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课标 抓牢课后题 实施文言文梯度教学

2022-07-15 01:11郭珲峰袁莉莉
新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习题文言文课程标准

郭珲峰 袁莉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十余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品,要教好这些文章,需要我们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课后习题,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编者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定位,从而有梯度地实现文本朗读和文本理解两个过渡,有梯度地做好学生文言文阅读拓展和语用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爱上文言文。

一、明确教学定位

一个清晰且正确的定位,能够帮助我们抓住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从而准确、高效地实施好文言文教学。

1. 激发和保护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课程标准》在小学整个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没有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任何要求,只有在初中学段才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既然《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没有具体要求,那么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就是做好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启蒙”,为学生初中“正式”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根据这一定位,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便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呵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生动、有趣,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学情。

2. 准确把握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深浅尺度。小学文言文教学应达到怎样的深浅程度才合适呢?虽然《课程标准》没有针对小学文言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编写意图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课后习题,我们可以准确定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深浅程度。比如,在理解文本深浅的尺度上,通过梳理三至六年级所有文言文课文课后的习题,我们发现,教材编者从始至终都把握着重要一点,即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只要能够凭借课文注释等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大意,讲出故事内容即可。

如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课后习题“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和我们传统教学刻意地要求学生逐字逐词逐句翻译完全不同,学生只要能够大致了解内容,讲出故事即可。又如,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虽然针对学生阅读经验越来越丰富这个学情增加了学习难度,把理解落到了句子上,但仍然只是要求学生能大致讲出故事即可。文言文教学,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逐渐地、慢慢地选择有特点、有意思的字词进行渗透,切不可认为统编教材文言文的数量增加了,便也预示着编者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提升了,从而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随意地提升教学难度。这样势必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实现两个过渡

文言文课堂教学,我们要想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教材编者的意图,就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体现从扶到放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在充分消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知。

1. 逐步实现由跟读向自主读、由读准读通向读好节奏过渡。由于文言文有着言文分离、微言大义、一字多义等特点,其修辞、语法等相对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现代白话文也大不相同,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文言文朗读教学应由学生跟读逐渐向学生自主读过渡,由读准读通向读好节奏逐步过渡。

如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后习题“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明确提出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跟读课文,从而感受文言文的音韵、节奏、语气、停顿,初步获得文言文朗读语感。学生有了初步朗读经验,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课后习题“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便不再强调教师引读,学生可以慢慢地尝试自读课文,并在读准字音和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重点读好文章中重点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文抑扬顿挫的韵味来。随着学生文言文朗读语感的继续增强,四年级《精卫填海》课后习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则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 从借助注释解读文本向多方式解读文本过渡。文言文的教学,我们要通过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为他们今后学习新的文言文打下基础。

统编教材从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开始,便给学生提供了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司马光》课后习题提出“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在向学生介绍借助教材注释理解文本大意的方法。而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则以泡泡的形式,又给学生介绍了另一种理解文本的方法,即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字词意思。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后习题“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继续介绍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字义的方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紧扣课后习题要求,落实教材编者的意图,有意识地结合课文,逐步给学生渗透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习得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本领。

三、做好新知拓展

教材只是个例子,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我们不仅要由课后阅读链接向课外优秀文言文作品逐步拓展,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特点,由浅到深地逐渐向学生渗透语用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语用水平和能力。

1. 从利用课后阅读链接到向学生推荐同类经典文章转变。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要积极利用课后阅读链接,并向学生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向学生推荐更多的优秀文言文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作为三年级学生,大部分是没有文言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教材编者在课后阅读链接为学生补充了一则白话文的中国古代寓言《南辕北辙》。这篇白话文既能够帮助学生继续了解寓言这种文体,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到了五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们便可以适当地向学生补充一些他们能够阅读理解的文言文作品。如罗才军老师在《杨氏之子》一课教学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先向学生出示了《顾长康啖甘蔗》一文,后来又引入《张成喜疾走》一文。通过拓展阅读,学生熟练掌握了文言文阅读方法,也受到了教育。

2. 结合文本特点由浅到深逐渐向学生渗透语用知识。文言文课文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仔细研读教材,发现作者的表达奥秘,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语用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敘事性文章是这一时期的写作重点。《司马光》一文,先整体描写,然后抓住关键人物进行具体、细致地描写的方法,以及用一系列贴切的动词来描述人物连续性动作的方法,很值得学生借鉴和学习。又如,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一文,通过对牧童“拊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的神态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形象,正是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代家乡牛寨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习题文言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