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艳
吳贻芳
金陵女子大学(以下简称金女大)因其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被誉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吴贻芳在金女大掌校二十三年,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将学校办成一所一流女子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汪晓茜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在翻阅历史资料时,总是不自觉地被吴贻芳所吸引。“我在她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就是将个人的职业选择、职业理想和国家的前途结合在一起。”
金女大是一所创立于1913年的教会学校,最初由美国传教士德本康夫人担任校长。1918年,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受金女大委托设计校园。他擅长运用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此前设计的长沙雅礼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等项目的主建筑均采用中国古典大屋顶式样。“亨利·墨菲在设计金女大校园时,充分考虑了学校所处的地域特色,将中国风貌进行得更加彻底,对场地环境、院落式空间的组合,池塘、回廊等景观都保留了中国风味。”在汪晓茜看来,把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貌和钢筋混凝土结合在一起是一种调适性设计。“这种调适性,也充分体现在吴贻芳任金女大校长期间的办学理念上。”
1928年,北伐战争后,国内掀起了收回教育权的斗争。金女大改组了校董事会,德本康夫人辞去了校长职位,改任教师兼顾问。同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金女大第一届毕业生吴贻芳接受校董事会的聘请,就任校长一职。
吴贻芳在就职时指出,金女大开办的目的是“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保证“为发展金女大和中国的教育事业尽最大的努力”。她在继承金女大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将金女大的核心精神、教育理念与中国文化对接,在教学规划、师资配置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吴贻芳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将校训“厚生”诠释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吴贻芳在借鉴和吸收外来因素的基础上,扎根中国的实情和现状,致力于解决中国问题。”汪晓茜说。
吴贻芳提倡启发式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列出参考书目,让学生在课余时去图书馆阅读,养成自学的习惯。她亲自给学生授课,提出导师制:每个学生可以找一位教师当导师;一位导师带十几个学生,以小组活动或单独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课是金女大唯一四年都开设的必修课,要求很严。吴贻芳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形体训练,要求她们走路抬头、挺胸、收腹。有时,她在楼上看学生训练,见动作不标准就下来亲自示范。
学校还指导学生成立了农村服务部、妇女部等社团组织。每逢农忙、假期,学生就到街头、乡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乡村劳动,开办识字班教妇女们识字学习,讲授卫生常识等。
当时,中国女性在教育和职业选择方面极其受限,面临着“要做贤妻良母”的家庭、社会压力,而金女大设置的社会学、医学、护理和教育学等专业,显示了女性成长发展的更多可能。汪晓茜说,金女大学生在邻里服务、乡村服务、突发事件服务和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实践,帮助了社会底层的妇女和儿童,也锻炼了自己。汪晓茜感慨道:“她们接触实际生活和具体人群,培养了献身于国家、服务于社会的精神。这些女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在当时所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是巨大的。”
金女大每年组织的五月花柱舞会等表演性和竞赛性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社会名流、市民和外校学生前来观看。汪晓茜在翻阅资料时发现,金女大的校园除了有各种球类运动、体操、剑术、个人体态比赛、团体娱乐游戏,还有丹麦舞、踏踏舞、土风舞、宫廷舞等各种舞蹈。“这种活泼、健康、快乐、丰富的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现代性的展示,让金女大成为那个时代很有吸引力的都市文化展示的场所。”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吴贻芳让师生们先行撤离,只留下她和三十六名教职工护校。日军屠城时,吴贻芳动员职工,收容了大量妇女儿童。1940年,金女大设置了家政系,很快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一个系。吴贻芳看到许多因战乱无家可归的儿童,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实际帮助,在家政系增设了儿童福利专业。家政系开设的课程有儿童发展、儿童健康、托儿所管理、普通心理学、营养学、膳食与疾病、烹饪学、应用艺术、生理学等。学生毕业后多在医院任营养师或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工作。
1943年3月,吴贻芳作为“六人教授团”成员前往美国,游说美国开辟第二战场。她介绍抗战中的中国妇女和金女大,情真意切,很打动人。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被吴贻芳的爱国精神所打动,赞誉她为“智慧女神”。1945年,联合国制宪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吴贻芳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女性,在国内妇女界引起了轰动。在一次讨论联合国宪章时,吴贻芳走上主席台,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讲起,谈到近代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情况,谈到中国人民决心战胜一切侵略者的决心和行动,阐述了中国政府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以及对联合国宪章的意见。发言结束后,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吴贻芳也是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代表。
1951年,金女大与金陵大学合并成为公立金陵大学,吴贻芳任副校长。次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金女大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为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任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后调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副省长。在金女大海内外校友和吴贻芳的推动下,省政府于1987年3月21日批准在原金女大的旧址即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内成立金陵女子学院。
金女大虽然只有三十七年的历史,但用“厚生”精神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中涌现了许多有影响、有作为的杰出女性,比如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刘恩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等。吴贻芳任校长期间,培养了999名毕业生,她们被誉为“999朵玫瑰”。她们像一粒粒种子散落在各地,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或骨干人物。
汪晓茜
汪晓茜说,金女大在今天仍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专业设置上实行主辅修制的灵活管理制度,让学生毕业后有更多就业选择;教学不以教材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实践性和参与性,比如社会学系学生要扎根社区或者农村,音乐系学生毕业前必须举办一场公开的音乐会。据说有一位音乐系的学生非常内向,吴贻芳亲自鼓励她,调动她的积极性举办音乐会。
“吴贻芳提出‘厚生’在于‘给予’,这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比较普遍的价值观,比如我所熟悉的中国近代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建筑师杨廷宝、梁思成、林徽因、童寯等都是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设计实践、建筑教育和学术研究造福百姓、造福社会。金女大特别强调‘社会服务付诸行动’更是我们当代高校办学的重要目标。”汪晓茜说。
图片由江苏省妇联干部学院和本文主人公提供