:10~14周为43%~44%,28~29周为69%。当使用每日限饲时,净料时间很快,导致鸡群均匀度降低,且这种方式对鸡群应激也大,因为胆小的鸡可能不去采食或没有太多的饲料可食。净料后应立刻检查嗉囊,注意嗉囊内料量少的鸡只所占比例不能超过2%,超出2%要查明是否存在采食不均匀的问题。用6/1限饲过渡1周,28 d用5/2限饲直到18~19周,19周后恢复日限。如料量很低,可用颗粒破碎料;净料时间小于30 min,可继续使用5/2或6/1限饲直到加光。从每日喂料过渡到限饲是从净料时间少于4 h开始,通常在14~18 d进入第三周。当交替限饲时(如从4/3到5/2),观察鸡群的行为和健康对此非常重要。在喂料日,从较低的料量转向较高的料量会对鸡群造成应激。在采食前30~40 min给鸡群供水可增加耗料的水分。采食后检查嗉囊可帮助现场管理人员了解鸡只采食情况,如发现过食。无论使用何种限饲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预期的高峰料量,也不要使用连续2 d不喂料的限饲计划。

2.7 操作方法

经过3个历程:①4、21周混群时要进行2次全群称重和每周挑鸡;②上述6次分群时全群称重;③第2周开始(10~11 d),每周进行挑鸡,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具体如下:

2.7.1 评估嗉囊饱满度 使用垫纸开水开食。雏鸡开水、开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感觉饥饿,说明雏鸡采食状态良好且嗉囊充满饲料。雏鸡入舍后在关键时间阶段检查嗉囊饱满度,有助于建立雏鸡的食欲,确定是否所有的雏鸡都能找到水和料。雏鸡入舍后的前48 h,应检查其嗉囊饱满度,但前24 h最关键。入舍后2 h进行初次检查,有助于发现雏鸡是否已找到料和水,然后在雛鸡入舍后8、12、24、48 h分别进行检查来判断雏鸡的食欲发展情况。检查时,在鸡舍3~4个不同的位置或区域育雏时在围栏边分别抽样检查30~40只雏鸡,轻轻触摸每一只雏鸡的嗉囊。如果雏鸡找到了料和水,嗉囊应饱满、软而圆润;如果嗉囊饱满,但还能明显触摸到饲料的原始物理状态,说明雏鸡饮水量不足。正常情况下,雏鸡开水开食8 h嗉囊饱满度会达到99%以上。表5是嗉囊饱满度的参考指标,达到此目标表明鸡舍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比较适宜。如果嗉囊饱满度不达标,应考虑以下因素并改进提高:雏鸡入舍前鸡舍是否得到适当预温;入舍时空气、垫料温度及相对湿度是否正确;育雏区域的光照强度是否达到最佳;鸡舍通风量是否正确、均匀;雏鸡的采食和饮水是否有障碍;是否在90%的育雏区域都铺上垫纸并撒上饲料;采食和饮水位置是否正确;饲料是否新鲜、是否少量多次饲喂、饲料颗粒是否合适等。

2.7.2 挑鸡分栏 7 d挑出小鸡;11 d全群称重分出大、中、小鸡栏,各栏比例如表2所述;从2周开始,每周挑鸡,直到21周混群;小鸡栏进行手工补料,大鸡栏调整饲养密度。2人服务5 500套种鸡,可2栋合伙操作或单栋操作。单栋操作可每周1次,挑鸡要到很晚(晚上17点至次日凌晨2点);2栋合伙操作可减轻工作强度,可每周2 d(每天1栋)或1栋2 d,其中1 d大鸡+小鸡+公鸡,1 d中鸡。按照上周末体重数据+标准日增重进行分栏,当日体重衰减可不考虑,最重要的是绩效考核方案。使用此方案,均匀度4周达到85%,8周为90%;21周第 3天公司考核变异系数,母鸡为2.4%、公鸡为1.5%。

2.7.3 分群方法 在4周内使鸡群达到正确的体重和均匀度非常重要,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5%均可接受。4周时维持正确的体重和好的均匀度更容易限饲或加料。分群是提高均匀度的方法之一,根据体重大小(特少、小、平均、大)将鸡只分群,通过加强管理把不达标的鸡群拉回标准。从很小的时候对鸡进行分群,可控制抢食。分级前计算均匀度或变异系数,在7~14 d进行100%的称重和分群;在4、8周和12周或均匀度低于65%时进行100%分级;不要推迟分群,否则第一次分群所取得的优势会减少。評估早期的分群结果可能会有帮助,如在3、7周和11周,分群越早,可获得并保持均匀度≥80%。如由于劳动成本问题只能进行1次分群,最好在21~28 d分群,这样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

2.7.4 分群程序 建议将鸡群分为大、中和小鸡3组,根据均匀度和变异系数也可分为4组(包括特小)。对于有固定围栏或隔断的鸡舍,至少要有一个围栏是空的,以供分群时使用;如果在分群过程中,鸡只被转移到空的围栏,应带垫料一起转过去,以保证球虫疫苗的免疫效果。根据围栏大小以及地面、料线和水线的空间计算每个栏的最大数量。对于可调节的栏或隔断,根据地面、料线和水线所需的空间来调整区域的大小。如果围栏设在架板上,水线和料线空间没有调整好,会造成更多的问题。饲养密度对动物福利和均匀度非常重要,如果单栏密度太高,均匀度会降低,建议每栏鸡只数量不超过1 000只,最好每栏600~800只。最好每栏都有一个独立的料线系统,如条件达不到,可采用补充料位的方式调整每个栏的料量分配。

2.7.5 分群和分鸡过程 ①在分群前,对鸡群抽样3%~5%称重,确定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或均匀度。确定排序权重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标准偏差作为分栏依据,这样68%的鸡群将被放置在平均体重栏中,而体重不达标组占鸡群的16%,剩下的16%为超重群的栏,如一个鸡群中数量为3 000只,按上述要求分栏,则2 000只是平均重量、500只是轻体重、500只是超重的;该法适用于所有种鸡群,对于均匀度差的鸡群也非常有效。在管理良好及没有分群的情况下,均匀度一般约为70%~72%;二是使用平均体重±10%计算,也可根据表格对鸡群进行分级和分类;②在计算各栏体重之后,每只鸡都要称重,并按正确的组别分类。电子秤可用来自动设定每组体重,使分群更快更易,还可计算出被分每组的鸡数;③如用人工称量,在分群后重新称量每个鸡舍的鸡只样本,计算平均体重、变异系数和均匀度;使用这些数据来决定料量,使体重回到标准。重新计算每个栏的鸡数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可确保在分群后正确存栏以得到准确的料量,每栏的鸡数错误是称重的主要错误之一。

2.7.6 分群后的管理 根据鸡只数量和平均体重计算每栏的料量,使体重恢复到目标体重。早期的体重分级是将鸡群分为不同体重的栏并通过饲养管理让其达标。在已分群的栏中,均匀度普遍在90%以上。在鸡的一生中,抢食竞争一直存在。然而,分群不久,等级(社会)秩序和采食竞争在已分栏内重新出现,均匀度将下降到70%~72%的一般水平。如在第一次分群之后,所有栏的种群均匀度下降到65%或以下,则需进行重新分群。此外,应查找均匀度持续下降的原因,可能涉及料量问题,通过嗉囊饱满度检查可帮助查找均匀度差的原因。育成期分群后一些基本管理标准要正确,包括足够的料位、快速布料(关灯布料)、舍内鸡群分布好、每周料量和水压正确等,切记如果料量分布不均匀,再多的分栏也无济于事。公鸡分群与母鸡相同,一般情况下其均匀度比母鸡高5%。公鸡虽占母鸡群的10%,却要负责50%的后代。3~20周平均体重±10%的均匀度最低应在70%以上,应保持稳定或在育成后期增加;均匀度在70%以下,表明采食量存在问题,鸡群生长不均匀。喂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一定要在饲养现场,可发现问题并立即作出调整,使鸡群继续均匀生长。

2.7.7 正确饲喂 推荐2种方法饲喂鸡群,以确保达到20周的体况。①根据品种手册推荐的体重饲养。饲料变化需要2~3周才能在体重变化中体现到。因此,频繁增加和减少料量会导致体重波动,从而引起应激,影响鸡群的均匀度;②按照预先确定的且经过验证的饲养方案和特定的料量喂养。这些鸡群是根据体重饲喂,体重保持在标准的98%~102%之间。如果体重与标准偏差太大,则应以1~3 g的小幅度增加或减少料量。体重控制的目的是使所有鸡只体重保持一致,达到目标体重和均匀度。体重目标是通过控制料量来实现,育成期的料量以增重和维持体重为基础,而产蛋期的料量则以产蛋率和蛋重两个因素为基础。只有每周准确称量体重,才能确定准确的料量。

2.7.8 体重纠偏 有时鸡群体重没有达到目标,任何纠正措施都应以长期目标为目的而不是短期目标。调整鸡群的生长率必须确保母鸡仍能达到理想的体况和体重增加,使它们不仅达到性成熟且获得最优的产蛋性能和持续性。调整料量需几天的时间才能实现改变鸡群的体重,防止频繁变更料量,造成锯齿形生长曲线。以下是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应采取的纠正措施:①鸡群体重在5周时偏离目标:体重低于100 g以内,重绘目标体重,使之在9周时逐渐达到标准;体重低于100 g以外,重绘目标体重,在12周时逐渐达到标准;超重不足100 g,重绘目标体重,在8周时逐渐达到标准;超重超过100 g,重绘目标体重,在10周时逐渐达到标准;②鸡群体重在10周时偏离目标:体重不足100 g,重绘目标体重,在16周时逐渐达到标准;体重超过100 g,在21周内将目标体重平行与标准体重重绘,体重应在25周时恢复到标准;③鸡群体重在15周时偏离目标:体重不足100 g,重绘目标体重,在19~20周时逐渐达到标准体重;体重超过100 g,在22周内将目标体重与标准体重平行重绘;④鸡群体重在20周时偏离目标:体重不足100 g,延迟1周加光,将目标与标准体重平行重绘,直到日产量达到5%,之后体重随产蛋率增加而增加;体重超过100 g,重绘目标体重平行与标准体重。

2.7.9 同步性成熟的均匀度 鸡群均匀度大于70%,允许同时增加光照时间(+4 h)和强度,同时加光可保证大部分鸡群得到刺激,使性成熟同步,大多数鸡都按时开产,达到产蛋高峰。当均匀度差时,鸡群中还没有准备好要加光的鸡只,如果体重和胸型不达标或耻部脂肪过少会受到过度刺激,导致产蛋高峰低和双黄蛋多、地面蛋多、卵黄性腹膜炎、死淘率高。鸡群均匀度小于70%,对加光时间和光照强度的增量要求更多、更小,建议先将光照强度增加到30~35 Lx并将光照持续时间增加3 h(从8 h→11 h);一周后将光照时间增加2 h(每天11 h→13 h),光照强度至少达到50 Lx;一周后强度应达到70 Lx,持续时间再增加1 h。

2.7.10 体况均匀度 生产性能良好的鸡群,需要较好的体况均匀发育。0~4周育雏阶段,重点是让雏鸡开始成长并让它们适应限料饲养。4~8周育成阶段,主要的目标是控制体重和胸型,重要的是在整个阶段定期触摸不同周龄鸡只来评估其胸型,更好了解它们的发育情况和体况。鸡群在光刺激下的体况至关重要,实现理想的鸡群体况的唯一方法是进行正确的体重控制和定期评估体况或胸型;各系统继续发育,重要的是不要长时间低于体重标准;如果公鸡在前4周没有达到目标体重,建议稍微增加料量,或可增加光照时间,让公鸡能够吃完料。

12~16周控制生长阶段,重点是从体重转移到胸型评分。12周骨架基本上已完成90%,开始长肉。从12周开始,胸型评分与周体重相结合,母鸡随周龄增加应达到对应胸型的评分目标(表6);12周大多数母鸡的胸型为2分(图1),之后胸型评分为2的鸡在整个鸡群中比例不断下降,理想情况下应是在加光时为零。在12~16周时达到早期的胸型目标并促进耻骨或腹部脂肪沉积,为加光作准备;如不能达到这些目标,以后的胸型、体况、鸡群均匀度都很难纠正。12周时料量管理决定权应逐渐转向胸型评分而不再是周体重;让所有员工都关注胸型分数和鸡群发育有助于对加料、加光及转群做出正确决定;20周时体况或均匀度都已定型,没有纠错缓冲时间;适时加光和母鸡体重一样重要,此时母鸡必须有足够的脂肪储备。鸡群在16~20周很易发育胸型,然而脂肪沉积并没有从16周开始,而是从17周开始沉积腹部脂肪。

16~20周快速生长阶段,目标是确保胸型的发育和脂肪储备,以维持母鸡高产所需;在加光之前达到体脂标准,会获得良好的性成熟同步性、产蛋峰值高和持久性好以及在生产周期早期产生更多可孵蛋、苗鸡质量好和活力强、开产到产蛋高峰的死亡率低。母鸡体重从16~20周增重率应达标,如科宝肉鸡最低需增加36%,为达到36%的增重,在正常情况下饲料必须至少增加42%或比增重高6%;在此期间不按体重给料或使用固定的加料方法;16周后所有的母鸡应逐渐朝胸型3#发育,在21周之间胸型评分应是3和4(表6);如果母鸡体况延迟发育(胸型评分和脂肪沉积不达标),体重应增加38%~40%。骨架与胸型的均匀度、耻部脂肪沉积和体重均匀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性成熟的均匀度、产蛋高峰及持久性。20周时胸型评分为2的鸡群,通常不会有耻部脂肪或静脉脂肪沉积,因为基础维持和生长优先。因此,20周胸型评分为2的鸡性成熟会滞后,尽管这些鸡可能最后会性成熟,但往往生产性能表现不佳。

20~24周加光前准备阶段,理想情况下加光时胸型评分为3和4的鸡,比例应分别为母鸡的60%和40%。第一次加光刺激后,每只母鸡每周增加2~4 g料直到开产(产蛋率约5%)。随鸡只继续生长,料位和水线的管理要求增加;在生长的各个阶段,提供正确的料位和饮水空间至关重要。

为达到最佳效果,公鸡应与母鸡分开饲养,直到20周左右转入产蛋舍。公鸡的体格大小受育成期体重增长曲线的影响很大,大部分体格发育在12周完成。公鸡7 d的体重目标是150 g,期间采用自由采食,但应监测每只鸡的平均日采食量;3~4周将最重和最轻的公鸡分开饲养,在8周前让这些公鸡恢复到标准体重。公鸡的分级比母鸡更重要,但公鸡的体重常被忽视。控制12~20周的体重增长有助于防止公鸡体型过大,抑制其性发育。16~20周鸡群内等级和秩序已建立,公鸡往往很快失去均匀性;16周时,为打破等级和秩序,让体重较轻的公鸡恢复均匀性,可考虑增加一次按胸型分栏;在20周前将所有胸型评分为2或更低的公鸡分开,调整饲料,将胸型评分提高到2.5分(图2)。20~21周公母鸡混群,等级和秩序再次改变。产蛋期胸型评分为2.5~3分的公鸡龙骨仍然可见且胸型没有过大;由于每天都进行交配,在活泼健康的公鸡身上,龙骨边沿的羽毛出现磨损是正常的;胸部皮肤颜色呈粉红色属于正常,说明公鸡性欲良好,交配非常活跃;鸡冠、肉髯和眼睛周围的颜色很红润,表明这是一只交配活跃的公鸡,是在生产阶段进入种鸡舍时首先要注意的标志之一。在产蛋期间,保持公鸡的状态,将胸型得分维持在2.0~3.0。

3 小结

均匀度高1%,合格种蛋数增加2枚/羽,受精率提高0.3%,受精种蛋的孵化率提高0.2%,周死淘率减少0.1%。均匀度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它反映了鸡群的实际情况是否真实,更重要的是现场把控,需要不定时的抽测。10周前的均匀度尤为重要,达标后20周后的均匀度自然上升;产前均匀度高,对高峰产蛋和高峰的维持有重要意義。提高并保持均匀度的持续稳定,还要科学合理做好球虫免疫,控制肠道、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确保鸡群健康;保持采食的均匀性,尤其是采食速度变慢后,更具真实意义;保证料位与鸡数正确与准确;重视温度、疾病、通风与采食的关系;至少4周进行一次数据汇总和分析,提前判断鸡群的未来变化,有效控制均匀度的降低以更好地发挥品种的生产性能。

猜你喜欢
均匀度雏鸡鸡群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画里有话
试论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喷头高度对防火林带喷淋效果的影响研究
食醋可防鸡病
PTT纤维纱线生产及在毛精纺面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